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海水中点电极对产生的电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参考文献得到的海水中点电极电场计算公式,对位于海水平面上单个点电极在海水中的电场电位、电场强度进行了仿真计算,总结了电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利用两个异号单电极组成电极对来模拟电极式扫雷具电场,并仿真计算了电极对的电场。最后,通过电极对和电偶极子的相似性验证了电极对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Cu粉粒径及含量对Ni/MH电池负极放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Ni/MH电池中储氢电极的放电性能,以电解Cu粉为充填材料与活性物质混合制备电极,研究Cu粉粒径及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u粉粒径越小,含量越高,电极的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在低温和高温下的放电能力均提高,且Cu充填电极的性能优于Ni充填电极。Cu充填电极中析氢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较大,过电势较小,说明其电催化活性好,电极反应阻力小。SEM分析发现,充放电循环后的Cu充填电极,其储氢合金颗粒表面覆盖着一层细小Cu颗粒和丝状物,这是电极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详细讨论了多重网法数值求解三维静电场的若干数学问题,诸如三维多重网格法的限制与延拓公式推导、确定静电像管三维电子光学系统中的锥面电极、圆筒电极、球面电极、圆孔膜片电极、孔电极等的空间位置及范围的方法、以及迭代计算的逻辑尺编码方法等,为像管电子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固态Ag/AgCl电极能否满足对微弱海洋电场信号的探测,在对Ag/AgCl电极自噪声产生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Ag/AgCl电极自噪声的测量实验.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海水电导率下一对Ag/AgCl电极的自噪声.测量结果表明:该电极能满足船舶电场的近场测量,且其自噪声随海水电导率的增大而减小,当海水电导率增大到...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3种温度(380℃、420℃和450℃)、2种升温方式(直接升温和阶段性保温升温)制备电极,并通过对电极表面微观形貌和金相结构的观察以及电极电位的检测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烧结工艺的电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烧结后的电极体积略微膨胀,采用380℃阶段性保温升温方式烧结的电极具有更好的表面均匀性以及电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Ag/AgCl电极海洋电场探测的机理,从电路角度建立了响应电场E′与发射电场E的函数关系,对自制的Ag/AgCl电极进行交流阻抗、Tafel和电极电场响应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的Ag/AgCl电极在0.1 Hz的阻抗值大小约为10Ω,交换电流密度为1.61×10~(-3) A·cm~(-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且Ag/AgCl电极交换电流密度和表面积越大,探测性能越好。该测试结果与计算值能较好地吻合,验证了相关函数关系的正确性,说明基于具有稳定电位的Ag/AgCl电极探测海洋电场信号等同于测量电极对间海水的电压,从电路的角度解释了Ag/AgCl电极的海洋电场探测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表面过程法拉第阻纳表达式方法与等效电路方法,研究透明ITO平面电极及带WO3薄膜层的ITO平面电极处于1 mol LiClO4丙烯碳酸酯电解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显示WO3薄膜层有效地阻止了表面吸附参量对ITO电极反应的影响,使电极反应仅受电极电位的影响,并且随WO3薄膜在电解液中浸泡时间的增加,WO3薄膜的常相位角元件的特性最终回归为电容效应.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压电界面电极的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傅里叶变换方法将相应的力电耦合问题描述为奇异积分方程,并得到了界面应力及其强度因子的解析解。讨论了结构几何参数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基于强度设计的观点得到两方面的结论:一是界面中心电极优于偏置电极;二是界面长度的最优值为中心电极长度的2倍。  相似文献   

