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新疆塔吉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吉克族是新疆的世居民族之一,新疆塔吉克族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丰富,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的特征。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塔吉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加强塔吉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申报、加大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化进程、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探讨新疆塔吉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立德育才是高校的关键任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和立德育才的双渠道。高校必须努力构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商教学体系、共建教师队伍、共管教学过程、共享教学成果的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践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育才、为党的伟大事业育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和国家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新疆高校是新疆社会人才资源重要输出地,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新疆高校担负着维护地区稳定及社会发展双重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深刻理解新疆高校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时代意义,坚持新疆高校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原则和要求,不断丰富高校课程思政内容,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为新疆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4.
李欣 《中国军转民》2023,(21):109-111
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做好课程思政,要让教学目标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视听语言》课程相融合,需要加强教师“引路人”的思政理论学习,创新课程教学环节,整合教学资源,以赛促学,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以此提升《视听语言》课程思政实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安然 《兵团建设》2009,(22):49-49
新疆小曲子戏主要流传于新疆昌吉地区和农六师奇台农场、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及红旗农场等地。此戏曲艺术已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6.
非遗学学科是新文科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类高校应发挥文理兼容、学科交叉的优势。高校作为进行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应然主体,也是实然主体。它在促进非遗的存续力和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新文科的视角着手,探讨新疆高校关于非遗学学科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找出与原有学科不同的学术视角与视野,构建适合新疆区情的非遗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框架。非遗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课时的安排,教材的使用,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实施的前提。长期以来,新疆各高校预科汉语教学对此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严重制约了该学科的发展。作者对全疆部分院校民族预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分析结果为新疆预科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依据社会记忆理论的基本规律,以新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葫芦人绊跤为例,旨在对我国目前以个人记忆为主要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认定制度进行反思.发现:“个人传承”认定制度违背社会记忆理论的基本规律;传承人认定方式过于单一;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建议:应充分发挥集体记忆的力量;增加“集体传承”和“群体传承”的认定制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内容.  相似文献   

9.
杨奇维 《中国军转民》2023,(23):158-16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高校的慈善通识课程是培根铸魂之重要工作,应当在全国所有高校和所有学科专业中全面推进。而慈善通识公选课程《社会创新与创业》的开设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一次教学创新,课程将学分目标转为兴趣目标,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和慈善观,对学生个人成长、优质人才的培养、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环境法课程教学是我国环境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环境法课程教学要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和个人素质提升相结合,从而使高校环境教育效果延伸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并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环境法课程的重新定位、教学目标的修正、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加强,将有助于提升环境法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疆民俗数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独特价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数学思想与思维方式的综合。新疆民俗数学较多地体现在用于造型和装饰的清真寺、民居、民族手工艺品等方面的几何纹饰上。对于民俗数学的研究,一方面是通过对这些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载体”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分析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则关注民俗数学研究成果的教育学转化,在充分考虑新疆少数民族儿童数学认知思维特征以及数学双语教学原则、方法等的基础上,通过实现民俗数学的“课程化”,以弥补当前新疆少数民地区以“主流文化”为主导的数学课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进而推进本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艺术类入校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偏低但存在差异的背景下,为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进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课程建设等,建立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改变传统快慢班或讲授不同课程内容的分层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进行分层递进教学。  相似文献   

13.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基础课程,是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然而高校师范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状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师范生中,问题更为明显。本文在对少数民族师范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方面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建议从改革教学,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师范生的教育和引导,消除学生的认知偏差;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性,表现出民族特性鲜明、深受伊斯兰教影响、民族意识强烈、思想单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新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课程组织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僵化、手段单一等问题。只有充分挖掘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完善考核机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性教学,增进各民族大学生沟通交流,才能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内心认同、真心信服。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两课"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两课"教学改革应加快学科、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出明确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评价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授课对象以及对教材、最新理论发现与教学内容之间关系把握等方面的研究,试图探讨出适合《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在课程评价中实现在平时测评中的多样化操作,同时又能实现期末课程评价最大的合理化与公平化。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标下,语文课程与传统的语文课程的差别虽在深层次上有着孔子所谓的"君子述而不作"的忧虑,但无论课标如何变化,教学方法都需要在课标理论的指引下,教师自主的探究,这正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道理。然而在注重推陈出新之时,还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以此来避免产生本末倒置和避重就轻的后果。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究,仍然是新课标下教师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怎样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策略,并分析了该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连接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承担着师德养成和职业规范形成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期通过课程学习,对师范类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引领,同时也为其他师范类平台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