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传感器协同射频隐身是未来战机取得空战优势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它不仅与我方传感器的探测能力有关,还与敌方被动传感器的探测能力有关,同时受到具体对抗过程的影响,故对它的科学评估非常有难度。在详细分析了无源传感器截获有源传感器辐射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感器级、传感器协同级以及全过程系统级隐身对抗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搭建了相应的射频隐身仿真评估系统,详细阐明了其工作原理和评估流程,为射频隐身系统的论证与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载航电系统自身辐射源特性,提出一种不依赖敌方探测设备的机载航电系统射频隐身性能评估方法。分析机载航电系统设备在极化域、波形域、能量域中影响射频隐身性能的因素,构建极化域、能量域、波形域射频隐身指标,打破常规的"辐射-接收"模型的隐身性能评估方法,建立基于机载航电系统自身辐射信号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的射频隐身定量评估方法。对机载雷达系统进行仿真评估,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正确反映机载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3.
机载雷达低截获波形射频隐身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截获波形作为实现机载雷达射频隐身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评估其射频隐身能力变得愈加重要。为了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以及贴合实际作战的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射方的机载雷达低截获波形射频隐身性能定量评估方法。从信号波形本身的性质和辐射过程中射频隐身性能出发,通过相对熵和波形截获因子的加权,构建出波形射频隐身表征因子。最后,利用该评估方法对4种机载低截获波形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机载雷达低截获波形的射频隐身性能具有很好的度量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战机自卫干扰系统实施有源干扰(AECM)的射频隐身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侦察截获概率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AECM功率对战机射频隐身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有效干扰对AECM的功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雷达回波功率的干扰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当前接收到的雷达功率、本机RCS起伏以及不同干扰样式,使目标雷达接收机处回波信噪比保持恒定。通过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干扰的同时能够降低敌方侦察系统截获干扰信号的概率,从而提高战机的射频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机载平台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 SAR)辐射、多个机载平台接收的多基雷达协同探测系统,该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机载射频隐身、生存能力强等优势.分析了星机协同的作战优势,可获取目标RCS空间闪烁增益、双基RCS增益以及融合增益.分析了星机双基协同探测威力与多基融合探测威力,可提高隐身目标探测距离.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合理地评价雷达在战场上的隐身能力,采用功率、时域、空域及频域上的截获窗函数及其归一化结果,建立了完备的雷达隐身能力评价模型;针对组网雷达整体隐身能力,由单雷达隐身能力模型出发,提出了联合截获概率的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单雷达模型可定量描述雷达隐身能力,依据此模型,可通过辐射控制,提高雷达隐身性能。对提高雷达生存能力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雷达辐射的功率会影响射频隐身性能,基于对射频隐身原理的分析,提出了目标跟踪状态下射频隐身功率实时控制的方法。实现了在射频隐身状态下,雷达跟踪单目标和多目标的辐射功率的实时控制。利用射频隐身性能指标和雷达临界截获模型,建立跟踪状态下雷达低截获模型。并以截获概率为优化目标,雷达最小接收功率为约束条件,得到了跟踪状态下单次辐射功率控制模型。提出基于目标跟踪状态下跟踪单目标和多目标的射频隐身功率控制方法。仿真实验与传统的功率最小法比较,得到该方法实现较低的雷达截获概率,证明了功率控制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天线波束对飞机射频隐身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寰宇  柏鹏  王谦喆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4):128-133,137
射频隐身是新一代军用飞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从隐身飞机的实际使用环境出发,针对以往只考虑个体对抗特性,采用Schleher截获因子评价飞机射频隐身性能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整体对抗特性,采用联合截获概率评估射频隐身性能的新方法,为射频隐身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隐身飞机的射频使用环境建模,计算了天线波束的空、地覆盖区大小,结合联合截获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仿真了不同情况下天线波束宽度对联合截获概率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天线波束对飞机射频隐身性能的影响,其结论可为隐身飞机天线设计时的折中考虑提供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隐身条件下双机协同电子战功率分配模型。分析了隐身条件下双机协同电子战任务的基本需求;给出了空战中多点有源压制性干扰的基本模型;建立了双机协同电子战功率分配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模型,将对威胁的干扰效果和机载电子战射频辐射被截获概率作为两个指标函数;给出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双机协同电子战功率分配问题,可以实现空战过程中对敌发现概率的压制,降低我方威胁,达到一定的隐身目的。  相似文献   

10.
