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新型主动式波浪补偿系统的原理及数学建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提出了一种新型主动式波浪补偿系统。介绍了波浪补偿的系统组成,在分析差动行星轮系调速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波浪补偿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补偿机制。根据波浪补偿的两个主要目的,按照从补给船吊装载荷到被补给船的整个工作过程,建立了波浪补偿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实现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并联波浪补偿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基于绳牵引并联机构的新型波浪补偿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将环境作用力和不可测参数从动力学方程中分离出来,看作系统干扰,然后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了控制律。针对绳索冗余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投影的绳索张力分布算法。当存在张力分布的可行解时,该算法能够得到远离张力限制边缘的"安全"最优解;当不存在可行解时,该算法能够得到满足张力限制条件的最佳近似解。为了提高鲁棒控制的实用性,还研究了负载惯性参数辨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以上理论与方法对于波浪补偿系统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能力和实时性,满足系统多通道检测的需要,研究了基于DSP的发射控制通道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自测试功能,能够根据发控计算机指令完成多通道信号的采集、保存和上传。经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各功能达到发射控制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最优化方法和逆系统设计方法的鲁棒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并将其同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法和逆系统方法进行了比较。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某舰炮控制系统设计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简单易行,鲁棒性强,而且具有极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前馈控制的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依赖对象模型,在前馈-反馈定值控制系统中,借助神经网络构成前馈控制器,以反馈输出引导网络权值及输出的调整,使网络逐步学成前馈补偿功能,并最终在控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对主要可测干扰的补偿.文章分析了神经网络前馈控制器的作用效果,并与根据精确模型设计的常规前馈控制器的作用特性进行了比较.文中采用两种不同方式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仿真结果证实了在模型未知的条件下,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前馈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装甲车辆电气系统的数字化控制和在线故障诊断,设计了以DSP为控制核心并辅以CAN总线接口电路的数字式灭火抑爆控制系统。系统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实现了灭火抑爆、故障监视、自诊断以及和上位机通信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原模拟控制系统指标,且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很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行车取力泵控马达发电系统可以改变现有装备车辆供电模式。针对泵控马达系统存在转速和外接负载扰动的问题,以输入变转速变负载变量泵-定量马达恒速控制系统为研究平台,建立系统的流量模型,确定了对转速和负载扰动的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前馈补偿系数,采用了PID闭环控制与前馈补偿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并通过Matlab的Simulink模块对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得到了系统在转速和负载扰动下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在两种扰动下反应迅速,最后通过实验验证,马达输出转速能保持在较理想的状态,为行车取力发电系统实现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总结了定量反馈理论(QFT)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和特点,运用该理论对飞行控制系统(FCS)进行了设计研究.针对侧向通道的多输入多输出耦合系统,研究了QFT理论在多变量解耦控制问题中的应用.研究发现,QFT能够很好地解决飞行控制系统由于模型参数具有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问题.仿真表明该理论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和解耦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施饱和攻击,需要对撞击角度与飞行时间同时进行控制。通过一种导弹撞击角度与飞行时间两阶段控制制导策略实现导弹撞击角度与飞行时间控制。第一阶段:基于切换滑模思想在纵向通道内对导弹飞行时间进行精确控制,侧向通道制导指令采用传统的纯比例导引律。第二阶段:切换到含重力补偿轨迹调节最优制导律对撞击角度进行精确控制,与显式制导不同,该制导律显式包含重力补偿项。设计数值仿真验证撞击角度与飞行时间两阶段控制制导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撞击角度与飞行时间两阶段控制制导方法能够实现撞击角度与飞行时间的同时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某巡飞弹为研究对象,将法向过载作为控制对象,采用普通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控制系统,仿真计算发现舵偏角存在剧烈的抖振,严重影响了飞行稳定性.