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力 《军事历史》2006,(7):50-51
"谋攻"意为谋划攻战.本篇主要论述谋划攻战的策略,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即根据敌我数量对比选择不同战法的作战指导思想,主张"将能而君不御",赋予前方将领充分的指挥权,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战争规律.本篇是《孙子兵法》中的名篇,占有重要地位,不但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军事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也有启示意义,值得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本篇的思想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孙武在其兵法“谋攻篇”中高层建瓴、大气磅礴地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要言不烦、主旨鲜明地指出“不战”、“非战”,并非宣扬消极弃战或胆怯畏战。而是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和主张的“全胜”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他对  相似文献   

3.
王伟 《环球军事》2014,(10):56-58
围魏救赵(韩)出自孙膑之手,《孙膑兵法》除了人们熟知的战阵之外,其战略思想的精要在于“必攻不守”四个字。即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动,自己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从最利于自己的地方下手,最终盘活全局,即“守十不如攻一”。而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恰恰是必攻不守思想的最佳体现。 齐君田因齐由于采纳正确的战略决策打败了当时最强大的魏国,却在战胜之后贪慕虚名,在魏国的撺掇下自称齐王,由引起了周边诸侯国的警觉,从而使齐国陷于混战,无力消化战胜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4.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在谋划中华民国的建国方略中,第一次制定了中国的国防计划。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在研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况,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又对旧三民主义加以改造,提出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含丰富的国防和军事建设思想。他主张要为民族生存而战,为实现和平而战,为铲除专制皇帝和封建军阀而战,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战。  相似文献   

5.
孙武在其兵法“谋攻篇”中高层建瓴、大气磅礴地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要言不烦、主旨鲜明地指出“不战”、“非战”,并非宣扬消极弃战或胆怯畏战,而是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和主张的“全胜”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他对战争所希望达到的至高理想境界。“全”字在《孙子兵法》中高频出现,诸如“安国全军”、“胜乃可全”、“必以全争于天下”等等,孙子反复提及“全胜”的鲜明观点,足以见此思想乃贯穿孙子战略思想的“红线”,占据着核心地位。孙子的“非战取胜”、“不…  相似文献   

6.
步兵,春秋时期指徒兵或卒,《左传》说:“兴徒兵以攻之”,所谓徒兵,即指步兵。“步兵”一词的正式应用,始见于《六韬》。《六韬·战步》说:“步兵与车骑战奈何?”这是我国军事著作中使用步兵这个术语的开始。判定《六韬》的成书年代,也就  相似文献   

7.
任力 《军事历史》2006,(5):42-43
◎序言《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也是全书大纲,对全书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本篇主要论述战争决策和战略谋划问题,强调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和军民死生的大事,必须以极其认真和慎重的态度来研究、决策和谋划。孙子提出把“五事”、“七计”作为战略谋划的主要内容和战争决策的主要依据,把“诡道”、权变作为指导战争和作战的主要原则。其主要思想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战争问题《计篇》开宗明义,不谈战胜攻取之道,而是首先将战争与军民的死生和国家的存亡联系在一起,揭示了战争的本质问题,告诫人们:必须高度重视战争,必须用…  相似文献   

8.
暴轩  郭凯 《环球军事》2012,(18):60-61
日军中央分遣舰队从海上逃走之后 ,中央战线暂时平静下来,而南方战线则正在酝酿着一场恶战。在苏里高海峡之战中,日军落入美军精心布置的“T”字阵,损失惨重,而美军只有“艾伯特·W·格兰特”号被重创。  相似文献   

9.
远交近攻     
魏喜坤 《国防》2010,(1):78-79
远交近攻,典出于《战国策·秦策》,也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入秦后,向秦王献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秦王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将其作为吞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如《读史方舆纪要》卷一言:“秦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先灭韩,次灭赵,  相似文献   

10.
任力 《军事历史》2006,(11):42-43
“虚实”指军事力量的强弱优劣。本篇主要论述争取战争主动权问题,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等作战思想和原则。本篇集中体现了孙子作战理论的要旨和精义,在全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思想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形人而我无形”,控制战场信息的指导原则孙子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其实质就是运用侦察、佯动、伪装等手段,暴露敌情,隐蔽我情,实现对战场信息的完全控制。“形人”的方法包括“策之”(战前分析)以判明敌军计谋的得失;“作之”(故意挑逗)以判明敌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汉初三杰之一韩信,是我国古代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他“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用兵艺术,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所创造的 些战法,如暗度陈仓、背水阵、木罂缶渡军,等等,千百年来在我国人民中广为流传。而后世之言兵者,也往往将他与孙子、吴起、曹操等优秀军事家并提。清代方苞说:司马迁所以于汉兴诸将中独详述韩信之用兵,是因为“信之战”,不仅  相似文献   