周梁 《国防科技》2001,(3):24-27
隐身材料的开发和运用是隐身技术发展的关键,是隐身兵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美、俄、英、法等军事强国都加大了对隐身材料研究的力度,新型隐身材料将进一步促使兵器和作战平台有大的发展。 目前,正在使用、研制和开发的新型隐身材料有:  相似文献   

11.
隐形战斗机带来的威胁量化分析及防御对策是现代防空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隐形与非隐形战斗机,分别估算了防御系统内地面雷达网、预警机、战斗机、空空导弹、地空导弹各要素对其的作用距离,以此为指标度量了隐形战斗机对防御系统的威胁。重点分析了远距离支援干扰对隐形战斗机的干扰效果,得出了目标暴露区和压制扇面,以此作为应对威胁的一种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隐身飞机已逐步成为大国重器,并将持续发挥重要影响,隐身技术也已成为飞行器设计的关键技术。隐身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 RCS)测量是设计、制造、维护隐身飞机的必要手段。从缩比模型的RCS测试、全尺寸飞机室外RCS测试、全尺寸飞机室内近场测试三个方面,回顾了隐身飞机RCS测量的基本流程,总结了隐身飞机RCS近场测量的理论基础,并着重对具有成像诊断功能的近场RCS测量技术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隐身飞机RCS测量的应用趋势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有利于对隐身飞机RCS测量形成总体性了解,并把握RCS测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卫星隐身技术在空间攻防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在地面装甲车辆、舰船、飞机上应用的隐身技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卫星研制条件以及所处的太空环境不同,卫星隐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更具有挑战性。基于卫星工程应用,归纳了卫星隐身需求、应用环境等,重点介绍了国际前沿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手段、红外及可见光隐身手段,同时探讨卫星隐身的技术瓶颈及未来展望,促进隐身技术在卫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国外F-22和F-35为代表的先进战斗机的电子战系统和其他欧洲先进战斗机的电子战系统等发展情况。对未来战斗机电子战系统的综合特点和基本功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描述,最后叙述了未来战斗机的航空电子系统将设计成为一体化共平台,电子战系统与一体化的航空电子系统融合成为一个功能系统,并描述了这种先进的电子战系统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音速隐身飞机难以探测的问题,仿真分析了F-22飞机在不同运动特征下的动态RCS,并对其频率响应和极化响应特性做进一步的研究。首先设定飞行航迹,并考虑实际中随机抖动的影响,获取时变的雷达视线姿态角;其次应用物理光学并结合等效电磁流的方法,计算分析了飞机以不同的速度沿不同航迹飞行时的动态RCS。对于使飞机动态RCS变化最明显的运动特征,仿真计算了其在不同频段、不同极化下的动态RCS。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航迹下,飞机速度对其动态RCS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当飞机沿小航路捷径低速或者高速飞行时,其RCS值减小最为明显,利用极化响应和频率响应特性可以有效地削弱这一影响。研究成果对于超音速隐身飞机目标的预警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于飞行器隐身等离子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雷达波隐身对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的要求 ,分析计算说明了热平衡与非热平衡等离子体以及冷等离子体可应用于飞行器的隐身。通过对等离子体不同产生方法、临界电子数密度的分析以及气体击穿电场强度的计算 ,归结出了不同等离子体的特点 ,并进而说明用稳态电源以及微波源产生的等离子体适合应用于飞行器隐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