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福奎 《政工学刊》2002,(12):55-55
礼 者 ,乃表示敬意之谓。朱熹注《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曰 :“礼 ,谓制度品节也。”按此注释 ,礼应是泛指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古人不是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取、非礼勿欲之说吗 ?姑不论表示敬意抑或这个规范那个规范 ,这个“礼” ,乃是指抽象的精神而言的。但是 ,现在一提起“礼” ,人们联想到的大凡都是实体的物质。不过 ,礼由精神嬗变为物质 ,并非今日始 ,而是由来已久。礼可以馈赠 ,赠送的当然只能是实物 ,即谓之礼物 ,或礼品。古时买官、诉讼、嫁娶、办事 ,礼物越贵重越表明受礼者身份愈高、愈有面子。譬如…  相似文献   

2.
时下,礼物已经从表示尊敬、关爱、友好等原始内涵中逐渐变异,送礼的目的、方式等等,已经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揉进了尘滓,蒙上了阴影。近几年,军营中官兵之间的送礼现象亦有所抬头。“来而不往非礼”。“礼”尚往来耶?“礼尚往来”已经成为现代人际交往约定俗成的准则。在军营,个别人为了求发展,在考军校、改选士官、职务调配等问题上,给首长送礼拉关系、要照顾;在战友、同事过生日、立功受奖等时机“随礼”表庆贺。一来二往,助长了送礼之风。《礼记·曲礼上》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礼”,…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上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蔓延 ,一些战士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 ,给干部送礼的日渐增多。无论何种情况 ,战士给干部送礼大多是出于无奈。要建立纯洁的官兵关系 ,干部在给战士退礼时 ,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太生硬 ,以伤战士自尊 ,要诚恳地对战士进行思想教育 ,做到退礼有理有“礼”。一些战士受人际关系“物化”的影响 ,为达到某种愿望 ,往往在入党考学、立功受奖、战士提干、骨干调配、选改士官、新兵分配、选调学兵、探亲休假和犯了错误以求减轻处罚时 ,用礼物充当“敲门砖” ,开方便之门。干部如果“来者不拒” ,将助长…  相似文献   

4.
巧退礼     
巧退礼林晓战士给干部送礼不是好现象。估且不论战士送礼的动机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让我们青春下面几位基层领导是怎样处理送礼问题的。A.给养员小张平时表现不错,上午把菜买回来,下午就和大家一起干别的活,可近来他常借买东西之故频繁外出。队里了解到他与驻地一...  相似文献   

5.
春节将至,不少官兵家属陆续来队过节。此时,有的营连官兵为表达对营连主官的敬意,多选择在留队过节的营连主官家属孩子来队期间前去探望,并以红包压岁钱为礼,在基层有一定普遍性。笔者认为,此事看上去似小,也如人之常情,但这种风气却不可长。"压岁钱"里有苦衷。因为它人为增加战士经济负担,容易造成相互攀比之风和群体效应,你送我不送则怕领导侧目,你送多我送少又怕领导掂量,不少官兵就这样成了"被送礼"。而基层战士多  相似文献   

6.
《政工学刊》2007,(1):62-62
一、送礼对象对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送些含有“大展宏图”“马到成功”之意的礼品。送礼对象是一个商人,要送些“财源广进”“生意兴隆”之类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品。晚辈给长辈送礼,要选择保健、滋补类的礼品为宜。  相似文献   

7.
“人情大如债,顶着锅儿卖”。这俗语说出了“人情风”的底细。一位家在农村的干部说,他的祖父去世时,原准备发黑袖章以示悼念,既文明又节约,多好!可一些亲戚不让,说“没钱,我们给。”当然不可能让亲戚出钱办丧的,结果没办法,死者家属只好大操大办丧事。婚丧嫁娶除被迫大操大办者外,也有自要“体面”大操大办的。这种大操大办,导致了大收大送礼金,你来我去,  相似文献   

8.
列兵庞湃,长得虎背熊腰,说话憨声憨气,走路能踩死蚂蚁,作为连队大人小小20多头猪的“首领”,人送美称“猪司令”。“猪司令”深知自己不是一块训练的料,所以在连长封他为猪倌时,他思想上也就没有什么疙瘩,反倒愉快地与猪“称兄道弟”起来。这个,你看,他把20来头猪按大、中、小关进三个圈,1号谓“老哥”,2号调“兄弟”,3号谓“老弟”。以他的话说,  相似文献   

9.
养生包括养身与养心 ,所谓心宽体胖、身心俱泰是矣。《礼》云 :儒有澡身而浴德 ,是说身体要干净 ,品性更要纯洁。自古以来人们为臻于养生佳境 ,多有倡导 ,各有门径 ,“内安于心 ,外安于目”即是重要一法。“内安于心”就是要寡思虑以养视 ,常淡泊以明志 ,少为名利俗务而操心焦虑。当然 ,人生俗世少不了人间烟火 ,要做到不为名利俗务所累确实很难。要不为名利所累 ,关键是要正确看待名利。正当的名利是人生存的需要 ,前进的动力。难怪拿破仑说 :“人类要靠虚荣和美名来点缀、激励。”芸芸众生对正当的名利不舍追求 ,也无可厚非 ,只须谨记“君…  相似文献   

