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的本能,就是贪多求全,几乎什么都想做加法;而人生的智慧,则是节制有度,善于给自己做减法。 对欲望要做减法。人有很多欲望,如官欲、财欲、名欲、色欲等,有些欲望通过努力能实现,有些欲望则无法遂愿。无法遂愿时,欲望就成了痛苦的渊薮,欲望越大,痛苦越甚。独臂英雄丁晓兵就深谙此理,他在El记里写道:“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  相似文献   

2.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傅聪——著名钢举大师——家信的合集。初次接触《傅雷家书》,我还在上中学。那时的我,也许正在青春期的缘故,常常因为父母学习上管得严格而与他们闹起矛盾,最后甚至发展到要离家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识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如此雄才大志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却发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慨。带着诸多的神秘和疑问,我挑灯夜读了《曾国藩智谋全书》。除了敬佩其严谨的修身齐家之道,更加赞赏他识人用人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4.
耐烦为要     
耿恭简公著《耐烦说》,其论耐烦超过廉洁、谨慎、勤奋所谓"为官三箴",而列为第一要义。曾国藩对此推崇备至,道光二十六年,曾文正公书信黄延瓒言:"弟有一言奉吾兄于数年之内行之者,其曰‘耐’乎。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或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在我后者,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一个耐字,曾国藩把官员上下左右的地位、名声、利益、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幕僚智囊团聚集了四百多位当时在各个方面突出的人才。他是通过什么办法聚笼如此多的人才?他与幕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又是如何?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给“别人”做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别人事业的成功,还是自己成功,能力和舞台都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两个关键要素。曾国藩的能力与舞台在哪? 青梅煮酒,实为两虎相斗。倾身结纳,志在英雄援手。曾国藩以其亲身实践告诉人们,待英雄要屈身,处小人要谨慎。人以类聚,事以助成。而强强联手,则更是大事易成。曾国藩如何与英雄结手?蒋介石说:“曾国藩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别的姑且不论,仅此一点,就足以作为我们的老师了。”曾国藩在自己建功立业的同时,常常能够很好地把握他与下属之间的“取予”分寸。他是如何立人、达人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夏、商两朝及西周初年,曾发生过几次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战争,这就是夏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商汤伐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周公平定管、蔡、武庚叛乱的东征之役。这几次战争发动者的命令和有关言论,经后世史官之手以“誓”、“诰”的形式载录于《尚书》之中,分别名为《甘誓》、《汤誓》、《牧誓》、《大诰》和《费誓》。这五篇文献,以其对战争命令和战争言论的专题记载,为研究上古时代的战争动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7.
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这些古代兵书,大体可分以下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和《司马法》、《黄石公三咯》、《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书兵)等。二是研究战史的。如明茅元仪《二十一史战略  相似文献   

8.
气贯长虹     
导弹司令杨业功的先进事迹,释放着人民子弟兵一种特有的精神风范,“壮士挺剑,气激白虹”。 气,指的是精神状态,气质风格,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力和推动力。人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主动决定自己的命运,决定自身对社会的贡献,甚至创造出各种世间奇迹,靠的往往就是一种气。文天祥的《正气歌》,吟唱至今,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献身。《共产党宣言》这首高亢的正气歌,一经面世,就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搅得“浑天寒彻”。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在不同时期写下了正气歌的时代篇章。今天,将军杨业功负历史之重托,承民族之精魂,以撼天动地的浩然正气,谱写了当代军人的《正气歌》。军委主席胡锦涛近日号召广大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9.
他所带领的班组,由一个普通的基层小集体变成“载人航天先进集体”、“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成为2005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火工技术研究所以普通工人名字为班组命名的第一人。他就是有志、有识、有恒的杨尹渝,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着,走出一名新时期航天工人成长、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0.
强班子硬队伍好思想──学习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体会张治潮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建设是一个新的“伟大的工程”。如何进行这一“伟大的工程”呢?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要有强班子、硬队伍、好思路。一曰:“要有强班子”“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相似文献   

