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者遇到各种风险,一般均靠家庭成员的帮助,这就是所谓家庭保障。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大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经无力提供就业、教育、医疗等生存和发展的诸多保障,为了社会生产的延续和扩大以及社会稳定,出现了由国家和社会对其成员提供帮助的保障形式。现代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军人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和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军人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系统中的相对独立的部分,是对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在经济和物质上提供的保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军人社会保障工作,建国不久,就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近年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进和改革的重要举措。这对增强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起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医疗保健、军人保障、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军人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系统中的相对独立部份,是对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在经济和物质上提供的保障.军人的社会保障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下几方面特点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政策法规     
军人保险开设的主要险种 军人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伤残、死亡时给予军人及其家属一定经济补偿或退役后保证军人能享受到地方社会保险待遇而建立的一项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军人保险现已开设了两个险种:一是伤亡保险,即军人因战、因公伤亡时,给予本人或其家属  相似文献   

4.
中美军人社会保障理论基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制约中美两国军人社会保障不同的理论基础的比较研究,得出对我国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是,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应积极推进军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协调发展;尽快建立军人养老保险和家庭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军人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和社会用于军人社会保险、军人社会福利、军人优抚和退役安置的资金的总和。军人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从财政支出中拨款,同时由军队和军人个人分别出资形成,不论是国家财政拨款,还是军队或军人个人交纳形成的军人社会保障基金,都直接关系到军人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军转安置工作面临的矛盾,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军地接轨不畅问题,从适应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符合军队吃“皇粮”发展趋势,维护军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和合法权益出发,提出了建立与地方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与优抚安置政策制度相配套、与现行福利制度相补充的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模式。并以跟踪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展情况为主线,结合军队实际,对基金筹集渠道、缴费办法、个人账户、保险待遇等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所谓军人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对军人因年老、疾病、伤残、病故、牺牲以及退役安置等因素所导致的损失,给予军人及其家属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实质是国家有目的地通过再分配的形式,对军人履行特殊职业、承担特殊义务进行权益保护的一种经济补偿。其内容主要包括人身伤亡保险、医疗保险、养老  相似文献   

8.
建立与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对推动军人保险制度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促进部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军人养老保险待遇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制度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家负责、军地统一和依法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9.
二、建立军人社会保险制度需把握的几个关系 1.军人社会保险与国家社会保险 军人社会保险与国家社会保险在举办的主体、实施的目的方面有相同之处,举办的主体都是国家,目的都是提供经济帮助。但两者在保障的对象、保障的程度上是有明显不同的。一是对象不同。军人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特定身份的军人及其直系亲属;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特定身份的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二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与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军队补充保险制度,对加快推进军人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军人风险分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军队需要和社会保险制度发展趋势,当前应建立军人特别是小、远、散、边等单位看病就医较难官兵普通医疗补充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职业年金、家庭风险补偿保险、生育补充保险、互助保险和军队机动车辆补充保险制度等补充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军人社会保险是军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保护军人合法权益和保持军队稳定的有效手段。本文在阐述了军人社会保险的基本涵义、建立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对军人社会保险的种类、军人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军人社会保险的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军人保险制度于1998年正式启动,相继建立了军人伤亡保险、退役医疗保险、转业进企业养老保险和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4个险种,通称“3 l”保险。由于军人保险与地方社会保险政策尚未有效衔接,军人保险的功能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因此,创建军地社会保险协调机制势在必行。一、创建军地社会保险协调机制的必要性一是保证军人保险制度全面落实的需要。从军队保险制度与社会保障关联程度上看,军人退役医疗保险、转业进企业的养老保险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等3项制度,同社会保险管理的相关部门互为关联,需得到地方社保部门的支持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日趋深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研究和建立军人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军队后勤供应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建立军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1.建立军人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军队稳定的重要举措。军队是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柱石,军人从事的是特殊事业,具有奉献性和牺牲性,这种奉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建立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并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接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如何建立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作一探讨。一、建立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建立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应遵循公平与优待相结合和独立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1.公平与优待相结合的原则。公平,是指军人退出现役后,其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与现役军人的生活待遇相当。军人退出现役后,虽已退出军事劳动领域,但在过去的工作中,为部队的建设、国家的安全做出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军人保险的军地接轨是指军人由于退伍、转业、复员、退休的原因,在返回社会时,通过立法程序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将其在军队的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到地方社会保险体系中。它体现了军人保险关系向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回归,是国家对军人应享受保险待遇的延续,接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军人回到地方后享有与地方成员相当的社会保险权益。顺利地实施接轨对于维护军人的权益、促进军队的发展和保证社会的安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理论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  相似文献   

16.
建立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完善军人保险制度和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建立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作一探讨。一、构建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运作模式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调查研究,确保法规与制度同步运行。研究制订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初 ,军委确定建定军人保险制度 ,这是我国军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重要举措。但是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者 ,对于我国军人保险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同认识。这些争论的焦点不是集中在要不要建立军人保险制度 ,而在于中国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军人保险制度。对于这一点 ,我们拟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一下我国军人保险制度的本质、决定我国军人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和这些构成要素内部起作用的机制。一、我国军人社会保险制度的本质我国的军人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年老、退役等情况时 ,给…  相似文献   

18.
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以国家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为契机,着眼军人民生需求,重视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关注国家社保发展动态,把握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稳定现有体系结构,促进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定型;增加保障资金投入,明晰相关各方所承担的责任;理顺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军地社会保障沟通机制;加快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军人社会保障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已对现行军人保障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军人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转型中的经济制度与现行保障模式之间的制度性矛盾,发展军人社会保障事业与国家财力和军费供应之间的矛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等。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思路和对策是:合理制定军人社会保障的体制创新目标;科学确立军人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军人家庭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军人补充保险制度是完善军人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军人保险制度近期要达到的目标是,用两到三年时间解决与地方社会保险接轨问题,初步建立基本的保险制度和管理体系,解决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接轨问题。之后,要根据国家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要求和军队建设特点,借鉴国内外保险制度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