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火炮射击时的炮口振动是影响火炮射击密集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某车载速射迫击炮采用炮闩浮动式自动机构来实现连发射击,为研究该炮连发射击时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考虑悬挂和轮胎参数的全炮动力学模型。利用ADAMS中的函数以及传感器功能,实现了炮闩浮动式自动机构连发时炮膛合力的准确施加,分析了连发射击时的炮口振动特性。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对采用浮动式自动机构,前冲定点击发的武器均适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炮闩浮动前冲击发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炮口振动特性与实验相符。为该武器系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Pro/E建立某自动榴弹发射器的三维实体模型,并通过Mechanism/Pro模块将其导入到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通过对其各个部件施加约束、运动和力,建立了该发射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该虚拟样机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对榴弹发射器系统进行了单发和连发射击时仿真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虚拟样机的可信性,以虚拟样机为工具,分析了发射器系统射击时的动力学特性,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提高遥控武器站连发射击精度的问题,在综合考虑某型遥控武器站射击精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柔性体建立了武器站的射击密集度模型,并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虚拟样机以缓冲簧刚度和平衡机刚度为设计变量对武器站射击时炮口振动位移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得出了最佳设计值,对提高遥控武器站射击密集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火炮连发模式下射弹散布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而缺乏有效密集度估计方法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维云模型和蒙特卡罗方法相结合的火炮连发密集度估计新方法。首先应用蒙特卡罗抽样解决火炮射击样本量少的问题,然后应用二维逆向云算法对火炮射击结果进行密集度估计,最后用二维正向云发生器模拟生成新的射弹散布数据,进而直观地看出弹点分布情况。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更符合火炮连发射弹散布真实情形,分析结果更准确可靠,从而为基地火炮连发密集度试验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某型高射机枪虚拟样机,并对其进行四连发射击仿真,验证所建虚拟样机的可信性。然后对该高射机枪惯性子和枪机框进行动力学性能分析,实验表明在平射情况下,惯性子对枪机框反跳位移和速度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惯性子作为防反跳装置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气体炮法测评抗冲元件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了一种测评抗冲元件动态特性的方法.通过气体炮发射的炮弹撞击砧块,使之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再利用砧块的惯性对抗冲元件施加冲击载荷.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测力钢块分别测量力和位移,解决了特殊情况下数据测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对某迫击炮自动机的结构组成和机构动作分析的基础上,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该武器自动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对自动机连发射击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的正确性。以虚拟样机为工具,对自动机常见故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计算,为该武器的故障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宜巴段三塔四跨斜拉桥工程实例,结合MIDAS软件,进行动态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行波效应对桥塔、桥墩各控制点的位移、剪力以及轴力的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通过施加-EL-Centro纵向地震波作用,模拟出斜拉桥控制点的位移、内力地震反应最大值,得出结论:对于多塔斜拉桥,行波效应对各桥塔塔底、各桥塔塔顶内力、位移响应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对于在两维平面内运动的物体,如要任意改变它的运行轨迹,需沿两个不同方向施加可变的控制力。然而对某类沿固定轴恒速旋转的运动体,只需在一个方向施加作用力即可改变两维轨迹。首先从平面运动入手,推导了一种采用喷射力并基于旋转相位独立改变等效控制力大小与方向的单通道控制方法。进一步以旋转弹为背景,探讨了该方法在三维空间绕前进方向高速旋转物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就小高炮连发射击所给出脱靶量的两种战技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连发射击命中概率的计算方法,且建立了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建模与思想对对空射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某小口径火炮射击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小口径火炮在射击过程中零部件运动特性难以通过实弹射击试验获取的难题,联合三维建模软件和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该炮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数据与实弹射击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炮在射击循环中各部件的运动规律和承受的发射应力载荷,研究结果可为该炮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分析和火炮射击精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情况来袭的反舰导弹,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尝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解决舰空导弹优化射击问题。通过分析,确立了在所假定的情况下选择各自不同的射击方法可以获得最大的抗击效果,从而提高作战的效费比。文中所确立的射击模型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射击方法恰当的情况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斗可靠性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射击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的舰炮射击方法--舰炮对岸无瞄准点射击概念、原理,建立了目标相对坐标计算模型、观测舰位坐标转换模型,解决了水面舰艇舰炮对岸上目标射击诸元计算问题.