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新论     
<正>区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舞台。因此,人类无所顾忌地竭力从区域中索取各种所需资源并排放各种废物。正是这种认识和实践全面加剧了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从而也激发了社会矛盾,导致了错综复杂的“现代文明综合症”。笔者认为要根治这种“现代文明综合症”,首先必须“正名”以澄清对区域简单的、片面的认识,将区域概念放到整个人类物质生产发展演进中去考察,特别是应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人地关系的深化来研究分析区域概念。我们的结论是,区域正成为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物质生产体系,成  相似文献   

2.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实践探索启示我们,政治工作务必确立大教育观,确保思想真正进入“联”;确立大统一观,按照我军特色与现代战争特点并重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委对作战的领导;确立大人才观,注重在联演联战中培养联合作战人才;确立大心战观,充分发挥直接作战功能;确立大安全观,积极谋求联演联战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3.
戚继光的武德教育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根据(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的思想及戚继光的武德治军实践,可以把戚继光的武德教育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层次和高级层次。(一)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戚继光的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是以全军将土为教育对象的,也可以说是对全体军人进行的以建军宗旨为核心的普遍道德教育,意在提高全军将士的思想道德觉悟,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军风、统一行动。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1.以“卫国保民”为宗旨的“忠义”教育何为“忠”和“义”?传统的军事伦理观认为,报效皇上、报…  相似文献   

4.
从实践的整体观点出发,可把哲学精神的特征概括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总体方式,即认知方式(认“真”)、评价方式(求“善”)、审美方式(审“美”)的综合。由此对东西方哲学的发展作了重新评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真善美统一作出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统武德文化走过了漫长而复杂的战争与军事活动历程,表现出的是在追求荣誉、满足欲望动机上的“英雄观”和“利益观”、赢取利益手段上的“尚武观”以及称霸世界目标上的“霸道观”.美军武德思想与实践是在嫡传西方传统武德文化的血脉基因中发展成长的,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军人武德素养培育理念和方式以及独霸世界的战争伦理思维.  相似文献   

6.
提高军事经济效益,是解决国防建设中物质资料供求矛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作者就建立我国军事物流学谈了一些看法。“物流”是指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流动和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之间的全部运动过程。军事物流指保障国防安全需要的物质资料的空间位移,是创造时间性、空间性军事价值的物理性运动。作者认为:要正本清源,更新观念;综合管理,减少损耗;优化结构,降低军事物流系统投入;优化物流环境,进一步挖掘军事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观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关系到人类生存状态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今天的发展实践。军事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殊领域,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军事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军事发展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任何要素的缺少都可能给军事系统的发展带来“短板”效应,导致系统整体功能的下降。军事发展的全面性原则,要求军事主体要从军事发展的全局出发,进行统筹规划,按照系统完善的要求,努力寻…  相似文献   

8.
史前人类祖先对于人的自我存在和主客体关系的感悟引起了文明时代“社会”、“实践”和“文化”概念的产生。说到底,文化就是主体实践创造的社会性的“人化”世界,包括按人的价值需求形成的改变了的物质世界和人自身的精神世界。狭义文化学和军事文化学则是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整体和军事领域中人的精神世界的整体的科学。当代重新兴起的文化研究的热潮回应了当代新的文化反思和觉醒。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具体把握当代军事科技是当代战斗力系统主导性因素的观念及其应用的规律;把我军官兵的思想道德境界提升到时代的水平;牢固确立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的“七一”讲话 ,坚持统一性的方法论原则 ,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等多方面 ,进行了集中的、系统的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鉴于“英语学科教学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本着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宗旨,结合本学期的微格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实施指导教师在授课现场观摩指导的课堂教学、实施教学环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实施便于后续教学分析和反思的课堂教学同步录像、建立师生评课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建立集中连续的选题制度以及建立与综合成绩挂钩的评分制度,是有效实施“英语学科教学论”实践环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在全面理解“大思政课”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促进多主体合作育人,以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为目标基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之间建立桥梁,促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我们的祖先发明造纸术以来,纸就成为传递人类文化、推动文明进步、促进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纸的种类将不断增加,纸的功用将越来越大.在现代设计造型中,纸以它经济、轻薄、可塑性强等优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者用纸来制作和表现复杂的“立体构成”,如“纸浮雕品”、“纸多面体”、“动物造型”、“人物造型”、“POP广告”、“装璜包装”、“立体贺卡”、“器具造型”、“建筑模型”等.在此我们就立体造型教学中用  相似文献   

13.
最常见的复杂系统——不可重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系统与复杂系统是系统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突变论、混沌、耗散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复杂系统的一些新的特征,对于我们深化对复杂系统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前些年国内学术界提出了复杂大系统的理论,对系统学是重要的发展。 但是纵观我们实际研究中遇到的许多社会经济系统、军事系统,似乎这些理论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反映“复杂”的关键所在。于是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索,经过多年研究,笔者认为实际复杂大系统往往不是少数几个微分方程就能描述的,而是不可重复系统。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是进一步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举措,是进一步拓宽“新思想概论”课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必然要求。“新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敏锐把握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世界观方法论、使命任务、重要要求、时代要求。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新思想概论”课程,必须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发布的配套课件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将“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深度结合,拓展实践教学、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确立科学的目标体系做到历史性与层次性相统一教育目标既是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它决定着教育的方向,指导并协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对教育全过程具有调节、控制和激励作用,是构建教育机制的首要环节。教育目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军都提出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是“实施无产阶级的教育”,把红军指战员训练成为“有军事技术的战士”、“建立苏维埃政权巩固苏维埃政权有阶级觉悟的公民”、“完成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者”;1987年,中央军委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国这样的大分裂时期边疆与内地王朝之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的统一问题.其中结合南中大姓夷帅的反蜀活动以及蜀汉在南中的统治及其影响分析了边疆民族所存在的“国家认同感”,这种“国家认同感”便是维系中国统一的重要纽带.进而得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根本结论。  相似文献   

17.
紧贴实际 积极探索实践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志胜 《国防》2010,(1):65-67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战略部署,胡锦涛主席也多次就“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探索实践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国动委和南京军区国动委的部署,  相似文献   

18.
加强作风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加强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讲 ,实践“三个代表”和加强作风建设是根本一致的 ,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实践“三个代表”要求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既为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实践“三个代表”要求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  相似文献   

19.
王芳芳 《中国军转民》2023,(21):134-136
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决裂说”到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世界视野和基本原则的确立;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到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西方到东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得到确立和充实的。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然道德——一种崭新的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境问题为核心的全球问题引发了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反思 ,难以摆脱的全球危机和发展教训使人类意识到自身贫乏的自然道德意识与人类应当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认识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改革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观 ,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统一的自然道德观 ,是 2 1世纪人类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