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孔子的宽容说开去王胜勋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到卫国后,国王灵公有位美丽的王后南子,她极其仰慕孔子的广博学识,便要替灵公迎接孔子一行。得到应允后,南子穿着入时,光彩照人,乘车来到城门前。孔子见卫国派人来接,忙下车施礼。没想到南子上前说:“请...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往学者对孔子的军事思想多有阐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这里择其要而述之:清初提倡“周孔正学”、猛烈抨击“程朱理学”的颜元就认为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并非被世人所误解的一介书生①。今人孙柞民先生认为“孔子在战略战术上也有一定的研究。”“孔子反对的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性战争。在反抗强暴,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中,孔子和他的弟子是站到最前线的。”②李天佑先生也曾指出:“孔子原来是军事行家出身,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儒家大师。”认为孔子的“足食、足兵就是法家后来的耕战思想。”③高尚刚先生认为“孔子军事思想确实是…  相似文献   

3.
近读《论语》,为《八佾篇》中一段论述所打动。其原文为——子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告诉人们,君子没有什么与人争斗的事情,如果实在要竞争,那也应该是“君子之争”。他以当时的射箭比赛为例,赛前,选手之间应相互拱手作揖,而后才开始比赛,结束了再下来饮酒,仍然保持着君子谦和忍让的作风。  相似文献   

4.
“勇”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观念之一 ,寄托着孔子人格理想的重要内容。论述了孔子关于“勇”的人格观念的内涵 ,“勇”与“仁”及“礼”的关系 ,并对孔子身体力行把“勇”列为教育内容 ,培养和塑造弟子“勇”的道德人格的教育实践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记载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子张问孔子,一个做官的人应该如何从政呢?孔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意思是说,要做好官,就应该“尊五美”而“屏四恶”。所谓“五美”,一是“惠而不费”。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就是说,一个做官的人,掌握一定限度和范围的权利,做一些关系老百姓利益的好事,并在自己的权限之内,是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不做呢?“身在公门好修行”,能办又不费什么力气,就应该办。二是“劳而不怨”。“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一个做官的人,既然选择了为民做主的仕途之…  相似文献   

6.
我过第一个“八一”建军节是在1984年的夏天。那时,我在东北靖宇林区一个叫做三道湖的地方当兵。林区空气湿润,无论冬夏,低空都会沉静地驻留大片大团的云朵子。  相似文献   

7.
顾此 《环球军事》2011,(14):12-13
在《论语》的第十六章中,孔子曾: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一事进行对其弟子发表卜个很重要的论断,即“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的意思是,把持当时鲁国大权的季孙不应攻打颛臾,真正应该着手解决的是发生在宫墙内的矛盾。当菲律宾不断发起对我南海主权的挑衅言行的时候,难道南海已成为其“季孙之忧”?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这对实施科学管理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墓前     
公元前479年的夏历四月十一日,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溘然长逝的日子。2000多年后的一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乘上一辆仿制孔子时代式样的小马车,走进幽深古老、万木辉映的孔林,缅怀这位我景仰已久的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林是孔子逝世后经多年修建形成的孔氏家族的墓地,是当今中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现有殿亭门坊60余间,碑碣数千块,墓冢10万余座,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比曲阜古城要大一倍半。走进挡墓门,穿过享殿,便进入孔林的中心区域、人称“林中林”的孔子三代墓地。孔墓的东边是其子孔鲤墓,墓南边是其孙孔墓,形成了“携子…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日: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后来的发展,果然不幸被萁子的“象箸论”所言中,纣王从用象牙筷子开始,进而吃山珍海味,着锦衣九重,筑摘星楼,建酒池肉林,甚至“以童男割炙肾命”作羹汤,一路奢侈腐化下去,最终落了个国破身亡的可耻下场。  相似文献   

11.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被列入“五经”,其伦理大旨是“道名分”①,“惩恶扬善”。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②,司马迁也有孔子“作《春秋》”③之说。可是近代以来,相继有学者对此说进行考证,多以为孔子作《春秋》的说法缺乏史证,可能是孟子的伪造④。不过,孟子所谓“乱臣贼子惧”却从手段意义上道出了《春秋》的伦理价值。《春秋》被称之为“经”,解释这部“经”的书称之为“传”。《春秋》三传便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12.
立夏     
《兵团建设》2010,(8):47-47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李金宇 《政工学刊》2009,(11):79-79
据《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记载:孟尝君问白圭,“魏文侯名声超过了桓公。可功业比不上五霸。为什么呢?”白圭回答说:“文侯以子夏为师,以田子方为友,礼敬段干木。这是名声超过桓公的原因。选择相的时候说:‘季成(文侯弟)与翟璜(文侯友)哪一个可以?’这是他的功业超不上五霸的原因。相是百官之长,选择对象面要广一些。现在选相却离不开那两个人,这与桓公用仇人管仲为相相差也太远了。况且以师友为相,是公义;以亲属偏爱的人为相,是私利。把私利放在公义之上,这是衰微国家的政治。”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打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旗号,给自己任人唯亲贴金。且“亲”的外延已从血亲扩大到姻亲、宗亲、老同事、老战友、老邻居、老关系户等等。  相似文献   

14.
敢于"不敢"     
《孔子传》记载 :一天 ,自恃勇力过人的子路问孔子 :“假如发生战争 ,你让谁当统帅 ?”孔子答道 :“当然是我了。”子路疑惑地说 :“我不是很勇敢吗 ?”孔子说 :“没错 ,你是很勇敢 ,可是我不仅勇敢 ,而且还勇于不敢。”作为一个领导干部 ,敢字当头 ,勇于开拓、勇于进取、勇于创新 ,是很重要的素质。如果什么也不敢干 ,唯唯喏喏 ,无所作为 ,就无所谓“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了。然而 ,“不敢”也是领导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个领导干部 ,都要面临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在种种“诱惑”面前能否做到勇于退缩 ,望而却步 ,敢于“不敢” ,这不…  相似文献   

15.
卢洁 《中国军转民》2023,(18):84-85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内涵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仁”的基本内涵就是“爱人”,分析孔子“仁”思想,探讨“仁”思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的启示,以期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电影《孔子》记述了孔子先得意后“落魄”的人生。影片从51岁的孔子作为政坛新星在鲁国崛起讲起,前半部分动用特效大场面叙述了孔子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两大政绩——夹谷之会和隳三都。后半部分则主要讲述孔子如何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最终回归鲁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也就是伦理学与认识论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这天中午,我和战友刚从训练场归队,通信员小李便把我叫住说:“谢帆,教导员叫你到营部去一下。”“什么事呀?”我问。“好像是关于什么篮球的事吧!”小李说。“篮球?”一听是篮球,我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莫非是……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夏,《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均以“打捞名舰”为题刊发了一条消息:“中日甲午海战沉舰‘致远’舰打捞工作,即将于1998年4月正式开始,整个打捞工程将于1999年全面展开。”此后,中国文化研究所、辽宁省东港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为打捞“致远”舰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0.
儒家战争观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把战争置于最高道德原则“仁”的基础之上,因此.先秦儒家的思想里张扬着一种独特的东方伦理主义精神。这一精神滥觞于孔子,经孟子发扬光大,旋由荀子集其大成。其中,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儒家战争观分化为孔子所代表的,以“礼制”为核心,以及孟子为代表的以“民本”为核心两条不同的支脉。儒家战争思想在传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