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民群体的利益需求与心理作用力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因。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舆情认知机理,并借鉴信号与系统中激励和系统的分析方法,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了网络舆情扩散传播模型。其中,网络舆情扩散传播的强度由社会公共事务信息(刺激源)、网民心理和网络信息对受众认知影响等因素决定;网络舆情扩散传播的范围由网络空间社会结构决定。此外,简要分析总结了网民心理及其表征,以及网络信息对受众认知影响的因素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条件下,青年官兵呈现日益"网民化"的趋势。把握青年官兵作为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并针对其变化,构建包括网络空间建管并举、网络舆情采集分析、网络对话交流互动、网络宣传议程设置、网络语言包容沟通等新的教育机制,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点和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呈现出舆情内容具有突发性、舆情传播具有迅速性、舆情影响具有广泛性的新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从加强大学生舆论引导,完善网络舆情监督程序,健全多方联动引导机制策略入手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积极引导,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影响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科学研判网络舆情,加强引导监管,有效趋利避害,有利于网络化条件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事关军心士气、部队的科学发展和国防建设全局,要加强引导网络舆情的思想教育,建立引导网络舆情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明显呈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课题。在重点分析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两种传播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日常引导机制和应急引导机制,以期为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疾病传播和网络谣言传播的相似机理,建立传染病模型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将网民分为无知者、传播者和醒悟者,研究三类网民数量在接触网络谣言后的变化规律,以此反映网络谣言的传播程度,为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整个社会的舆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的话语权正变得空前开放,军队面临的舆情环境也变得高度复杂。做好网上涉军舆情管理工作,必须加深对涉军网络舆情引导管控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涉军网络舆情引导管控机制,提高涉军舆情引导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马甲机械发帖的网络舆情引导方式智能水平不高,引导效果不佳。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网络舆情智能引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本文借用和改造智能体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网络舆情引导方式,构建自学习、自组织的网络舆情引导智能代理模型,具有网评帖文生成、引导时机与方法选择、协同引导等能力,能够根据网络舆情态势的发展,自适应调整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实现智能化的网络舆情引导。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丰富网络舆论斗争理论,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高校舆论场的风险挑战与日俱增,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做好网上舆论引导,营造清朗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舆论保障作用。新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化、多元化,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模式,主动引导舆论,不仅是应对舆情所需,更是高校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0.
军网舆情有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及时有效地掌控军网舆情信息并科学地加以分析和引导,是政治工作及院校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要建立一个能开展各级政工干部训练,有效掌控军网舆情,辅助政治机关决策的分析系统;并在该系统建立一个涉军舆情研究网,增强军队网络舆论引导的预见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网络舆情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军网舆情动态,探索网络舆情特点、发挥网络舆情建设性作用、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引导,提高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促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安全的关键在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关键问题是价值观掌控问题。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对文化安全的表层和深层结构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文化安全视角下切入,结合新疆高校网络舆情调研,分析了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并提出了基于文化安全保障下的新疆高校网络舆情有效管理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军队院校园区网络舆情日趋复杂,给院校管理带来了挑战.园区网络舆情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必须重视园区网络舆情,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念,加强正面引导,消除网络舆论造成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和直接反映。网络舆情具有信息传播和意见交流的速度增快,参与主体数量增加且越来越关注公共领域话题,舆情主体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并伴随着非理性表达等特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要着力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自身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时代需要的青年人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网络舆情危机频频掀起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波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效果难度增大。探寻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机制和策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从分析网络舆情危机的构成要件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入手,探究二者之间的契合之处,以便在此基础上探寻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舆论战和网络舆论战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了心理学在网络舆论战中的重要作用。综合心理学理论和舆论传播理论分析了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得出了网络舆论是通过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两个阶段而形成的结论。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了网络舆论引导的具体策略。即在个体层面上,通过操纵信息来影响人的认知;在群体层面上,通过塑造引导者主体的可信性和喜爱性,以及网络技术手段来增强舆论引导的效果。最后,指出了网络舆论战的发展前景在于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疫情防控期间,提高高校的网络舆情治理水平,不仅对于尊重学生诉求、维护学校形象、更精准有效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创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对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和提高我省乃至全国高校的治理水平,促进高校治理的现代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疫情防控期间陕西高校的网络舆情现状,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陕西高校网络舆情主要表现在校园管理、后勤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舆情应对、学生管理六个方面。分析后认为,产生舆情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治理理念落后、治理体制不健全、治理能力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媒介素养不高和媒体社会责任缺失。基于此,提出治理网络舆情,高校首先迫切需要增强依法治理、民主治理、协同治理的理念。其次,要完善舆情治理体系,形成职责明晰、协调配合的治理局面。再次,还要针对网络舆情的传播发展规律,不断提高舆情风险的监测、预判和处置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师生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并呼吁媒体加强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旨在为陕西高校提高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传播移动化浪潮下,涉军舆情的生成、传播与引导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态势和特性。应当积极掌握现代传播的新手段、新方法,牢牢把控移动网络舆论场域主动权,切实维护人民军队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军队网络舆论是新生事物,其复杂性决定了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要确立军网舆论必须引导也能够引导的观念,建立军队网络舆情预警制度,严把军队网络舆论关,建设军队网络舆论防火墙,提高军队网络舆论规制能力,突出军网舆论引导人才队伍建设,保证军队网络舆论导向正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网络舆情分析中话题演化方法.首先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模型,基于话题模型抽象描述文本内容的隐含语义,进而建立文本流在时间序列上的关联模型;进一步,提出基于OLDA的话题演化方法,针对舆情信息的特点,建立不同时间片话题间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话题演化,为网络舆情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