12.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以遏止战争为目的,以非战手段避免兵燹战祸的全胜战略思想.孙子认为,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国保民,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军民的伤亡和经济破坏.因此,“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的内涵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军事斗争的“不战”为表象,以非军事斗争的“战”为实质,以“伐谋”、“伐交”为主要手段,以迫敌屈服为浅层目标,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需要强调的是,“迫敌屈服”只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浅层内涵,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才是其深层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武德建设上,孙子极为重视将帅的武德修养。这和他的将帅价值观分不开。在《孙子兵法》中他非常重视将帅在养兵用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把“将事”视为“五事”之一,强调“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安危之主也”(《作战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在他看来,要实现“安国保民”的军人价值目标,将帅是决定的因素。因而孙子非常重视将帅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武德素质条件。在其《兵法》首篇中,他即明确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这是对将帅武德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择将任将的基本标准。在以后的诸篇中,孙子对此“五德”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加以了阐释和发挥,形成了以“五德”为纲的将帅品德规范体系和具体修养要求。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战争史不难发现,英国人要开战时往往会坦言“为了日不落帝国的事业”,德国会喋喋不休地声称“追求阳光下的地盘”,日本则大摇大摆地宣称是为了“建立什么共荣圈,追求共同的发展”。只有美国。会为自己的战争找出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声称自己是在为正义而战,为民主自由而战,为反击“共产”而战等等。  相似文献   

15.
提起大西泷治郎这个名字,对太平洋战争史稍有了解的都不会陌生。正是此人,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发明了野蛮残酷而又骇人听闻的“神风特攻战术”,这种战术以大量日本飞行员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一度曾给美军造成重大损失,但它最终未能改变日本帝国主义覆灭的命运,而这个战...  相似文献   

16.
皇太极(1592──1643),满族,姓爱新觉罗,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清朝的奠基人。他在跟随其父努尔哈赤百战创业时,就跃马弯弓,纵横驰骋,参加了萨尔济之战、辽沈之战、广宁之战、宁远之战、松锦之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继汗位,天聪十年(1636年)即帝位,又统率八旗劲旅进攻宁锦、统一蒙古、东征朝鲜、迂回袭扰关内,最后同明王朝进行了松锦决战。实践表明,他不仅是一代封建帝王,也是“位杰出的军事家。现将其军事思想分述如下:(一)先征服弱小之敌,拆散敌人联盟,尔后集中力量攻强敌,统一天下…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中“奇正相生”的思想,具有很高的军事学术价值,历代兵家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如何理解“奇正相生”?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孙子兵法·势篇》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又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在这里孙子深刻地论述了“奇正  相似文献   

18.
"攻战守"一语出自《司马法·定爵》,从字源考证和古汉语字典的解释以及《左传》《史记》《商君书》等古籍的引用可知,其是攻战、守战之意,而非指古代作战有攻、战、守三种样式。  相似文献   

19.
对网络中心战认识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战争背景下,地域上分散的部队以网络为中心实施的军事行动,称为网络中心战(Network Centric Wartare),“网络中心战”是相对于传统“平台中心战”的一种新作战概念。平台中心战的各作战平台主要依靠自身的探测器和武器进行作战, 而网络中心战则把各参战部队、各作战平台连为一体, 使分散配置的兵力,兵器能有效地协调行动。1997年4月23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逊上将首次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引起美国防部和国际防务界的极大关注。美军率先开展了“网络中心战”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7月27日,美国国防部递交国会《网络中心战》报告,标志着美三军统一了认识,开始全面推进网络中心战建设。本刊近几年曾多次刊登有关网络中心战的文章。《美军网络中心战》专题将全面介绍美三军网络中心战建设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1943年1月9日,日汪共同导演了一幕汪伪政府对美、英等国“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的闹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写下了滑稽而可笑的一页。此举是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和汪精卫共同密谋决定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并没有马上提出‘惨战”问题。12月17日,汪伪政府发表《对大东亚战争之声明》,猛烈抨击英美“包藏祸心’,“变本加厉”,“始有日本与英美间之战争”,强调中国之安危与东亚之安危为不可分,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则是与日本“同甘共苦”①,并在各种场合反复宣传。当日军进占上海租界时,汪伪上海市政府曾据此制定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