9.
DC—2型电磁扫雷具有使用方便、快速的独特优点,但安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对几种可能型式的电极型电磁扫雷具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三电极式和采用小尺寸大电流的双电极直开口式是能兼顾安全性和扫雷性能的较好方案。最后对有关三电极扫雷具磁场计算和参数选择的一些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非酶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催化性能,制备了糕点状纳米金/聚3甲基噻吩复合物并用于电极的表面修饰。反应物浓度一定,纳米金经聚3甲苯噻吩诱导,自组装成为糕点状纳米金/聚3甲苯噻吩复合物。将纳米复合物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纳米金/聚3甲苯噻吩复合物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0.1 mol/L NaOH溶液中,葡萄糖在修饰电极上出现明显的氧化信号,修饰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采用方波伏安法测定葡萄糖,峰电流与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在[0.50,4.32]mmol/L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点电极基本假设,利用均匀介质中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的相似性,分别采用分离变量法和镜像法计算了点电极稳恒电流场在空气 海水 海床三层介质平行界面模型下的电位分布,从而得到了海水中稳恒电流电场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点电极的电场分布具有明显的特征,可作为舰船电场电极阵列模拟的计算单元.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用电凝聚法去除淡水透镜体有机物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凝聚法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当电极板间距d为5mm,电流密度IF为20A/m^2,水流停留时间为100s左右时,处理后水的色度降为10度以下,浊度降为2.8NTU以下;此外,还研究了不同电极板形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发现折板电极比平板电极的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海洋低频电场传感器敏感电极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9种不同的电极材料,根据海洋环境下低频、极低频电场的自身特点,通过直流电阻、交流阻抗、电极对极差漂移3个方面对电极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其用于海洋环境低频电场弱信号探测的可行性,筛选出了适合海洋环境低频电场测量的电极材料,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固态Ag/AgCl电极的直流电阻和交流阻抗均较小,且其极差漂移可控制在μV级,具有优良的极化效应和较低的极差漂移,是海洋环境低频电场探测的敏感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态粉压型Ag/AgC1电极对参数已知的水下低频交流电场进行探测.通过改变水中电场信号的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实验,以检测电极对信号频率和幅值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发射信号在0~4 Hz、15~35 mV的范围内时,Ag/AgCl电极的探测灵敏度随发射信号幅值的增加而增强,并且探测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发射信号的频率特征.最后,提出了电场探测电极的响应性能的表征参数.  相似文献   

15.
针-板电极电晕辐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晕放电是静电放电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分析电晕放电特性的基础上,对针-板电极系统高压电晕辐射场方向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实验与仿真得出:针-板电极系统高压电晕辐射场频谱范围大约为10~200MHz,能量主要集中在80 MHz以下。80 MHz以下辐射场方向图与偶极子天线的辐射方向图相似,低于100 MHz的辐射主要在针电极一侧,而高于100 MHz以上的辐射场方向图极为复杂,其主要辐射在板电极的后方。电晕放电辐射场的空间分布与放电电压、电极的形状以及电晕的发展过程等因素有关,对于电晕放电的不同发展阶段,其辐射场的频域范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带冠涡轮叶盘弯扭通道中复杂电极的进给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体涡轮叶盘精加工是决定叶盘最终几何精度的关键技术 ,电火花加工 (EDM)则是涡轮叶盘精加工的有力手段。在涡轮叶盘EDM精加工中电极的设计的基础上 ,进行了电极在带冠叶盘弯扭狭窄通道中无干涉进给轨迹的搜索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电极运动约束条件的确定。最后给出了轨迹搜索的范例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超大型多股电极-海水负载陆上模拟需要,提出了多个小型电极对插入电解液并联模拟的方法,并建立了电极对接触电阻计算模型以及模拟负载尺寸优化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为求解决策模型,首先将其简化为单目标决策模型,并利用库恩-塔克条件法得到单目标模型解;然后,利用理想点法求出了多目标决策模型解;最后,对模拟优化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负载电阻相同的情况下,模拟负载总尺寸及电极尺寸显著缩小,由此证明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化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电致变色实验显示1 mol/L六氟磷酸锂与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甲乙酯所混合形成的电解液(LB)系列是一类非常节能的电致变色电解液,它们能用很小的充电电流(20μA/cm2)使得氧化钨薄膜获得更长久、更好的变色性.研究氧化钨薄膜在LB系列电解液中的交流阻抗特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氧化钨薄膜的变色性能.文中研究了带有氧化钨薄膜层的ITO平面电极处于LB系列电解液中的阻抗谱,分别得出了氧化钨薄膜和ITO电极的等效电路;测算出氧化薄膜的常相位角元件、薄膜电阻、韦伯电阻以及与ITO电极有关的电双层电容和电极电荷转移电阻.证实了LB315是性能优良的电解液.  相似文献   

19.
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在ITO导电基片上制备了一组不同掺镍量的氧化钨钼薄膜,分别测量了该系统及ITO电极浸泡于1 mol氯化钠溶液中不同频率下的电化学阻抗,应用等效电路法模拟了该系统的阻抗谱,从而获得了有关掺镍薄膜的电阻、电容及溶液在薄膜内扩散等信息.研究表明,与ITO电极所产生的吸附层的等效元件参数相比较,掺镍氧化钨钼薄膜大大提高了ITO电极传输电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丝束电极快速评价油膜防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丝束电极对5种油品的防锈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传统的盐雾试验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两种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丝束电极方法更具快速、准确和定量的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电化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