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模型,通过案例评价分析,得出现阶段某部队野战饮食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各指标及综合指标所属等级,针对性提出“培养高素质保障人才”,“提高装备品质,完善器材设施”,“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费用一效能管理”等措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证明了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在野战饮食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国防》2013,(9):88
军鹏特种装备JUNPENG SPECIAL EPUIPMENT被泉州市人民政府评定为第一批"泉州市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暨通过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福建军鹏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地处福建海峡西岸--晋江市五里科技工业园区。公司占地面积为118亩,现有员工305名。公司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军工产品研发制造,主要生产部队军训器材、后勤装备器材、多样化抗灾救援器材、战备库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等400多种部队保障器材。公司产品以优良的品质,得到广大部队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军动员装备加改装通用化程度低、改装器材品种多样、改装效益低、周期长等问题,提出大型动员装备加改装模块化设计。在尝试界定大型动员装备加改装及其模块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型动员装备加改装模块化设计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流程,探讨了加改装模块化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模块二维分析法""模块器材库构建法"等加改装模块化实用分析方法,为大型动员装备加改装模块化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共需性"物力平台是指在应战和应急动员中共同需要的物资、器材和装备保障服务体系.如粮、油、副食等消耗品,医药、通信、运输等工具、器材、设施,石油、天然气、煤、电力供应等能源和设施,新闻媒体和网络管理物资、工具和器材等等,既是正常社会状态下人们共同需要的基本物资条件,也是应对任何危机都需要加强的物力保障内容.  相似文献   

5.
后勤装备管理的重要方法——全寿命全系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勤装备是武装力量实施后勤保障所编配的专用车辆、器械、运输工具、设备、器材、装具的统称。后勤装备作为军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后勤保障能力、保障军队作战与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也是衡量军队后勤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各国作战理论、军队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发展历史不同,后勤装备所包括的范围不尽相同。俄军沿用前苏军的习惯,使用“后勤技术器材”这个专门术语,其内容包括后勤通用保障勤务所使用的各类后勤技术器材和各军种后勤使用的各种成套专用后勤技术器材,还包括铁道兵、道路兵的装备,但不包括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他们被称为"小巨人",他们是一支专职的应急"拳头"力量。在天津警备区,每个区县人武部和预备役团都有一个班的"小巨人"。平时,他们是政治思想辅导员、专业课目教练员、装备器材维护员、库所设施保管员;战时,他们是班排行动指挥员、信息系统操作员、应急车辆驾驶员。"小巨人",是天津警备区对应急专职骨干的称呼。应急专职骨干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后备力量建设中还  相似文献   

7.
江军  朱锋  程明 《国防》2009,(12):55-55
装备器材是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预备役部队要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就必须构建完善相应的装备器材保障体系。在2008年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装备器材落后、专业装备器材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应急行动效果。这个教训应该牢牢记取。要按照“军民结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跨越-2020库尔勒B”演习中,装备保障矛盾问题突出、维修保障难度大的情况,从装备保障力量发展不均衡、保障分队自身保障存在不足、人才储备弱的影响;高温、潮湿、风沙、高海拔等周边环境恶劣程度的影响;器材筹措效率高低、器材储供管理的好坏、器材利用率高低的影响;指挥控制链路关系、感知战场态势、控制战场节奏的影响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解决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从固强补弱装备保障力量、积极适应战场周边环境、优化器材储供管理和筹措渠道、提高装备保障指挥控制能力等方面着手,结合演训地区实际装备保障存在矛盾问题出发,探索和研究实战化训练中装备保障的对策措施,以期为部队实战化装备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导弹地面装备包括发射系统、火力控制系统装备等,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情况是导弹地面装备同步配套建设的重要部分,如何客观评估能力建设效果是全面掌握装备情况的主要依据。根据装备特点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设定了人力人员、保障设备、保障设施、保障技术资料、保障器材及配套设施6个一级评估指标及21个二级评估指标,搭建了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并采用专家咨询法和优序图法计算了各级指标权重值,确定了影响建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lO年来,围绕“八五”和“九五”新型个人防护器材的研制等装备科研工作的需要,对相关个人防护器材的生理舒适性等效应进行了详细、多层面的试验研究.将简要回顾和总结有关研究结果及进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之窗     
《国防》1999,(7)
巴林右旅人武部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连续30年安全无事故。该库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装备仓库”和“民兵装备红旗库”。 (钟振杰 杨富秀) 青春无悔献真情。军事科学院第一干休所战士左建强,长期护理离退休老干部,任劳任怨,先后三次被  相似文献   

