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伏特加文明”下的俄罗斯民族从来都不缺乏创造力和热情。从普希金的诗句到乌兰诺娃的舞姿,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和平”号空间站。伏特加气质孕育了无数文学、艺术、科技创举,耀眼的光辉从天空延伸到地表以下,从内陆一直推进到大海之滨,当然也顺势进入了海洋。自从彼得大帝给俄罗斯人装上脚蹼以后,俄国海军不断接受新鲜技术,跌跌撞撞前进。每一个时期,无论在圣安德烈旗下,还是头顶镰刀斧头,俄罗斯人总能拿出让人目瞪口呆的新玩意,并把它造出来。  相似文献   

2.
初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人无不把能亲眼目睹历史名舰“阿芙乐尔”号的雄姿当作幸事,因为是它打响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震撼世界的一炮。去年暑期,  相似文献   

3.
历史名舰的名字代代相传,是俄罗斯海军的一个传统。2001年12月21日,在北方造船厂开工建造的俄海军20380型多用途隐身护卫舰首舰“守护”号就是一例。在这个名字背后,还有4艘名垂青史的苏俄海军战舰。屈指算来,从第一艘“守护”号问世至今已整整100年了。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四代“守护”号战舰的不同命运。 第一艘:突围不成壮烈殉国 1895年,俄国海军向英国订购了“鹰”号歼击雷击舰,这是俄国第一艘歼击雷击舰,也是第一艘使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2004,(1):4-5
俄制R-77(“AA-12蝰蛇”)空对空导弹,是带有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多用途空对空导弹,由俄国“三角旗”导弹设计局于90年代初研制,可挂载到苏-27、苏-30、苏-35、米格-29M、米格-31M和雅克-141等战  相似文献   

5.
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杜魁元在俄国历史上,彼得一世(1672-1725)是个划时代的巨人。俄国人称其为“大帝”,恩格斯甚至称他为“真正的伟人”。彼得在执政的数十年间,采取以军事为中心的强有力的全面改革使俄国弃旧图新,以新的面貌活跃在世界舞台。彼得的军事...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日俄战争100周年。 100年前的那场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特别是在日本海的海战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将俄国参战海军彻底消灭,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的奇迹。“三笠”号战列  相似文献   

7.
在俄国,第一艘有名字的船只是1636年建造的海船“弗雷德里克”号,第一艘正式命名的战舰则是“鹰”号,当时的沙皇阿列克赛·米哈伊洛维奇还下令将舰名字题于舰艏和舰艉,以双头鹰镀金木刻装饰艏艉,并在舰旗上绣制鹰的图案。可以说,“鹰”号开创了俄国为战舰命名的先河,双头鹰后来也成为俄国军舰的传统装饰图案。彼得大帝时期彼得大帝(彼得一世)统治后期,为海军战舰命名已经成为惯例。1695年夏第一次远征亚速失败后,彼得大帝加快了造舰步伐。1696年4月3日,3艘大型木制战舰在沃龙涅日造船厂下水,其第一艘被命名为  相似文献   

8.
在战列舰时代,有一场堪称经典的海战,那就是1904年5月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这场海战在海战史上,几乎等同于陆战史中的坎尼会战,也许只有拿破仑战争时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可以和它相提并论。日本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在此战中一举成名,就连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山本五十六也把他作为终身仰慕的偶像和“军神”。一、两个“强盗”间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俄国为遏制日本势力在华蔓延,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向中国归还辽东半岛。为了对俄国的“义举”表示感谢,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然允许俄国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并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整个中…  相似文献   

9.
《环球军事》2008,(21):58-59
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博物馆的全称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军事历史防御工事博物馆”,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巴塔连纳亚大街。符拉迪沃斯托克原是中国领土,中文名叫“海参崴”。1860年。当时衰弱的清朝政府迫于俄国的武力威胁,被迫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土地全部划归沙俄,海参崴也因此沦为沙俄领土。  相似文献   

