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者遇到各种风险,一般均靠家庭成员的帮助,这就是所谓家庭保障。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大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经无力提供就业、教育、医疗等生存和发展的诸多保障,为了社会生产的延续和扩大以及社会稳定,出现了由国家和社会对其成员提供帮助的保障形式。现代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军人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和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军人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系统中的相对独立的部分,是对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在经济和物质上提供的保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军人社会保障工作,建国不久,就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近年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进和改革的重要举措。这对增强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起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2.
军人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在军人遇到伤残、疾病、复员、转业、年老、病故、牺牲等风险时,由国家和社会通过设立基金方式,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根据保险学损失分担原理,将军人职业风险分散到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承担,并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来实现,从而使军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军人社会保险制度是军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建立军人社会保险制度既是当前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出的现实要求,又是军队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主要受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更好地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当确立一种权责划分明确、项目设置全面、保障水平适度、筹资方式灵活、组织管理科学的新型军人社会保障模式,即国家—军队—社会保障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和完善军人社会保障体系?本文认为,根据我国军人社会保障特点和现状,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有以下具体模式可供选择:自我保障式、双向保障式和归口保障式。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比较而言,“双向保障模式”是我国当前过渡期间的较好选择,而“归口保障式”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也是最佳目标选择。为了建立和完善“归口保障式”的军人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应处理好军人社会保障水平与一般社会保障水平、军人社会保障与中国国情、军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已对现行军人保障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军人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转型中的经济制度与现行保障模式之间的制度性矛盾,发展军人社会保障事业与国家财力和军费供应之间的矛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等。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思路和对策是:合理制定军人社会保障的体制创新目标;科学确立军人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军人家庭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6.
建立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完善军人保险制度和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建立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作一探讨。一、构建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运作模式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调查研究,确保法规与制度同步运行。研究制订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7.
军人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和社会用于军人社会保险、军人社会福利、军人优抚和退役安置的资金的总和。军人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从财政支出中拨款,同时由军队和军人个人分别出资形成,不论是国家财政拨款,还是军队或军人个人交纳形成的军人社会保障基金,都直接关系到军人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建立与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对推动军人保险制度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促进部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军人养老保险待遇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制度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家负责、军地统一和依法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9.
军人退役安置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向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资金和服务保障,使之重返社会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军人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新时期的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以国家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为契机,着眼军人民生需求,重视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关注国家社保发展动态,把握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稳定现有体系结构,促进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定型;增加保障资金投入,明晰相关各方所承担的责任;理顺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军地社会保障沟通机制;加快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军人社会保障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军人保险立法不仅涉及军人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还涉及国家、军队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军人保险立法应以国家宪法、社会保障法规和《国防法》为基本依据,以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构建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及军委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兵种机关、各大军区组成的自上而下的保险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日趋深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研究和建立军人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军队后勤供应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建立军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1.建立军人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军队稳定的重要举措。军队是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柱石,军人从事的是特殊事业,具有奉献性和牺牲性,这种奉献  相似文献   

13.
军人保险法是第一部用于规范军人保险制度运行、保障军人保险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专门性法律,是国家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军人保险的立法进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站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军人保险制度,已成为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军人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由于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历史的原因,我军的军人保险起步比较晚,相关制度也不够配套完善,目前已出台实施的险种较少、范围较窄、保障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军人职业高风险、高牺牲性的保障需求,亟待建立健全一套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人保险法规体系,来规范和促进军人保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军人保险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军军人保险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为保障军人合法权益、解除军人后顾之忧、促进军队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军人保险制度逐步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应进一步对军人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即扩大军人基本保险种类,提高赔付标准,完善现行险种内容;逐步引入商业保险,提高军人保险的保障效能;健全和规范军入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改进和完善军入保险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军人保险立法是军人保险制度运作的法律规范和依据。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军人保险立法要具有时代特色;作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子系统,要求形成系统而完备的军人保险法;同时,军人保险立法还应与现有的地方和军人社会保障法规协调一致,兼顾军人职业特点,突出军人保险立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军人各项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业已成为军内外的热点话题。由于军人在巩固国防、保障国家经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我国在优先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完善经济立法的同时,也应当把制定军人合法权益保护法的问题放到重要位置。 一、军人权益保护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存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俄军人社会保障简介朱正琪,朱海涛由于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和社会不稳定等原因,俄罗斯军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军队的稳定,部队士气日渐低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军人的社会保障,增强军队凝聚力和军人吸引力,保持军心和部队的稳定,已经成...  相似文献   

19.
军人伤亡保险暂行办法出台以来,经历了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的实战性检验,对于维护官兵切身利益,提高部队战斗力、凝聚力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当前,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逐步配套完善,现行军人伤亡保险与国家社会保险相比,在功能结构、支付系数、保障方式等方面已相对滞后,应尽快制订和完善具有军队特征、时代特色的军人保险制度。一、和平时期军人伤亡保险制度的完善1·依据军人职业特点,改革保险机制,完善保障功能,实行“1 2”保障模式,即基本保险加辅助保险和特殊补充保险。首先,建立军人伤亡基本保险。改革现行…  相似文献   

20.
二、建立军人社会保险制度需把握的几个关系 1.军人社会保险与国家社会保险 军人社会保险与国家社会保险在举办的主体、实施的目的方面有相同之处,举办的主体都是国家,目的都是提供经济帮助。但两者在保障的对象、保障的程度上是有明显不同的。一是对象不同。军人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特定身份的军人及其直系亲属;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特定身份的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