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思想修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所谓“思想“,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解释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的,这种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也就是说,思想就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理性认识和看法。所谓“修养“,则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  相似文献   

2.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潜在因素的功能,是适应官兵思想活动独立性、多维性、差异性逐步增强的特点,与时俱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条件。重视发挥意识主导的功能。意识是人的头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本身又具有能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就要注重研究官兵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意识来源的各个环节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实在,如何才能正确反映客观实在,从而把对官兵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引导,上升到哲学意义上的意识主导,做到从根本上把握官兵的思想脉搏。同时,官兵思想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只能通过发挥意识主导的功能,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认识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明了战争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战争实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的思想,它不仅揭示了战争认识辩证运动的完整过程,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一、从战争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在军事思想史上,我国古代的军事家孙武最先从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战争认识的一般过程作过简单的描述。他认为,在知已知彼中,以知彼最为复杂,而知彼的方法就是“相敌”,即用侦察手段了解敌情,并列举了32种判断敌情的方法。同时,孙武还提出了诸如“践墨随敌,从决战事”等知战结合的思想,即实行战争的问题。虽然他已初步勾勒了战争认识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本质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满足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需要的工作,是合规律的真、合目的的善与合理想的美的和谐统一。然而,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脱节,使思想政治工作自觉不自觉地舍弃或削弱了真、善、美的功能,致使其在实践中脱离了人们的认识实际、生活实际,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和在广大官兵中的威信、地位。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它具有求真功能和认识功能。在长期的实践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5.
化学概念能深刻地反应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们思维的结晶.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观察、实践或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然后将初级水平的抽象概括上升到高级水平的具体概念,抽象概念是指对客观事物某个方面本质的反映,而具体概念则指人脑对客观对象各个方面本质的统一反映,在化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搞清一般概念和后继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要耐心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上升,这样才不会犯认识上的错误.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单独地就概念论概念,而应把概念的教学作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这才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因为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较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9.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教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消融在思想里”。情感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做好经常性思想的工怍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情感具有两极性。人的情感虽然极为丰富和复杂,但概括  相似文献   

10.
姜仁君  关曼 《政工学刊》2009,(10):28-28
心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映。它是影响战士整个行为的情感状态之一,对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战士处于愉快或厌烦的心境时,往往也会以同样的心境,体验着正在进行的说服教育工作,教育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感染愉快或相反的情绪。心境舒畅,听之入耳;心境抑郁,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11.
王维军 《政工学刊》2004,(11):46-46
当今社会处在改革开放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时有发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显得极为重要。具有清晰和敏捷的思维。思维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研究和总结人类各个时期军事思想的历史发展和特点,是对军事领域问题探讨的过程之一,是人类在军事领域自我认知的手段和途径,是超越自我、实现突破的必经之路。中世纪世界军事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战争观、军队建设和战略战术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出缓慢性、演进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军队组织编制管理思想,是统治阶级和兵家、学者关于军队组织编制管理的系统理性认识。本文总结了古代、近代和现代军队组织编制管理思想,对于促进人民军队组织编制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作为对中学英语教学规律的探索,它同样应遵从人类一般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一个质的飞跃;也就是说,中学英语教学研究以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其课题既来源于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其结果又高于并进而指导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因此,中学英语教学研究同样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总体运动是世界及其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也是我们根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马克思主义总体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及其一切事物总体、整体与局部,内部、外部与中介等方面之间,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的规律,因此它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辩证运动的根本的思想和方法。总体概念所表示的,是事物、系统内外一切方面、所有关系、整个过程总的图景和框框。事物的本质及其属性、结构、功能、信息和价值等,只有在总体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实现。战争是力量的较量,也是智慧的博弈。研究总体思想,对于军事哲学和军事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丹  姚军伟 《国防科技》2007,(10):67-68
谋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战争形态、作战模式、战场环境等的转变必然引起谋略思维的变革.信息化战争中谋略思维特征将呈现出"对抗性软化、协调性凸显、层次性模糊、概括性拓展"等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刘俊平 《国防》2006,(6):7-9
拿破仑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同时又指出,要看到思想比武力更重要。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是古今中外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而中国古代国防思想则是其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土壤。要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就应追本溯源,对中国古代国防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所曾达到的高度有所认识,同时还应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一、中国古代国防思想及其特征一般而言,国防自有国家之日起便伴随而生;而有国防,必存在国防思想。但是,中国古代并不存在近代意义上的国防。因为作为强势文明的中国很早就已构建了一种以华夏为…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认识活动作为军事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同人的其他认识活动一样,既不同于一般动物对周围环境的简单反射,也不同于人工智能对客体输入的信息纯程序加工。军事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军人的认识活动,不仅是在实线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思维活动,实际上是在知、情、意整个心理系统的共同参与下,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多种形式的交织下实现的。军事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统一。一、非理性因素的界定关于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其内涵和外延在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论。在已见的著述中,大致是在以下三种意义上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引起了旧体制的变革,引起了人们阳互关系、利益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冲撞。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如问发挥作用,思想趋动方式有哪些变化,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问题。思想是外界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活动中所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的理论讨论中,有人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并提出了“感性认识真理”的概念。①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在实践上也有害。主张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的人援引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一句话:“‘真理是对象和认识的一致’=‘真理的有名的规定’。”②以此作为根据,说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既然正确,即“对象和认识一致”,那么自然是真理。我们认为,列宁的话是对的,但不能以它作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的推理根据,其原因在于即便是正确的感性认识,也还不可能真正达到“对象和认识的一致”,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