10.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0,(20):52-53
一直以来,俄国“妖僧”拉斯普廷被暗杀的历史被笼罩于一种魔幻色彩之中,暗杀参与者尤素波夫亲王在多部著作中的想象与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一结果。但是英国《每日邮报》今年7月22日的一篇文章则带人们审视了这段历史的另一个版本:拉斯普廷系英国秘密情报局与俄国宫廷势力联手暗杀。这篇文章的出现有助于人们重新了解那位曾经深刻影响俄国国势的“妖僧”被暗杀的历程与背景。  相似文献   

12.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继承了列宁晚期思想中的辩证法,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这样认为,列宁晚期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辩证思考,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曾经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他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这里,列宁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各国的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俄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革命胜利论,并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苏联红军中有个“中国团”,团长叫任辅臣,他是1914年以一批华人主持人的公开身份,从哈尔滨去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后,在任辅臣的倡议和组织下,阿拉白耶夫斯矿区1500多名华工毅然参加了苏联红军,组成一个“中国团”。在反高尔察克白匪军的斗争中,中国团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报》赞扬“中国部队是我们战线上最顽强的  相似文献   

14.
马辉 《环球军事》2008,(12):54-55
1905年,地跨欧亚大陆的沙皇俄国竞奇迹般地败在小小的日本手中。众所周知,这次失败是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分不开的。但还有一个关键性人物也在其中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推波助澜”,他就是日本驻俄国武官明石元二郎大佐。当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惊叹于他的活动能量,称其为“堪比20万大军的人”。但由于明石元二郎作为军事外交人员却从事的是谍报与策反,并且其手段还不怎么“光明正大”,因此,日本军部甚至明石元二郎本人都刻意隐瞒其在日俄战争中的一些行为。  相似文献   

15.
稚玥 《环球军事》2014,(5):26-27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国防工业消息人士称,在2月13日俄埃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2+2”会晤后,俄埃草签了价值超过3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有分析认为,埃及临时政府转向俄罗斯是对美国“放弃埃及”政策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恶化的朝鲜局势,清政府内部战和意见不一,寄希望于俄、英调停。自1894年6月20日至7月18日将近一个月时间内,北洋大臣李鸿章全力投入请求俄国调停的工作,没有做任何军事上的准备,贻误了时机。而日本至7月中旬,已完成了在朝鲜的兵力部署,决心挑起战争。6月22日,俄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一次绝交书”。7月14日,英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二次绝交书”。  相似文献   

17.
读者文摘     
知识窗“民主集中制”并非列宁首创民主集中制在列宁的建党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国内学界普遍认为这个概念是列宁的首创。而苏联的史学和理论专著通常把“民主集中制”的首次问世断定在1905年12月的塔墨尔福斯代表会议,但从未断言是列宁首创。管怀伦在《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撰文指出,历史事实是,孟什维克在1905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会议上首先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同年12月塔墨尔福斯代表会议接受这一原则,1906年3月20日才在《提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策略提纲》一文中首次使用“民主集中制”一词,1906年4月俄国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最先有“师”的建制是1873年的法国军队,并且明确规定每个师下属2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和2个炮兵连。后来被俄国和其他各国军队所启用。“旅”译自法语。原意是一字战斗队。最初的旅,人数不固定。  相似文献   

19.
政治工作与人的管理──罗荣桓政工思想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识别干部,使用干部,培养干部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代中国是一个以旧式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就决定了家族宗法制色彩依然很浓厚的社会结构,和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依然很顽固地左右着近代中国社会“多元变动”的历程。同样也不能不影响到近代军队的领导体制和兵员构成。共产党军队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处在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氛围里。它的政治工作“转型”,起初又直接受到俄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红军政治工作建设的影响。怎样在一个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军队里,正确地识别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能够真正青史留芳、为后世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汉、唐盛世(前者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后者从“贞观之治”发展到“开元全盛”)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没有避免“盛极而衰”的结果,这一现象又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借鉴。一、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