11.
四、“札记之功,必不可少”(一)勤记使人受益无穷 勤记是思考的激发器,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好仓库,创造的发源地。 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 吴晗在60年代曾对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做过一次报告。他说:“有些青年写信问我,怎样掌握学问?我的回答是:要想掌握学问,就要多读、多抄、多写,此外,没有什么秘诀。” 他介绍了自己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深刻体验到这样的“三步” 真谛:读书是学习,摘抄是真理,写作是创…  相似文献   

12.
头盔用于保护士兵的头部。自从有战争以来,将士们就懂得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头部,使之免遭伤害。这是因为,尽管我们的头部和胸部都是要害部位,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头部比胸部更重要,所以人们遇到危险首先保护头部便成了一种本能。在战争中,保护胸部有防弹衣,保护头部则要靠头盔了。  相似文献   

13.
上屋抽梯     
王立佳 《国防》2010,(6):80-81
上屋抽梯,源出于《孙子·地篇》:“将军之事……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使人无识……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相似文献   

14.
晚清军事,以对太平天国用兵费时最长、战争最烈.在这场战争中出力最大、对清朝有再造之功的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因胡林翼早逝,也有把曾、左、李三人与稍后的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落实好“三个代表”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人武部担负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任,要履行好神圣使命,就是要围绕“打赢”目标,练“打赢”之功,谋“打赢”之策,钻“打赢”之道,把“三个代表”落实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之中。 一是必须加强全民国防教育。要认真学习和宣传新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增强依法开展国防教育的自觉性;要健全国防  相似文献   

16.
自1839年清军与英国侵略军第一次交火起,至1851年(咸丰元年),清军经历了对内、对外20多次战争。大约平均每年两次。面对国外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和国内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即位不久的咸丰皇帝虽有心安内攘外,却不知从何下手。朝中卿相、各省督府无不进言增兵增饷。可是,兼署兵部左侍郎的曾国藩却力排众议上《议汰兵疏》。上疏开头写道:“臣窃维天下之大患,盖有二端:一曰国用不足,二曰兵伍不精。”并大胆地提出:“请裁汰汉兵五万”,以节缩兵饷,缓解财政危机。又进一步提出了裁汰的方法:“骤而裁之或恐生变,惟缺出而不募补,则可徐徐行之,而万无一失。”这是曾国藩在办湘军之前,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主要主张。历史已经证明曾国藩的主张对于清王朝来说是有利的,是高明的。那么,当时作为朝廷普通官员的曾国藩为何能够提出比那些重臣更高出一筹的见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代,周室不振,诸侯争霸,外族交侵,战乱迭起。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又只有刀笔简续的书写工具。史学家写出了内容丰富语言精练的一批新型历史著作。《左传》在这方面是突出的代表。唐代的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的刘熙载日:“若论字句之精严,则左公允推独步。”《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向来是最为人称道的。刘熙载《艺概》论《左传》诸条,深得其文理。他说:“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期为大备。”确实,《左传》的战争描…  相似文献   

18.
首次披露: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发现一批曾国藩家书手稿王显臣日前,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在整理本馆旧藏时,发现一件蓝布作封皮的书函,上题“曾国藩信札”,且有小注曰:“一函,共三十二文,抄件”。这批信札共有18件,署名“兄国藩”,收件人为“沅弟”、“季弟”...  相似文献   

19.
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诗中的名句,也是历代战争期间人们相互关系和感情的深切写照。经历过战争的人都知道,战时一封普通的家信,不仅能传播亲人的安危信息,更可以互致慰问与鼓舞,以激励自己的亲人在前方勇猛作战,在后方加紧生产,共同为战争的胜和贡献更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无知之知”说周金祥作家秦牧在《咏学习》一诗中写道:"具有'无知之知'的人虚怀若谷,他们求知的热情永不消融。"这话颇值得我们体味和深思。所谓"无知之知",意思是指一个人没有或缺乏知识,自己能够勇于承认。换言之,也就是要有永不自满、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