12.
装备保障战备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装备保障战备评估是一个新的概念,建立装甲装备战各评估指标体系是装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介绍战备、评估、战备评估的概念,分析了建立装备保障战备综合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围绕装备、器材、人员、设备、维修、战备方案、战备训练、战备设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论述了建立装备保障战备评估体系步骤和方法,实现战各工作的全程量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军区某民兵装备仓库主任徐成周,1984年9月从军校毕业分到该库工作近12年,扎根山沟,艰苦创业,以库为家,献身国防,特别是任仓库主官以来,仓库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年来,仓库先后被总部、成都军区评为“先进达标仓库”。 民兵装备仓库地处白沙坡山沟里,地理位置偏僻,远离上级机关和城镇,条件艰苦。徐成周担任仓库助理员期间,为了保证仓库数万吨弹药和几十万件武器器材的绝对安全,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结婚后,长年住在仓库、很少回距仓库13公里的镇上与爱人团聚。成都军区和省军区机关发现他业务精,  相似文献   

14.
宁夏石嘴山预备役工兵团组建6年来,重视抓规范化训练,到去年底,共训练2540人次,合格率达98%。(一)训练设施规范化。他们的训练基地设施已达到“四有”:(1)有专业教室。室内有比较配套的电教设备,实现了光、电、声模拟显示。(2)有训练场。基地建有操场、工兵专业训练作业场、机械作业场、渡河场、实弹射击场等。(3)有各类设施齐备的宿舍、食堂,每次能容纳200人就餐、住宿。(4)有器材、车辆库。并配有防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军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为什么改""怎么改""改什么"等问题,在分析我军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动因的基础上,归纳了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的目标与原则,从调整战备器材储备标准体系、完善战备器材保障机制、创新战备器材保障手段等方面构想了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装备器材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先进的物流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于装备器材保障中,阐述了建立装备器材筹措供应中心的重要性,构建了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装备器材保障体系,设计了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器材保障物流网络和器材保障信息管理,探讨了该模式下装备器材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从而实现了装备器材保障管理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提高了装备器材保障的时效性和敏捷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共同获利、风险共担、信息共享的装备器材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促进装备器材供应链绩效和装备保障力不断提高。建立装备器材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军队必须选择具有综合长期绩效的装备器材供应商作为合作对象;其二,双方应在职能、业务、信息、文化方面进行相互融合建设,并建立起长期、共赢、高效的装备器材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宝山  张志昌 《国防》2011,(6):16-17
力量预置,就是为实现某种目的,将一定力量提前部署在特定地区。这种"力量",主要包括人员、装备、物资、技术、设施等。陆军部队反恐维稳力量预置,就是为了实现打击恐怖分子、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将一定数量的陆军部(分)队、反恐装备、物资、器材等预先部署在特定地区,并为反恐维稳行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简讯集萃     
《中国民兵》2012,(12):60-61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武部坚持党委议装管装制度,严格落实武器装备管理规定,定期对看管人员进行政治考核.落实岗位津贴,加强思想教育,适时开展“优秀保管员”评比和武器装备“装卸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与公安、消防应急联防机制.投入100余万元完善红外、振动、娴雾报警装置和指纹门禁系统等安防设施。该民兵装备仓库建库40年安全无事故,被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评为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0.
现行装备器材供应存在着供应渠道过长、不能快速响应等问题,为此通过对装备器材供应链进行集成化体系结构模型设计与构建,探讨了装备器材供应链的重构策略,分别从信息流模式重构、业务流程重构和物流体系重构等3个主要方面对装备器材供应链重构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实现装备器材供应链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