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甲基百里酚兰(MTB)与二甲酚橙(XO)同属三苯甲烷系列,它们与一些二价过渡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水溶液热致变色作用已有研究;但MTB 与三价镧系离子(Ln~(3+))形成螯合物的热致变色作用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导。本文在研究(除Pm 外)14种镧系离子(Ln~(3+))与二甲酚澄(XO)形成螯合物热致变色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分光光度法及逐步升温的目测法研究了MTB 与Ln(Ⅱ)生成Ln(Ⅱ)-MTB 螯合物水溶液的热致变色规律,探讨了介质酸度、温度对该体系热致变色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热致变色机理与Ln(Ⅱ)-XO 体系类似。本文是为研制稀土示温材料所进行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BE(Ⅱ)-CAS 水溶液体系热致变色性能;探讨了酸度、温度等条件对体系热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较明显的热致变色现象,且仅由配合物所产生,其特征是:体系受热时颜色由深色(玫瑰红)变为浅色(黄色);与RE(Ⅲ)-XO,RE(Ⅲ)-SXO 体系的色变趋向相反,达种差异性与螯合物分子的结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电致变色现象及机理、电致变色器件的构成、电致变色使用的材料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介绍和论述.最后对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电致变色实验显示1 mol/L六氟磷酸锂与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甲乙酯所混合形成的电解液(LB)系列是一类非常节能的电致变色电解液,它们能用很小的充电电流(20μA/cm2)使得氧化钨薄膜获得更长久、更好的变色性.研究氧化钨薄膜在LB系列电解液中的交流阻抗特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氧化钨薄膜的变色性能.文中研究了带有氧化钨薄膜层的ITO平面电极处于LB系列电解液中的阻抗谱,分别得出了氧化钨薄膜和ITO电极的等效电路;测算出氧化薄膜的常相位角元件、薄膜电阻、韦伯电阻以及与ITO电极有关的电双层电容和电极电荷转移电阻.证实了LB315是性能优良的电解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机理出发,对有机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开发变色伪装涂料进行了探索,为新一代“智能化”(可变/可调)伪装器村的研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钛铬黄颜料是一种高近红外反射颜料,能够通过增加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降低目标的表面温度,弱化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从颜料的基本性能、涂层的光谱特性和涂层的红外辐射强度3个方面探究高近红外反射颜料在红外隐身涂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钛铬黄颜料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优于铁黄颜料,其近红外平均反射率为99.87%;当颜料的质量分数为20%,钛铬黄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最大,其值为68.69%。通过太阳光照射模拟实验表明,钛铬黄涂层的红外辐射强度较铁黄涂层降低了12.8%,将钛铬黄颜料用于红外隐身涂层能够有效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利于目标达到红外隐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军服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对军服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有些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和设计两种最新型的军服——变色服和变温服。变色服,就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能自动变色的军服。这些年来,仿生学有了很大发展,一些科学家受到某些动物能随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色的启示,决心将动物的变色功能转化在军服上,使军服也能随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色。有一种动物叫变色龙,又叫石龙子。它生活在树上,其特殊本领就是能随环境变化而自动变色,以便隐  相似文献   

8.
基于降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的要求,根据三原色混色机理将镍钛黄与钴蓝颜料共混制备了浅绿色建筑节能涂层。通过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辐射率仪和精密色差仪对2种颜料和涂层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自制的隔热装置测量了涂层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镍钛黄颜料的近红外反射率平均值为77.21%,比钴蓝颜料高29.24%;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随镍钛黄颜料共混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当共混质量比为10∶1,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平均值最大可达66.81%,比颜色相近的钴绿涂层高36.18%,平衡温度低2℃,隔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红外发射率可变材料在航天器热控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热致变色和电致变色的可变发射率涂层或器件由于其重量轻、体积小、能耗少、调控灵活等优点在航天器热控技术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红外发射率可变材料是可变发射率涂层或器件的核心,主要有电致变发射率材料和热致变发射率材料两类.分析了红外发射率可变材料在航天器热控中应用的原理,重点介绍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1-xBxMO3)、二氧化钒(VO2)、三氧化钨(WO3)、导电高分子(CPs)等四类典型红外发射率可变材料应用于航天器热控的研究进展.根据航天器总体和热控技术的发展需求,指出了未来航天器热控用红外发射率可变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层信息     
变色导爆管顺利通过部级设计定型鉴定近日,由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311教研室研制的变色导爆管通过设计定型鉴定。该校研制的变色导爆管构思新颖,工艺成熟可靠,可极大地提高爆破作业的本质安全性;变色导爆管起爆感度比普通导爆管高,超压下降1/3~1/2,出口点火冲量大,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符号树信息熵的机械振动瞬态信号特征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简单的二进制划分简要说明了信号符号化问题,给出了二进制划分下符号树结构及其Shannon熵计算方法,叙述了符号序列编码方法和符号序列直方图的作用,提交了符号时间序列分析的计算机流程图,对内燃机机身振动信号和转轴振动信号用符号树信息熵进行了特征提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地球定向参数极移的预报精度,建立了一个极移数据预报模型。利用傅里叶分析研究插值基础序列的周期特性,验证了基础序列重采样的可行性,提取插值基础序列数据的趋势项,利用多输入-单输出BP神经网络建模预报不同跨度的残差序列,合并趋势项和残差序列得到最终的极移预报。预报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插值基础序列得到的预报极移精度较高,此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地球定向参数极移的预报。  相似文献   

