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距离多假目标-速度欺骗复合干扰下虚假目标检测概率高、与真实目标角度量测相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雷达组网的低可观测目标跟踪方法。首先根据角度量测信息完成各雷达量测集的划分与融合,然后进行雷达量测划分同源假设检验,利用虚假目标所暴露的真实目标的角度信息,构造低可观测目标的量测输入,提高目标跟踪的稳定性,最后利用目标速度估计径向投影与速度量测的差异鉴别速度欺骗干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交会角的多站交叉定位融合算法及误差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定位是一种利用多站角度信息进行解算获得目标距离信息的方法,利用双站即可完成对目标的三维定位,但此时的误差分布特性和定位精度较差。在多站系统中,可以利用目标的冗余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以改善雷达交叉定位系统中交叉定位误差分布特性和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交会角的多站交叉定位融合算法,仿真结果给出了融合前后的定位误差分布图。与以往的方法相比,此方法计算量小,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假目标欺骗干扰下异地配置的主/被动雷达传感器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情况下主/被动雷达联合鉴别虚假目标算法.首先采用基准线最小距离法排除部分虚假目标,再利用三维分配算法进一步进行鉴别.该算法与基于角度统计量和距离统计量鉴别虚假目标算法相比,可以得到较高的正确鉴别概率和较低的误鉴别概率.最后通过仿真的方法分析了观测次数、虚假目标距离和被动雷达精度对算法鉴别虚假目标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使主/被动雷达系统有效鉴别假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宽带、高距离分辨率、全极化雷达的工作体制,提出了利用矩阵束方法将雷达目标分解为沿径向距离上的散射中心分布。根据目标的瞬态极化响应,提取相应于散射中心的极化特征,由此形成目标沿径向距离分布的结构特征描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剑 《现代防御技术》2007,35(6):102-105
宽带雷达接收的目标散射回波提供了目标散射点的散射类型及距离高分辨.由于条件限制,很难获得宽带及超宽带回波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法融合不同频带下的雷达回波数据得到目标高分辨分析.仿真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多部不同频带雷达的回波来获得目标的散射特征,明显优于同条件下单部雷达所得到的结果.该方法提供了一种以多部窄带雷达等效获得宽带、超宽带雷达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双基地制导雷达距离解算精度进行系统仿真,针对在基线附近无法高精度定位的问题,介绍了利用多站距离信息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多站定位和数据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优化算法可获得较高的距离解算精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线附近距离定位精度,提高了系统的定位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海上编队一体化训练模拟系统兵力服务器战场观察预警模拟的需求,克服以往对多雷达平台探测与信息融合仿真度不高的不足,构建了雷达探测仿真模块.设计实现了雷达目标分辨算法、雷达目标探测误差拟合算法和多雷达平台对多目标探测数据的信息融合方法,并具体阐述了该雷达探测模块的主要仿真函数和数据流程.经在某海上编队训练模拟系统上的兵力服务器联邦成员中仿真实现,证明可比较准确地模拟海战场多雷达平台的观察探测和战场信息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多站多目标交叉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定位是一种利用多站角度信息进行解算获得目标距离信息的方法,利用双站即可完成对目标的三维定位.但在多站多目标情况下,该方法存在虚假定位问题,且此时的误差分布特性和定位精度较差.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距离门限判决的多雷达站多目标交叉定位假点剔除算法,并利用目标的冗余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以改善雷达交叉定位系统中交叉定位误差分布特...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灰色关联分析及其改进算法的基础上,针对雷达组网中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绝对关联度的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将灰色理论和多元概率信息合并理论相结合,计算各雷达之间的总关联度,并用一次平均融合后的数据替换掉总关联程度最差的雷达数据,组成最优融合组,然后进行数据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减小计算量的同时,减小了径向误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代防空侦察预警的现状,运用组网的方法探索不同雷达数据融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测高雷达的高度信息来修正侦察雷达误差的方法,构建了相应修正误差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认为此方法可以明显提高预警雷达的数据精度,从而提高数据融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通过对三个通道回波成像可以获取各个散射中心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结合距离信息就可以得到各个散射中心在垂直于雷达天线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方位-俯仰二维像.