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武在其兵法“谋攻篇”中高层建瓴、大气磅礴地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要言不烦、主旨鲜明地指出“不战”、“非战”,并非宣扬消极弃战或胆怯畏战。而是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和主张的“全胜”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他对  相似文献   

2.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以遏止战争为目的,以非战手段避免兵燹战祸的全胜战略思想.孙子认为,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国保民,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军民的伤亡和经济破坏.因此,“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的内涵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军事斗争的“不战”为表象,以非军事斗争的“战”为实质,以“伐谋”、“伐交”为主要手段,以迫敌屈服为浅层目标,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需要强调的是,“迫敌屈服”只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浅层内涵,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才是其深层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是孙子进步战争观的体现,是孙子辨证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末期,周王室由盛而衰,各诸侯国之间轻起战端,攻伐无已,“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孙子看到战争对社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的学者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奉为《孙子兵法》的精髓。黄朴民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孙子〉精髓说之驳议》一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5.
春秋末年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指不经交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最高明的。现代核潜艇堪称实现孙子这一战略思想最理想的威慑武器。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通晓古代兵书战策,研究过“孙子兵法”。50代他提出了核武器战略  相似文献   

6.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思想是孙子兵学思想的核心。它是高明而科学的理论构想。其实质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高超的“伐谋”、“伐交”艺术作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手段,以周全的“修道保法”措施作为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用全胜的计谋争胜于天下。它是高于军事战略的完美战略,是抑战、遏战的妙策良方,制胜对手的理想武器。它为人类和平的前景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当今世界乃至世界未来以及人类和平,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谋攻”意为谋划攻战。本篇主要论述谋划攻战的策略, 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和“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即根据敌我数量对比选择不同战法的作战指导思想,主张“将能而君不御”,赋予前方将领充分的指挥权, 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战争规律。本篇是《孙子兵法》中的名篇,占有重要地位,不但在军事上具有重  相似文献   

8.
滕云 《政工学刊》2010,(7):53-54
一、充分认清军队形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军队形象建设的主动意识。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古往今来,为达成不战而胜的目标,一切有远见、有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十分重视军队形象建设,下大力提高军队知名度、美誉度和威慑力。我军要担负起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的重任,需要积极主动塑造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潜在威慑力和现实战斗力。因为良好的军队形象,对国际国内敌对势力都是一种有效的威慑。  相似文献   

9.
非致命武器是以现代军事高科技为基础,在世界对和平与人道的强烈呼唤下应运而生的,也是在高技术条件下进行的新一轮竞争。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外已经装备或正在开发研究中的非致命性武器;以及各方面对非致命性武器所持的反思与忧虑,为广大军事爱好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一、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结束后,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小,军、警参与“维护和平”以及“非战争行动”日益增多;同时,世界呼唤和平,呼唤人道的呼声日益高涨,那种靠大规模杀伤与破坏来赢得胜利的做法必将遭到强烈的谴责,而主要以削弱或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任力 《军事历史》2006,(7):50-51
"谋攻"意为谋划攻战.本篇主要论述谋划攻战的策略,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即根据敌我数量对比选择不同战法的作战指导思想,主张"将能而君不御",赋予前方将领充分的指挥权,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战争规律.本篇是《孙子兵法》中的名篇,占有重要地位,不但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军事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也有启示意义,值得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本篇的思想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孙子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理想境界的“全胜”观、以综合国力为根本的“称胜”观、以“先为不可胜”为基点的“先胜”观、以“知彼知己”为中心的“知胜”观,对新时期军事斗争有着重大的指导价值。“全胜”是新时期军事斗争的立足点,“称胜”是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重要基础,“知胜”是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基本原则,而“先胜”则是取得新时期军事斗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它们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心理战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的心理战思想既有聚我军心和夺敌士气的二元结构,又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观和“死地则战”的战役战术观,并诉诸“爱”、“赏”、“教”、“戒”等方式培育心理战结构要素。孙子的心理战思想对后来兵家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达到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攻心战历来备受古今中外兵家重视。在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条件下,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对心理战的运用也愈加广泛和深入。文章以历史上典型的心理攻击案例为蓝本,深入探讨了心理攻击手段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规律。一、针对敌人战时心理需要实施软性子弹攻心在美国军队攻打西西里岛的一个夜晚,一名美军炮兵把一棵炮弹推进了瞄向敌人堡垒的野战炮炮膛。紧接着在遥远的地方响起了一声微弱的爆炸声。炮手都感到莫名其妙“:用塞满了彩纸的炮弹来打仗,真是活见鬼的战争。”原来这个炮…  相似文献   

14.
《孙子》与《战争论》都是人类军事思想史上举世公认的璀璨明珠。刘庆撰文就两者不同的文化特征作了比较。(一)从著述目的上看,《孙子》强调知战结合;《战争论》热衷于理论建设。(二)从价值取向上看,《孙子》奉“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将帅用兵的理想境界;战争论则以不受限制的“绝对战争”为战争形态的完美形式。(三)从思维方式上看,《孙子》注重整体直观上的把握;《战争论》则从概念的  相似文献   

15.
兵家的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孙子提出的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中,尤以对利害关系的把握最为精彩,这是孙子辩证法的精髓。“利害观”是孙子解剖战争问题的一把利器,把握住了利害关系的要义,就不难理解“慎战”“不战”“全胜”等核心观念。同时,它也是人们在面临人生道路上各种得失选择时的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6.
一、军事战指在非军事问题上的应用 孙子思想得以广泛应用的特点 1.孙子所阐述的全胜之计。 2.重点:避免冲突/杀伐,兵不血刃而取胜。  相似文献   

17.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首次推出其创新理论成果“震慑理论”,这一理论与我国古代《孙子兵法》心战理论有着许多内在的关联。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伊拉克战争,其“斩首行动”与孙子的“擒贼擒王”思想如出一辙;其“震慑行动”与孙子的“上兵伐谋”思想异曲同工;其“外交攻心”与孙子的“伐交”思想一脉相通。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有关战争观的论述,对于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借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利益观,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借鉴“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观,发挥大国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借鉴“有以待”备战观,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不断夯实军队履行新使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从战略内涵、战略手段、观念的作用等三方面探讨“全胜”思想与“战略强制”理论在内涵层面的差异;其次通过分析比较战略实现的前提,探讨中西两种战略思想在操作层面的共通之处;再次梳理了“全胜”思想在不同时代的社会、技术背景下发生演变所体现的战略灵活性和权变性,以及备战、慎战与敢战三种精神之间的联系;最后对文章主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三国演义》妇孺皆知的“空城计”故事,描述了诸葛亮在兵败之际,通过细腻思考与分析,以其文韬武略和过人的智慧掌握了竞争对手司马懿内心世界的变化。由此,设置一个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的“空城计”来让司马懿下台阶,而自己也率军安全退回蜀境,造就了两方皆大欢喜的局面。同时,也成就了司马懿以后的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