10.
“听招呼”——华夏大地通俗习惯用语,曰言听计从。它既是公民素质的表露,又是社会秩序的反映。如若家人不听长者的招呼会难以和谐,如若国人不听政府的招呼就会“国将不国”。故“听招呼”系安家之规,治国之矩,做人之德。 然而,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日,在我们伟大的国度里,有人对“听招呼”却陌生了、曲解了。君不见,连接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在传播大好信息的同时,总要给观众不少忧虑、愤懑以至沉甸甸思考的“焦点问题”:经济活动中的乱涨价、乱收费,廉政建设上的吃喝风、送礼风、以权谋私风等。“乱”者,不“听招呼”所至也。此类问题,党、政、军部门不仅早已明令禁止,而且对党内生活,对各种市场活动,均在宏观上进行了科学的调控和严格的  相似文献   

11.
读者肯定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一些这样的事 :不管是大贪官还是小贪官在被送上法庭接受人民审判之前 ,绝大部分是从“行贿者”送的“礼”开始的。从收一件礼品开始 ,然后胆子越来越大 ,私欲不断膨胀 ,直至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 ,理想逐渐变成了“礼”想 ,进而滑向犯罪的深渊 ,最终把人民赋予的为人民谋福祉的权力变为满足个人私欲的“摇钱树”。当受到法律的严惩时 ,才悔恨交加 ,泪流满面 ,悔自己当初不该收那个“礼”。这看来 ,好像是那“礼”在作祟。但是那些贪官是不是在开始收“礼”时 ,能从“礼”中悟出“理”来…  相似文献   

12.
新人新事     
送礼不如解难题 8月1日,四川省茂县人武部随军家属马云秀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县社保局的员工聘任书。“送礼不如解难题”,县双拥办改变往年八一慰问单位仅送礼金的做法,了解到该部家属就业状况后,主动协调,解决了2名随军家属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笑话     
困难的处罚 一个士兵从中尉身边走过,没有敬礼。中尉把士兵叫了回来,严厉地说:“您没有向我敬礼,为此您要受到处罚,罚您做100遍。” 这个当儿,将军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他看见士兵老在敬礼,问道。 “这个不懂礼貌的家伙不向我敬礼,因此我罚他敬100次礼。” “一点儿也不错,”将军笑着夸奖说,“不过,先生,您不要忘记,您也得回他100次礼。”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治理的湘军非常有战斗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关于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学术界却少有研究。笔者认为 ,曾国藩自己所说的“用恩莫如用仁 ,用威莫如用礼” ,就是对其治军思想的全面概括。同时 ,笔者从以仁申诫、以仁相处两方面分析了“仁” ;从气质之礼、处世之礼、制度之礼三方面分析了“礼” ,尽可能详尽地总结了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相似文献   

15.
珠珠  惊涛 《当代海军》2002,(3):25-27
物以稀为贵,物以名为贵。如果按这两条标准选“美”的话,动物界当然是大熊猫高居榜首,那么在多如牛毛的武器界呢?如果我推举航空母舰参选,估计不会有“暗箱操作”之嫌吧!  相似文献   

16.
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且不必拘束于烦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17.
文摘大观     
人生五计南宋时有位名叫朱仲友的人,曾把人生的渐进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都进行了自我设计,简称为“人生五计”(即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大意是:10岁为童,谓生计;20为夫,谓身计;30至40,择利而行,谓家计;50之年,谓老计;60以往,谓死计(见《容斋随笔》)。他的这个设计,拿现代人的寿命看,未免有些不尽合理,但是他所设计的每个阶段的人生目标和内涵,还是可供今人参考的。例如,朱先生与别人谈他的“人生五计”之说,当谈到“老计”,对方就沉默不语;谈到“死计”,对方就大笑嘲讽他“好一条策计。”朱先生只有叹息:“难道人人都…  相似文献   

18.
尊称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和友好,要发乎于心,止乎于礼。而身边常有这样些怪事:同志间称呼常忽略年龄在姓前加一“老”字;下级称上级不论职务正副、带“长”否,一律省略“副”字,尊称“首长”;更甚之,面前面后叫“老大”或“老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兴厉行节约之风,大反贪污腐败之恶习,在全国掀起一股禁腐败、反铺张、行节俭、改作风的热潮,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反对铺张、厉行节约深入人心。然而,也有少数人认为,贪污腐败、铺张浪费是领导干部中的问题,普通人员,一般干部,手中无权无势,既不管钱,又不管物,更不管人,公款吃喝、公款送礼都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甚至自嘲“想腐败、想铺张也没机会呀!”  相似文献   

20.
愉快的性格     
以前,法国有一位总统名叫戈达,他一向以机智出名。一天,一位英国太太问他:“法国女人是不是真的比其他国家的女人更迷人?” 戈达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因为巴黎的女人二十岁时,美如玫瑰;三十岁时,也像情歌一样迷人;而四十岁时,就更完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