由于卫星的尺寸通常大于碎片的尺寸,因此卫星的方位-俯仰二维像的轮廓面积较大.提出了基于轮廓特征的空间目标识别算法,首先通过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对目标进行方位-俯仰二维像成像,然后从方位-俯仰二维像中提取目标轮廓,最后根据轮廓面积特征对卫星和碎片进行识别.经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该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时差定位无源雷达战场目标模拟问题,构建了基于虚拟长基线布站和运动目标信源的时差控制模型,设计的新型时差调制模式,可满足时差信号生成设备的时差范围和精度要求,突破了时差定位无源雷达零基线状态无法定位的技术难题。基于该模型的战场目标模拟系统,实现了携有高精度时差信息的多路射频信号输出,能够为该类装备日常操作演练提供电磁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自卫式噪声干扰的条件下,地面制导雷达将无法得到目标的斜距信息,无法实现对目标的定位,此时只有采用雷达组网方式,利用2个或多个雷达站的测角信息来对空间目标进行定位。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分解的新的定位跟踪算法,该算法具有计算简单、清晰,运算量小的优点,仿真也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MIMO体制米波圆阵雷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思想和圆阵雷达结合起来,提出了MIMO体制的米波圆阵雷达模型.对于米波圆阵雷达,采用MIMO体制后,目标和镜像的相关性减弱,虚拟阵列的有效孔径增大,能实现目标和镜像的二维角估计.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IMO体制的米波圆阵雷达不仅能估计出目标的方位角,且能从俯仰上将目标和镜像分开.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雷达(HRR)使用目标HRRP检测目标,由此要求弹道导弹(BM)突防干扰机生成的多假目标信号中包含BM弹头HRRP信息,HRRP长度是HRRP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通过测量雷达观测角计算得到,BM突防干扰机自旋,自身三维姿态难以提取,二维单脉冲测角系统难以应用,一维单脉冲测角系统根据自旋特点,可间断地测得雷达观测角,干扰机和BM弹头运动以及干扰机自旋对测角精度影响较小,间断得到的雷达观测角可以用来计算BM弹头HRRP长度,指出了干扰机章动是影响测角精度的主要因素,最后说明了探讨的方法对目前BM突防干扰机设计具有一定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雷达实现了有源与无源探测一体化及雷达情报与电子对抗情报一体化,具有良好的目标定位跟踪性能。首先分析了网络雷达工作在有源无源一体模式的目标定位原理及定位的CRLB,并通过仿真说明了网络雷达的定位优势。然后根据网络雷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状态和属性联合最近邻的数据关联算法,该算法合理地利用了目标的电子属性信息(如载频、重频、脉宽和脉内特征等)。对小角度交叉运动目标进行了跟踪仿真试验,该算法得到了很好的关联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R站位置未知带来的各种有源干扰对抗双基地雷达效果不理想问题,提出了基于T站布设的箔条无源干扰方法,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以R站目标发现概率为效能指标,以飞机编队突防作战为想定背景,对箔条无源干扰双基地雷达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该方法对抗双基地雷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雷达情报处理系统中,大量采用串口通信方式传输雷达情报。雷达情报串口传输质量是雷达情报处理系统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针对现状,探讨了三种检测和评估串口传输质量的方法即主动方式、被动方式和主被动结合方式,主被动结合检测与评估方法更适合应用于雷达情报处理系统。该方法结合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报文层信息,从误码率、误帧/组率和错报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利用串口协议通信服务设备和报文产生器对雷达情报串口传输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估,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距离象是高频区雷达目标识别的最基本的依据。文中对高分辨距离象用于目标识别的两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关角度的概念。该概念反映了距离象与目标整体之间的相似性 ,是基于距离象目标识别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分析了距离象相位信息的重要性 ,指出了利用距离象相位信息进行目标识别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辐射式雷达目标回波模拟,其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支持雷达全系统进行试验或训练的目标环境。针对搜索雷达,提出了基于旁瓣注入的辐射式雷达目标回波模拟方法,即对回波模拟设备接收存储的雷达射频信号进行辐射时机控制、功率调制和频率调制,以形成模拟回波并从雷达天线旁瓣注入雷达。该方法不但能够模拟目标径向运动,而且能够模拟目标在一定方位范围内的切向运动,适用于外场条件下的雷达模拟试验。最后以某型搜索雷达为例,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