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初,我军社会化改革,必须抓住生活保障社会化改革,通用物资筹措、供应、储备社会化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改革和人才培养、科研社会化改革等主要改革项目;要注意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完善社会化保障平战转换功能,要与联勤改革、军队采购制度融合推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军队后勤及其它社会化保障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非现役文职人员在军队科研、教学单位的编设,非军队编制的人力资源在军队系统中的规模不断增大。在战时对这一部分人力资源进行动员转化,使其自然过渡为履行战时军事勤务的人力资源,必须有战时转化目标形成机制、信息传导机制、约束与激励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作保证。此外,还应在军队和地方动员部门设置军队社会化保障力量平战转化管理的专职或兼职机构,共同做好军队社会化保障力量动员平战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与国民经济动员有机融合,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搞好两者的有机融合,关键在于找准融合点。目前,主要应加强机制和机构的融合、资源配置的融合和功能作用的融合,并建立起军民融合、运行高效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军地一体、平战衔接的军事物流体系,寓军于民、快捷灵敏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我军社会化保障改革,必须围绕实现“保障有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社会化保障改革从生活保障逐步向军事经济全领域延伸,从部分试行进入全面攻关,实现由军地分离型保障模式向军民兼容型保障模式的转变。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要构建高效的社会化保障改革运行机制,要注重完善社会化保障平战转换功能,要坚持社会化保障改革与联勤改革、军队采购制度改革融合推进。  相似文献   

5.
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实现军队后勤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也是现代战争对后勤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推进军队后勤保障方式改革,应依据建立军民融合、寓军于民保障体系的目标,按照效益优先、军民两利、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主线,创新保障模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平战保障能力建设,突出运储保障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平战转换效率是指后勤保障社会化组织为了具备一定的平战转换能力,在实现一定条件的平战转换过程中,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比。平战转换效率指标体系中,投入指标可分为人员投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产出指标可分为军事收益、社会收益、经济收益和转换速度。平战转换效率评价必须综合考察各种影响因素,科学衡量某个后勤保障社会化组织的平战转能力,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定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7.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社会化涉及军地双方,应树牢平战一体、军民结合的战时保障意识,健全衔接顺畅、反应灵敏的战时保障机制,确定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战时保障范畴,建立秩序正规、科学高效的保障运行体系,培养技能精湛、素质过硬的专业保障队伍。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了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客观必然性以后,认为,要实行以效益为中心的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必须建立一个组织严密、分工合理、功能齐全的保障结构体系,明确职责,理顺关系,确保后勤保障高效运转。在宏观决策时,要以提高保障力为标准,牢记军队后勤的双重性。与此同时,要健全法规、制度,确保以效益为中心的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军事后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军后勤必须改变自成体系、自我服务的保障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建立起适应市场多元化结构的后勤保障新格局。一是在后勤建设上,加快军队通用物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利用市场资源共享的优势,依托社会财富,建立起军民兼容、平战通用、寓军于民的保障体系;二是在保障体制上,建立物资供应中心,完善医疗、修理协作保障区,实行三军联供、各兵种统供的保障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国民经济中包含的军事保障功能和军队后勤包含的民用功能,成立军地联合实体,适应平战需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军队参与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社会化工作重点在于:不断加强后勘保障社会化理论创新;完善后勘保障社会化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军地一体的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严密制订切实可行的后勘保障社会化预案;提高军地后勘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效益;加大后勤保障社会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军队建设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及军事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军后勤建设面临转变工作思路和调整保障模式的重大变革。江泽民主席审时度势,提出要“加强后勤动员工作,逐步形成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体系。”遵循江主席的指示精神,我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必须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社会化保障的意识。同时,要注意把握兼容的“度”,确保军民兼容保障体系走上正确轨道。还要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军民结合的动员体制和平战转换机制。建立军民兼容后勤保障体系,对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后勤保障体系来说,无异于一场深刻的变革。因此,应分期、分批、分阶段地在全军逐步实施,切不可操之过急,影响部队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平时与战时的紧密衔接,是实现动员目标的保障组织和高效率地完成平战转换的关键环节。文章从管理职能、运行方式、执行标准等方面对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进行了平战比较分析,在强调了该体制的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应变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要加速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平战转换的运行,应着力做好法律保障、组织落实、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和加强培训演练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源于军队后勤自主保障系统,其概念模型是军队后勤保障人员和体系设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体系需求分析和结构设计的科学依据,是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首次采用体系工程的方法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建立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概念模型。科学定义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深入分析了其区别于军队后勤自主保障系统的特性,以及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环境、使命、实体、结构、过程等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物资保障面临的问题、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以及近期改革的举措进行了探讨。目前,军队物资保障面临的问题,一是供求矛盾突出,二是周转资金严重短缺,三是军队物资保障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发生碰撞,四是设施建设与流通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五是人才供需缺口有扩大的趋势。通过改革应实现保障集团化、一体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应遵循主动适应的原则、协调配套的原则、平战相宜的原则和“两手抓”的原则。就近期而言,主要是改革保障体制,调整保障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范建军  焦衡 《国防》2014,(10):63-6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交通作为国防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环节,必须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先行一步,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动员能力、保障实力和平战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博弈论的军队油料社会化保障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油料保障社会化是新时期我军后勤改革的重要举措 ,本文基于博弈论 ,建立了军队油料社会化保障的基本模型 ,并通过对模型中委托代理双方%D%D军队油料部门和地方油料保障力量在社会化保障实现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 ,得到了实现军队油料社会化保障的努力激励、风险分摊、收益分享一系列结论 ,对指导我军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事财力的快速动员与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种军事财力的快速动员与保障又与军事财力平战转换机制的运行效率高低联系在一起。文章通过对影响军事财力平战转换效率高低的因素分析,明确了提高军事财力平战转换效率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1 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审计的必要性 1.1 是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我军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实现,需要转换观念,需要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居于军事经济监督体系主体地位的审计监督,必须适应军队后勤制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军队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面临不少困难,但也应看到近年来西北地区军队社会化保障的条件有所改善。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应以军事需求为主导,建立军地兼容的后勤保障体制,同时建立科学的经费补偿机制,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社会化保障类型和方式,在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妥善处理好现有职工的分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昌业廷 《国防》2011,(8):30-33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能力,是以信息系统为依托,按照体系作战需求,将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支前保障能力进行有机融合,实现高效、顺畅、精确、系统的动员目标。加快转变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对于支援和保障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