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美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近日在英国参加国际防务与安全论坛时表示,美国正在寻求通过"第三次抵消战略"提升美军的作战能力。作为美"第三次抵消战略"(Offset Strategy)重要推手之一的沃克称,五角大楼希望将2016年作为新抵消战略背后理论的试验年,为实现美国未来25年的主导地位奠定基础。"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是保持技术优势为夺取在新一轮大国军事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国于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美"第三次抵消战略"(Offset Strategy)重要推手之一的美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在英国参加国际防备与安全论坛时表示,美国正在寻求通过第三次抵消战略,提升美军作战能力。沃克表示,五角大楼希望将2016年作为新抵消战略背后理论的试验年,为实现美国未来25年的主导地位奠定基础。一、"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是保持技术优势随着中俄等国军事实力不断提升,美国认为自身的军事优势正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其战略构想,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次抵消战略”提出背景随着苏联核力量和常规力量都取得了与美国均势甚至优势的程度,美国国防部忧心忡忡,开始寻求重新获得优势的途径。卡特时期的国防部长布朗提出了“抵消战略”,即第二次“抵消战略”。美国国防部之所以提出“抵消战略”,是因为美国对苏军事优势受到了严峻挑战,在全球战略态势中,出现美守苏攻的局面,主要体现在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首先,  相似文献   

5.
游翰霖  陈方舟  成清 《国防科技》2017,38(4):088-093
在常规军力优势相对衰落、经费预算日益缩紧的背景下,美军为维持其军事霸权,提出了旨在实现兵力全球自由投送的第三次抵消战略(Third Offset Strategy)。通过梳理抵消战略的现实背景、历史沿革和战略目的,我们发现如果把第三次抵消战略简单视作美军的军事技术发展战略甚至军事战略,就会陷入片面而幼稚的认识误区。除了防范潜在的技术诱骗和技术突袭,更应该从大国博弈的战略视角出发,全面审视和应对第三次抵消战略对我国的挑战。美军实现国家利益的需求导向、自我变革的决心勇气和创新能力、科技兴军的先进理念和以军为主的军民融合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要以我为主参与制定未来战争的"游戏规则",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要深入研究美军作战体系和美国国家战略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攻其所必救",从而化解重大安全挑战,争得新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展开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以核武器为重要标志的军备竞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全世界都笼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冬天”的阴影之下。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作出研发氢弹的决定,成为一项在整个冷战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7.
肯尼迪政府执政后,修改美国核战略,将战略打击的优先目标由城市转向军事力量,重视第二次打击力量的威慑作用,注意以"可控和灵活反应"的方式来应对可能的核战争。同时,结合当时的冷战背景,肯尼迪政府设想了美苏间三种形式的核战争,并制定了相应的战争计划。这些核战争设想,一方面反映了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固有的冷战思维——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集团"侵略扩张的本性"威胁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肯尼迪政府将根据"灵活、谨慎、可控"等战略原则来应对已经开始出现的美苏核均势的冷战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上看,印度军事战略具有较大影响的调整主要有3次:第一次是1962年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失败后,由1947年独立后形成的“有限进攻”战略调整为“两线扩张”战略;第二次是1971年的第3次印巴战争胜利后,由“两线扩张”战略调整为“保陆制海”;第3次是冷战后,由“保陆制海”战略调整为“地区威慑”战略。近几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印度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内外安全环境的新发展,在继续坚持“地区威慑”军事战略大框架的基础上,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冷战期间,为了抵消苏联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数量优势,美国大力发展了战略轰炸机,使其载弹量、突防能力、航程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苏联解体后,失去了竞争对手的美国在地区冲突中大打出手,无论是“沙漠之狐”还是“盟军力量”,轰炸机都成为侵略者手中的霸王鞭,在一些中小。  相似文献   

10.
1997年美国制定出台的“新中亚战略”,不仅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巩固冷战成果、“弱俄制中”的重要途径。但美国“新中亚战略”的实现并不会一帆风顺,必然遭到各国的反对和抵制。美国争夺中亚的战略意图为争霸全球寻找新的支撑点冷战后,美国极力构筑独霸世界的  相似文献   

11.
程桂龙 《国防科技》2013,(5):59-64,103
“空海一体战”是美国的一种新型作战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空地一体战”等诸多战法及兵种妥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军事战略,旨在通过空海军力量的配合,进行近域作战,以抵消对手的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与控制权.“空海一体战”作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重要角力点与支撑要素,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亚太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此有必要对其理论渊源、发展目标、策略行动及障碍缺陷进行剖析与解构,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构建良好的国家安全环境提供战略储备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美国政府经过三位总统十几年的准备之后,开始着手对其庞杂的国防工业进行了“基于作战效能”的转型。该文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安全和资源利用率等几个方面对冷战后美国国防工业转型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两次重大调整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美国曾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整与重组,这对于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美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特点(一)适应战略形势变化,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调整。美国根据形势的变化,曾对国防科技工业做过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冷战结束后到克林顿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制定了以国防科技工业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国防转轨战略》,提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的战略目标。其核心是将经济承受能力作为国防科技工业调整的重点考虑因素,力求优…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制定《国防转轨战略》和《国防工业基础转型路线图》为标志,先后对国防工业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的战略目标和构建“基于能力的国防工业基础”的战略思想,并辅以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国防工业的重组。美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的做法,对我国制定和完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出版了一部新著《第三次浪潮战争》。书中把冷战结束后世界威胁的分散化而导致战争的多样化和小型化称之为“壁龛战争”。壁龛战争是适应战争的信息化趋势,为了达成战争目标的一种代价低廉的选择,它不但可用于战术目的,也可用于战略目的,总有一天可能从国家政府到联合国,从非国家组织到宗教派别都有可能会进行壁龛战争。  相似文献   

16.
“太空之耳”—美国的电子侦察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军用卫星中,电子侦察卫星是最神秘、保密级别最高的一类。无论是在冷战中,还是在冷战后的几次局部冲突中,它都是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美国在阿富汗实施的“持久自由行动”中,电子侦察卫星不但用于确定打击目标、检验打击效果,而且通过截获“基地”组织的电话和电子邮件来搜寻本·拉丹。  相似文献   

17.
综观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的战略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代,即冷战前时代、冷战时代和冷战后时代。“冷战前”的170多年中,美国的战略理论,除了马汉的“海权论”之外,几平没有独创的东西,基本上沿袭欧洲传统的军事理论,战略思想主要是由大陆扩张发展到海外扩张,变化缓慢。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50多年冷战及冷战后时代,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和国际政治的变迁,美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威慑战略一直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冷战后,由于全球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军事战略明显地将重点放在了“预防性防务”上。但无论美国作出何种努力,总是无法制止新的“威胁”的形成。而新的“威胁”一旦出现,美国仍需采取威慑手段,扼制其发展成对美不利的武装冲突。例如1993年的“灵  相似文献   

19.
从“冷战型”到“冷战后型”的美国海军在1994年发布了著名的“前沿存在,由海到陆”战略,这是美国海军对冷战结束后1991年提出的“由海到陆”战略的补充。1996年底,美国海军又进一步将海军战略调整为“前沿作战,由海到陆”的新战略设想。美国海军提出的这一新战略将是它跨入21世纪海军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美国海军“前沿作战,由海到陆”这一新战略的形成是和二战后美国的全  相似文献   

20.
报刊文摘     
海湾战争对世界形势的影响海湾战争是二次大战后发生的第三次大规模局部性战争。三次战争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美国发动的。不同之点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主要表现为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角逐,海湾战争打响时,冷战已基本结束,美苏的对抗关系已由伙伴关系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