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ATmega8单片机为程控接口的核心控制电流驱动器,实现了程控电流驱动器的设计方案。电流驱动器采用Buck变换器进行输入/输出功率变换,通过电压、电流双反馈调节的反馈环路控制PWM驱动电路使Buck变换器实现输出电压可调,程控接口根据设定值大小以高频PWM输出方式控制电流驱动器输出相应的电流。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程控电流驱动器输出可靠性高,响应时间快,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船舶电力系统通常是多台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在轻载工况运行时会发生非周期性、貌似随机的、突发或阵发性的电力系统混沌振荡现象.为了对船舶电力系统的混沌现象进行分析,建立了两台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该模型准确地反映了两台柴油发电机组各变量的变化规律,能够体现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Lyapunov指数法对船舶电站两台柴油发电机组轻载并联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混沌现象的存在.以柴油发电机组的非线性数学模型为基础设计了非线性鲁棒综合控制器,将直接反馈线性化和鲁棒控制理论相结合应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综合控制器的设计,获得了柴油发电机组非线性鲁棒综合控制律.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非线性鲁棒综合控制器有效地抑制了电力系统的混沌现象,改善了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交流电动机驱动用SPWM逆变器并联系统中的环流问题,根据环流电流与载波相位差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载波相位调节的环流抑制方法。基于载波相位调节最小原则,根据环流电流特性确定载波相位差方向,并根据环流电流直流分量与载波相位差的关系确定载波相位差大小来调节相位超前的三角载波相位以达到抑制环流电流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环流电流抑制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找滚转轴出现定位偏差的原因 ,通过对比多种情况下滚转轴的反馈信号 ,结合相应的定位试验 ,查出了导致滚转轴出现定位偏差的干扰源。基于对滚转轴反馈信号被干扰原因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并给出了这些措施的效果。最终采用给Y轴驱动器单独供电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 ,经风洞试验证明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输出端直接并联的脉冲间歇式工作逆变电源输出线路阻抗的微小差异会引起较大的环流问题,建立了基于主从控制策略的逆变系统等效模型,推导了环流关于补偿相角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驱动信号传输延迟和线路阻抗差异是影响环流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出了一种通过主动补偿驱动脉冲延时来抑制环流的方法,并在半实物仿真平台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各种调差线路和差动无功环流补偿线路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n台采用无功环流补偿装置的船用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时,电网电压及各机无功电流的一般公式,由此可看出影响调压精度和无功负载分配的的各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分布式控制结构中的一些不足,首先基于曼彻斯特码,将整个系统控制功能分为主从两级,主控制器执行顶层运算功能,从控制器执行底层控制功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单个控制器的设计难度和控制任务;然后,分析了主从式控制结构的同步网络、故障网络、数据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曼彻斯特码的数据通信方式,其通信速率高达40 Mb/s,可较好地满足绝大多数10kHz级开关频率的中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应用;最后,针对实验样机,对所提出的主从式通信控制结构的同步误差、故障处理以及数据通信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该种控制结构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军用便携式发电机组在单机供电及并联供电情况下的动态过程有利于提高其供电质量.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电机动态过程需要在电机电磁场计算时实现转子的自由转动.从运动导电媒质中的电磁场方程出发,分析了固定坐标系求解方法及移动坐标系求解各方法的特点.针对军用便携式发电机组单机供电及并联供电情况下动态过程的特点分析,对各种处理转子运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对于研究军用便携式发电机组单机供电及并联供电情况时处理转子运动的方法选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容量储能发电机作为脉冲电源,整流后通过逆变器向大功率脉冲负载供电。采用储能发电机直流侧并联方式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带载能力与可靠性。当并联运行的储能发电机转速不同时,根据转速合理分配电机释放功率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工作效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功率调节功能的励磁控制算法。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功率前馈控制,推导并求解了前馈功率与励磁电流关系以及控制参数,并根据电机初始转速设计了功率分配算法。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功率前馈控制在励磁控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有效分配储能电机释放功率大小,提高了励磁电流响应速度,抑制了负载功率扰动对励磁控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相逆变器并联驱动系统能有效地为大功率电机驱动提供能量,但同时也带来环流问题。