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Lurie系统描述某反坦克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给出系统剩余飞行时间与有限时间绝对稳定之间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反坦克导弹全射程范围内(1~25 km)攻顶弹道设计,有效抑制了末端视线角发散,实现了对坦克类目标全射程范围内以40°~60°攻击角进行有效拦截。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气层内导弹过载能力较弱,响应速度过慢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姿控式直/气复合控制方法。采用滑模控制的方法来设计气动力系统,目的是在保障复合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过载能力以及响应速度。由于滑模控制的引用对复合控制系统造成一定的抖动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自适应控制的方法,对其进行补偿。针对直接力控制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控制导弹脉冲发动机的开启,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响应速度较快且稳定,验证了本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义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器,构造了2个Froude摆系统的主从有限时间同步框架,并将2个Froude摆系统的全局有限时间同步问题转化为主-从系统的误差系统的全局有限时间稳定性问题;然后,应用有限时间稳定性理论证明了2个Froude摆系统实现全局有限时间同步的判据并进行了优化,同时估算了同步时间;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得判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脉冲切换系统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的方法.通过微分方程组求解出脉冲切换系统的解,确定切换规则;利用平均逗留时间方法获取脉冲切换系统有限时间有界的充分条件,检验系统是否符合稳定性条件;以充分条件为基础设计有限时间保性能控制器,计算脉冲切换系统的有限时间保性能控制界,通过代数矩阵不等式验证全部充分必要条件的有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简易航弹原有方案弹道导引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复合制导总体方案,设计了基于虚拟导引的制导控制系统。首先比较了复合制导控制与原有方案弹道方法,随后设计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鲁棒制导律,并进一步利用参数空间法设计俯仰回路的飞行控制律,最后进行了制导控制系统六自由度数字仿真。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表明了设计的合理性及复合制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以大气层内反导导弹为研究目的,分析了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的必要性,给出了复合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型,实现了对气动力和姿控直接力两个子系统的设计,并通过大量数字仿真实现对复合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系统较纯气动力控制系统的指令响应速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防空力量的不足和有限的作战能力使合理区分使用防空兵力具有重要意义.对防空兵C3I系统兵力区分辅助决策模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设计与实现了防空兵C3I系统兵力区分辅助决策软件,仿真结果证明了模型比较合理.本模型经扩充后可用于部队及院校的教学训练,其思想方法对相关课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有限差分算法是常用的海洋拖曳系统运动仿真计算方法,传统的有限差分算法在对拖缆进行离散时,采用固定空间步长,为了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通常需要减小空间步长,这既增加了计算时间,又浪费了计算机内存,甚至造成无法仿真一些工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变步长有限差分数值算法,给出了步长变化的设定原则与算法,在建立海洋拖曳系统运动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这一方法的求解思想与过程,并分别采用传统固定步长有限差分算法(大空间步长和小空间步长)和变步长有限差分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变步长有限差分算法不仅保证了仿真计算精度,而且降低了计算机内存需求量,减少了计算时间。此外,变步长有限差分算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计算时间、内存需求量和计算结果精度,从而选择合适的空间步长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连续、可降维的有限时间控制器——替代变量正弦反馈控制器,构造了该控制器下混沌陀螺仪系统的主从有限时间同步框架,并将有限时间同步问题转化为误差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问题;然后,应用有限时间稳定性理论,证明了两个混沌陀螺仪系统达到有限时间同步的充分性判据,并推导了同步时间的估计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得同步判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复合轴跟踪技术是激光武器精确跟踪瞄准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掌握这门关键技术至关重要。对复合轴跟踪切换的视场匹配和系统设计时的粗、精跟踪系统的带宽比进行分析,从仿真结果得出在设计激光武器复合轴跟踪系统时要对粗、精跟踪系统的带宽和跟踪视场合理分配,选择合适的带宽比以达到跟踪切换的平滑性,实现对目标的精确跟踪。为复合轴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思路,也对实现激光武器对目标的精确瞄准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空空导弹越肩发射初制导俯仰平面180°转弯,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最优转弯方法,该方法是确定一个最佳推力方向角,使转弯完成时导弹的末端速度最大。建立了简化的用于姿态控制的姿态动力学模型,采用反作用喷气控制系统(RCS)设计了导弹的姿态控制律。对空空导弹180°转弯的飞行过程进行了仿真并给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采用变质心技术的高速旋转炮弹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动态面控制方法。根据由弹体和单滑块组成的多体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系统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将系统的滚转通道引起的强耦合、建模误差及外部扰动等视为未知不确定干扰,并且考虑由于炮弹尺寸限制而引起的多体系统控制输入(滑块位移)的有限性,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和辅助系统,分别对系统的干扰进行观测以及处理控制输入的有限性,综合动态面控制技术设计了姿态控制律,最后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证明了控制器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在克服干扰的前提下快速稳定地跟踪指令信号,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总结了定量反馈理论(QFT)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和特点,运用该理论对飞行控制系统(FCS)进行了设计研究.针对侧向通道的多输入多输出耦合系统,研究了QFT理论在多变量解耦控制问题中的应用.研究发现,QFT能够很好地解决飞行控制系统由于模型参数具有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问题.仿真表明该理论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和解耦能力.  相似文献   

14.