舰炮对岸无瞄准点射击,解决了水面舰艇全天候对岸应召射击问题,显著提高了舰炮对岸打击能力和战术使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63A式水陆坦克海上射击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以提高水陆坦克海上射击效能,增强两栖机械化部队渡海登岛作战能力为目的,从缩小坦克射击误差、优化弹药使用与控制、实时进行射击修正、科学确定开火距离、充分发挥单车整体威力等5个层次方面,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未来两栖机械化部队渡海登岛作战为背景,系统阐述并提出了63A式水陆坦克海上射击优化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速射转管炮作为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的重要一员,射击精度影响着其最终防御效果,通过对速射转管炮特点及其射击偏差机理的分析,研究了转管炮射击过程中身管转速、弹丸初速等多种因素对射击精度的影响,并在转管炮初始设计、弹道模型和校射等方面提出了修正误差、提高射击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A simple stochastic-duel model, based on alternate firing, is proposed. This model is shown to be asymptotically equivalent, for small hit probabilities, to other known models, such as simple and square duels. Alternate firing introduce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opponents and allows one to consider multiple duel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concentrated firing is better or worse than parallel firing are found by calculation and sometimes by simulation. The only parameters considered are the combat group sizes (all units within a group are assumed identical), the hit probabilities and the number of hits necessary to destroy an opposing unit.  相似文献   

17.
舰载火箭子母弹对岸上目标实施火力压制射击时,火力分配方式直接影响毁伤效果和火力支援任务的完成.针对舰载火箭子母弹的射击特点,首先分析了海上射击误差,然后探讨了集群目标的简化处理方法,最后给出了最优火力分配时表尺差计算公式,并进行了举例分析.利用最优火力分配方法来计算舰载火箭子母弹效力射表尺差,避免了指挥员战场射击指挥的盲目性,可以在相同弹药消耗量情况下取得最佳射击效果,对未来舰载火箭子母弹的火力运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空导弹部队集火射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火射击是地空导弹部队战术单位组织火力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目前其组织实施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比较复杂、耗时.对集火射击组织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集火目标与火力单元的确定、集火射击诸元计算问题,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实现了集火射击的自动化处理.通过在具体实例中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可信度高、实用性强,并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统计实验法的单坦克射击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实验法建立的作战模型是一种随机性的仿真模型,特别适合描述作战过程中随机性因素的作用.单坦克射击效能评估是验证射击方式合理性、科学选取射击方式的基本依据.采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单坦克在不同射击条件下采用不同射击方式的射击效能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统计实验法对单坦克不同射击方式进行模拟,分析坦克性能、射手射击水平、战场环境,目标特征对单坦克射击效能及射击方式选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research, a detailed multi-physics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numerically simulating a solid fractured gun barrel for 20 thermo-mechanical cycles. The numerical model is based on thermal effects, mechanical stress fields and fatigue crack mechanics. Elastic-plastic material data of modified AISI 4340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25 to 1200 °C and at strain rates of 4, 16, 32 and 48 s−1 was acquired from high-temperature compression tests. This was used as material property data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pplied are kept similar to the working gun barrel during continuous firing. A methodology has been provided to define thermo-mechanically active surface-to-surface typ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rack faces for a better approximation of stresses at the crack tip.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non-autofrettaged and autofrettaged simulation model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evolution of strains and stresses in the barrel at different points under combined thermo-mechanical loading cycles in both cases. The effect of thermal fatigue under already induced compressive yield due to autofrettage and the progressive degradation of the accumulated stresses due to thermo-mechanical cyclic loads on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gun barrel (mimicking the continuous firing scenario) has been analyzed. Comparison between energy release rate at tips of varying crack lengths due to cyclic thermo-mechanical loading in the non-autofrettaged and autofrettaged gun has been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