环流会使得三相电流波形畸变,导致电机转矩输出波动,降低电机效率。鉴于此,首先基于坐标变换将ABC三相交流分解为dq0直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共直流母线三相并联逆变器等效电路模型;然后,研究了并联环路不同参数对环流影响;最后,基于并联逆变器驱动系统实验验证了文中理论及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幅压直流供电的电动-交流发电机组广泛应用于潜艇等由蓄电池供电的直流独立电源系统.发电机组输出交流电的供电质量受蓄电池的浮动电压和交流负载等因素影响,同时,还存在着输出电压漂移、频率不稳等现象.通过研究机组的工作特性以及独立供电的小容量系统负载冲击对机组输出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影响输出电源品质的因素,采用有效的磁场补偿技术和PI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维持机组输出电压幅值、频率的稳定,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磁场叠加原理,建立了单相、三相、并联单相、并联三相供电电缆常见布局方式下的磁场辐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降低电缆磁场辐射的优化布局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把握供电电缆磁场辐射的决定因素,可用于快速指导供电电缆的优化设计,以避免反复的仿真或实验试探,缩短设计时间,降低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3.
潜伏式无人水下航行器概念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潜伏式无人水下航行器进行了概念设计,介绍了本航行器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潜伏控制段,并设计了两种潜伏控制方式——液压支撑式和锚链式。对这两种潜伏方式的潜伏工作过程分别进行了描述、设计了两种潜伏控制段的组成部分并介绍了各部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各组成部分的参数。最后,对这两种潜伏控制段进行了比较,并选择了锚链式潜伏控制结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反馈线性化、时间次优控制及变结构控制理论,针对一类伴随型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快速鲁棒变结构控制方案。这种控制方案在控制有约束的条件下,其中一部分用来把非线性系统反馈校正成线性系统,另一部分则用来为线性系统实现时间次优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不仅动态响应快,而且从初始时刻开始就可产生滑模运动,从而增强了系统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串联恒流和并联恒压两种适合应用于海底观测网络的远程供电系统方案;在相同条件下,利用算法分别完成了两种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分配方案,并根据各子单元的分配可靠度计算了两种系统各节点的供电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并联恒压远供系统,串联恒流远供系统对子单元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各节点的供电可靠度相对较高,说明串联恒流远供系统更适合应用于我国的海底观测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6.
恒压供油变频调速技术在机场供油工程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供油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具有较好的节能效益,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方式。结合机场自动供油的技术特点和运行方式,对变频恒压供油系统的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对加油控制中多泵并联运行的调压原理和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前馈控制的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依赖对象模型,在前馈-反馈定值控制系统中,借助神经网络构成前馈控制器,以反馈输出引导网络权值及输出的调整,使网络逐步学成前馈补偿功能,并最终在控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对主要可测干扰的补偿.文章分析了神经网络前馈控制器的作用效果,并与根据精确模型设计的常规前馈控制器的作用特性进行了比较.文中采用两种不同方式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仿真结果证实了在模型未知的条件下,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前馈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装备用一次性化学电池动态输出特性的光电耦合测量法。该方法采用独立电源供电,工作安全可靠,系统标定和数据采集、处理及结果输出等均由计算机控制完成,具有良好的操作环境,并且可在电动高旋机上使用,也可以用于对各种电压信号远距离遥测。  相似文献   

19.
并联机构的奇异位形分析及冗余驱动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微分几何的方法分析了存在于并联机构中的各种奇异位形。采用冗余驱动方法解决并联机构奇异位形的控制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平面二自由度并联实验装置 ,并进行了冗余驱动控制实验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模糊自整定免疫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控制器将免疫反馈机理与传统的模糊PID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对控制系统的参数自整定.给出了某战术导弹自动驾驶仪的传递函数和仿真试验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模糊自整定免疫PID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模糊PID控制方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特别对变参数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