常规的特征结构配置(EA)方法不能同时满足系统频域设计指标和鲁棒稳定性的要求,而H_∞鲁棒控制理论在设计控制器时,并没有考虑系统时域性能。为此,基于特征结构配置和H_∞鲁棒控制,设计一种直观的控制器。该控制器以特征结构配置作为内环控制器,以H_∞鲁棒控制器作为外环控制器,使闭环系统能同时获得较好的时域动态特性、鲁棒稳定性以及指令跟踪性能力。通过对某无人机横侧向飞行控制的仿真,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多旋翼无人机的自主避障是完成复杂任务的基础,避障的效果直接影响无人机执行任务的效能。针对存在外部扰动的无人机避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抗扰避障制导律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干扰观测器对系统动态中的外部干扰进行了估计,并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设计辅助制导律用于建立稳定性约束条件。结合前两者与模型预测控制,在模型预测控制优化求解中考虑无人机与障碍物的关系,根据所设计的制导律求解水平线速度与偏航角速度指令实现无人机的避障。对所提出的避障制导律进行数值〖BHDWG8,WK10YQ,DK1*2,WK1*2D〗〖XCLQX.TIF;%129%129〗听语音 聊科研与作者互动 仿真和实物飞行验证,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反坦克导弹控制系统简化数学模型 ,应用最佳控制理论设计了最佳反馈系统 ,并对状态变量进行重构 ,确定了控制系统观测器 ,从而提高了反坦克导弹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7.
线性模型跟随控制是一种传统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增益的调整,使实际受控系统的输出跟随参考模型的输出,以达到理想的静态、动态特性。将线性模型跟随控制引入自修复飞行控制系统的重构控制中,针对发生舵面故障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模型跟随控制律,给出仿真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特点,开发过程中进度控制的一般工作流程及进度控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难点,针对某质量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中进度控制实际流程,给出了常见问题与困难的解决方案。同时指出:应用挣值分析法评估项目进度时应对信息系统的重点、难点模块进行特殊监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飞翼布局无人飞行器中S弯进气道明显流动分离和出口总压畸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合成双射流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建立了合成双射流的S弯进气道数值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S弯进气道分离点附近施加合成双射流控制,在整个射流周期内通过“吹”“吸”接力可以有效抑制边界层流动分离,有效提升总压恢复系数。对比研究了合成双射流不同射流角度、射流峰值速度和激励频率对S弯进气道流场控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与主流的角度越小,流动分离控制效果越好,较大射流峰值速度会对主流形成“阻挡”致使控制效果下降,激励频率与流场特征频率越接近控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的飞行重构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的飞行重构控制律的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实现受控对象对理想模型较高精度的跟踪,使重构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首先设计了一个比例-积分滑模面以确保消除稳态误差,采用极点配置技术使滑模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其次利用饱和控制技术来减少变结构控制引起的抖振现象,最后以某型飞机纵向飞行控制系统为例进行了相应的数字仿真.结果表明重构系统不仅实现了无抖振模型跟踪,而且还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