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     
查理 《国防科技》2004,(9):14-19
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顾名思义,分子生物学(Molec鄄ularBiology)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它以核酸、基因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和新兴边缘学科。1938年,在美国洛氏基金会工作的数学家W·韦弗在一份支持生物学研究的文件中首次使用了“分子生物学”这一名词。英国生物大分子晶体分析学家W·T·阿斯特伯里于1950年,以“分子生物学”为…  相似文献   

2.
百万美元一本书 我国两位青年经济学者的书稿——《纳米世纪——奇迹、革命与未来世界》的中文版权,以152.6万美元的高价被美国人买走,创造了20世纪中国单本出版物版权转让费的最高记录。购买者评论“这本书必将成为继《第三次浪潮》、《未来之路》和《数字化生存》之后又一引导时代前行的作品。” 纳米技术,也称纳技术、微技术、毫微技术……是指研究100皮米~100纳米尺度内的电子、原子、分子的规律与应用的技术,或者说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纳米技术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技术已进入了微观世界,与原子、分子打起交道,并开始控制它们——纳米  相似文献   

3.
工作在VHF/UHF波段的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具有穿透叶簇和地表探测隐蔽目标的功能,为提高战时快速打击能力,必须研究实时成像技术。本文分析了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特点,针对两种主要的超宽带成像算法:波束域算法和交叠子孔径算法,研究了实时处理的流程及处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适配子具有亲和力高、特异性强、靶分子范围广、稳定性好、制备及修饰容易、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可以作为与抗体竞争的一类分子识别物质用于亲和PCR、生物传感器、适配子信标、色谱法、质谱法、毛细管电泳、流式细胞分析及荧光偏振等分析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子自细装在当今学术界已成为一项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从自组装的提出至今,经过各国科学家和学者的不懈努力,研究工作已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分子自组装在生物工程技术上的建模、分子器件、化学传感器、表面工程以及纳米科技领域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但在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综述了分子自组装技术及其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包括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及成膜机理、类型、特征;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的进一步功能化;重点介绍了自组装技术在免疫传感器表面固定抗体(抗原)分子的应用。最后,对分子自组装应用于免疫传感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运用Agent技术思想,分析了HLA标准结构下的CGF坦克仿真应用,实现了单个坦克应用Agent技术的行为建模、智能寻路、匹配地理信息系统的沙盘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与模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单个装置能满足美国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门官员的要求——一种能够同时进行核生化材料探测,且虚警率低.价格低廉的手持式传感器。美国研究人员团队正在寻求以新的碳分子排列形式为基础.制造多用途传感器。在制造所谓的化学-生物-放射纳米传感器的时候.纳米管和纳米带是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8.
多角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探测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单角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中存在的目标遮挡和叠掩问题。从多角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理论、成像算法和技术应用现状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多角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分析了多角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目标散射特性建模、观测角度间距优化、发射波形设计、成像算法等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其在成像处理和实际应用两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Mini-SAR技术是目前SAR领域一个新兴的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投入实用的成像算法很少。针对Mini-SAR的成像原理,给出了一种新的投入实用的极坐标成像算法,通过对该算法优缺点的研究,分析了Mini-SAR成像场景、分辨率及作用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讨论了该算法对成像场景尺寸的限制要求,明确了算法的适用条件;最后利用某型Mini-SAR实际复数图像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研究结论对国内小型SAR的研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标图像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外成像导弹导引头的信息处理中,目标图像特征研究是导引头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各种潜在目标成像特征的详细研究是红外成像导引头信息处理研究的基础。在此项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导引头目标识别和跟踪算法的评价,同时也可以辅助图像处理算法的选择和优化。在分析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弹、目标的仿真模型,对常见的目标图像运动特征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在空战条件下目标图像运动特征的部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ADC的炮兵激光观测仪侦察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了效能分析方法,针对复杂战场环境下炮兵侦察系统的效能进行分析,特别是炮兵激光观测仪,揭示其内在规律,为提高现有侦察装备的作战效能找到重要途径,也为指挥员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战略支持.在侦察系统效能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典型的激光观测仪侦察装备进行了计算评估验证,其方法和成果可供其他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领域具有适应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王阳明通过对"知行合一"的论证,凸显了关于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有价值的认识。这一文化底蕴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以及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卫星导航系统评估星载钟稳定度通常需要大型地面监测网的观测数据和复杂的钟差确定算法,不能基于单站观测数据实现。论文在分析利用单站观测数据评估星载钟短稳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相对容易实现的联合卫星双向载波测距值与GNSS单向载波观测值的星载钟短稳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卫星双向载波测距确定星地几何距离,基于消除星地几何距离的GNSS接收机载波相位观测值估算卫星相对钟差,进而实现其短稳评估。利用北斗系统观测数据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并与复杂钟差确定算法以及利用平滑广播星历的方法(SBE法)进行了对比,本文方法与复杂钟差确定算法计算的结果相符,在1000s平滑间隔内与SBE法结果一致,相对误差小于10%,1000s以上好于SBE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警戒雷达抗干扰能力的研究大多以效能评估为主,具体探测范围要通过雷达抗干扰实验实际测量获得,不仅成本高、测量数据量大.而且不易实现.针对现代战争中警戒雷达所处的复杂电子干扰环境,给出了机动警戒雷达被多个远距离支援干扰机干扰时探测范围的实时仿真计算方法,对警戒雷达的威力范围或者干扰的压制范围作出定量估算,在这对于研究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时机方法和评估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已应用于模拟训练系统中,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民族团结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民族团结活动呈现出制度化、科学化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社会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比如,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在拉大,怎样缩小这些差距,成为新疆加强民族团结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效果的联合作战行动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作战行动规划是依据联合作战的使命和资源约束建立完成使命的最佳行动过程,通过对交战环境状态、交战主体的资源能力状态、行动、事件和效果的定义,结合人工智能领域解决"计划"问题的研究、军事领域基于效果的作战思想提出了联合作战行动规划模型及策略优选方法.模型结合了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和贝叶斯网络技术来求解交战主体的最优策略,对联合作战设计具有适应性的行动策略做出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通信对抗中,对目标跳频信号进行有效检测是对该信号进行后续处理及实施干扰的前提,利用信道化检测方法实现对跳频信号的盲检测。侦察方作为通信非协作接收者,无法与目标信号发送端实现时间同步,导致信道化检测方法性能不佳,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判决门限改进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算法,虚警概率显著降低,在信噪比大于-2 dB时检测概率有一定的提高。最后给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信道化检测方法性能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防空C ̄3I系统指挥中心的二次航迹归一。提出了具有重置条件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解决空中目标二次航迹的归一问题。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来进行二次航迹归一,具备速度快、计算量小、实时性好,且能保证较高的辨识正确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朱兴泉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7,29(5):105-107,120
为了缩短基于Windows平台的嵌入式软件IDE的研制周期,利用自由源码的编译器GNU GCC,实现IDE的编译功能。通过借助于Cygwin环境,以及后台编译命令执行进程到前台界面显示进程的单管道设计,实现GNUGCC从Linux到Windows的移植,以及编译器编译信息的实时显示,从而实现GCC编译器在IDE中的集成。该方法不仅降低IDE的研制难度,也提高其编译功能的可靠性,为IDE的编译器集成提供一条有效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一种创作生动画面的新型着色方法。它不同于以往的单一色彩(或模式)的填充,而是以一种颜色渐变的方式进行填充。利用该算法产生的计算机艺术图片,生动而且逼真,已经应用于电脑动画的创作。文中给出了C语言实现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