为了抑制抖振,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单向滑模控制方法重新设计了控制器,并推导证明了该控制系统的渐进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单向滑模控制系统具有振荡次数少,收敛速度快,无抖振的优点,该方法在飞行器控制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M和DSP芯片设计实现了一种信号处理平台。硬件方面,ARM作为主控制器,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人机交互,并通过HPI接口访问和控制DSP芯片;DSP作为ARM芯片的协处理器,负责信号处理及算法运算。软件方面,实现了ARM芯片上的WINCE应用程序用于访问、控制DSP,设计基于HPI接口启动的DSP程序负责数据处理以及和ARM通信。通过在此平台上实现的一个声纹识别系统,验证了平台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自动装弹机控制系统可靠性和可测试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了基于DSP的自动装弹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和功能模块。给出了改造后装弹机自动装弹工作流程,进行了部分关键电路的设计。实现了系统自检和状态数据的存储功能,有利于外部检测设备进行故障诊断。采用高速DSP芯片TMS320F2812作为核心处理器,内嵌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使系统能够实时、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风洞虚拟飞行仿真系统的特点以及试验要求,设计了用于风洞虚拟飞行仿真的模型导弹的俯仰、偏航和滚转通道控制系统。导弹俯仰通道采用了迎角指令控制的三回路闭环控制结构,滚转通道采用了滚转姿态角指令控制的两回路闭环控制结构,而偏航通道采用液压驱动机构来开环控制侧滑角。利用极点配置法设计了俯仰和滚转通道的控制增益。最后通过数字仿真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从数字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时域还是频域,所设计的俯仰和滚转通道闭环控制系统均能满足风洞虚拟飞行仿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P+FPGA的飞控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浮空器飞控系统多接口通信、低功耗、小体积、低成本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DSP+FPGA的飞控系统硬件平台。介绍了硬件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对飞控系统的接口资源模块及系统电源模块进行了设计;通过单板调试和搭建集成测试平台对硬件平台的硬件特性及接口功能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硬件平台具有高数据处理性能、良好接口协同工作能力、低功耗、开发成本低等特点,能够满足飞控系统的工作需求。此硬件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导航监测领域,为今后飞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飞机着陆和滑行过程中,飞机起落架中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的不可控的问题。提出基于磁流变液的飞机起落架嵌入式缓冲控制器设计方法,设计了针对控制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的缓冲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选择,控制系统的原理设计,电源产生电路和复位电路模块,JTAG仿真电路模块,A/D采样校正模块,D/A转换模块,压控电流源驱动模块。通过电路模块的仿真,由控制系统中压控电流源出来的电流在阻尼器接受范围之内,证明了设计的磁流变缓冲控制器能对阻尼力的大小进行控制,对飞机起落架的缓冲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将目标自动跟踪与信息处理综合的思想,在目标自动跟踪与信息处理综合的实现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在自动跟踪系统中综合目标信息处理,火控系统性能才能有质的提高.同时,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应用,使得系统设计能够基本达到实际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坦克中交流电源变流机存在的质量大、噪音大、效率低等不足,研制了一种采用PWM技术的数字交流电源。系统的升压部分采用高频推挽正激变换技术,逆变部分以DSP为控制核心,采用电压空间矢量算法生成SP-WM波形。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交流电源体积小、质量小、噪音小、效率高、正弦性好,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双DSP技术在无线分组网络路由控制器中的应用,阐述了双DSP间通信方案的选择及双DSP系统的实现,提出了一种双DSP对多个串行通信控制器(SCC)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80286CPU在保护地址方式下具有高达16M字节的存储器寻址能力,通过系统BIOS功能调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保护地址方式下的数据块传输。将这一功能应用到以286微机为主机的,要求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和多个加速单元并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系统设计时,可明显地提高系统性能。作者将此方法应用于一个实际系统的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舰炮火控解算过程中,诸元解算任务要占用较多的CPU时间,往往影响系统实时性。基于DSP数据处理技术的优点,提出一种分布式系统组成结构,并以流程图的形式描述DSP与系统主机之间的系统工作原理。计算结果表明,DSP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系统实时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