13.
BP神经网络在极移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地球定向参数极移的预报精度,建立了一个极移数据预报模型。利用傅里叶分析研究插值基础序列的周期特性,验证了基础序列重采样的可行性,提取插值基础序列数据的趋势项,利用多输入-单输出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建模预报不同跨度的残差序列,合并趋势项和残差序列得到最终的极移预报。预报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插值基础序列得到的预报极移精度较高,此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地球定向参数极移的预报。  相似文献   

14.
飞航导弹火控系统动态精度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飞航导弹火控系统动态精度试验后获得的导弹射击诸元误差序列一般为非平稳的随机过程,根据此误差特性,提出了动态测量数据的异常值数据处理方法,建立射击诸元误差序列、将误差序列分解为慢变化信号和高频噪声信号,最后给出火控系统射击诸元参数的最大误差统计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串联锂离子电池组电压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主动电池到电池均衡电路。该电路主要包括N+5个双向开关以及一个LC谐振电路,其中,N表示电池组中电池的数量。利用LC串联谐振电路能够直接将能量从最大充电电池传输至最小充电电池,无需使用多绕组变压器。并且在零电流开关条件下,运行电路中的所有开关能够减少平衡所用功耗。通过10节串联锂离子电池的实际测试,结果显示相比常规均衡电路,提出的电路能够实现快速平衡并且传输效率更高。当均衡功率为0.48 W和2.04W时,实测功率传输效率分别为92.7%和79.2%。  相似文献   

16.
选取全球范围内72个基准站的坐标序列,采用改进的赤池信息量准则、贝叶斯信息量准则对不同噪声模型组合进行噪声分析,得到基准站坐标序列的最优噪声模型及速度参数,探讨时间序列跨度对噪声模型及速度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准站坐标序列噪声模型不能由单一的噪声模型表述,其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幂律噪声、高斯马尔科夫噪声、闪烁噪声+白噪声特征,且三坐标分量表现出不同的噪声特性;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坐标时间序列的最优噪声模型、GPS站速度及其不确定度逐渐由发散趋于收敛,随机游走噪声模型的比重有所增加。结果表明10 a以上的时间跨度是较为理想的噪声模型估计尺度。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开普勒轨道方程中的经典f、g 级数进行修正,使其适用于考虑主要带谐项的摄动情形,克服了f、g 级数仅用于开普勒轨道短弧段的限制。公式的推导借助计算机完成。使用此方法所得结果与使用数值积分方法所得结果比较: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可直接得到连续的状态。该方法简洁有效,在航天导航和制导领域具有很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电路中的串联谐振的利弊、串联谐振曲线的测试以及串联谐振曲线与品质因数的关系、品质因数与选择性及灵敏性的关系并研究实验测试电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彦  郑毅  陈琳 《防化研究》2007,(3):28-34
介绍了国外经典的核爆炸放射性沉降模式,包含了DELFIC、WSEG系列、KDFOC系列、SEER系列、DNAF系列和EM-1。同时列举了各种模式在主要物理过程中的区别,包括了云的初始化、粒子分布、沉降机制,放射性活度和剂量率的转化、放射性衰变和传输过程。最后简述了目前核爆炸放射性沉降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