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军事情报的产生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阶级,产生了国家,也就有了战争,有了军事侦察,有了军事情报。根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记载,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就有了军事情报,它是阶级社会中为斗争和生存而进行的各种调查了解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人类战争发展到顶点的世纪,出现I前所没有的无限化总体战争——世界大战、但同时也是人类争取和平的斗争大发展的世纪,争取和平开始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我们需要从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发展的宏观视野,去考察和认识这一转折。人类有3-4百万年的历史,其中存在阶级的历史时期不过5-6千年。大量考古的发现和人类学的研究,都证明原始社会(即有文字记载以前)就存在着战争。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经论述过原始社会的战争①。进入“文明”时代之后,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尤其是私有财产、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战争的…  相似文献   

3.
民防历史源远流长。当人类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原始人一遇到暴风雨前的闪电雷鸣就立即钻入洞穴中躲起来,民防从那时起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至今。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民防只限于抵抗诸如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战争为民防增添了新的内容——避免敌人杀害。随着武器性能的改进及战争规模不断扩大,这一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战争起源问题论述的理解有一些争论,这就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战争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二、战  相似文献   

5.
国防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历史现象。国防观,则是国防的客观存在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它们同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初阶到高级,由萌芽到成熟的演进过程。国防的由来及其实质国防萌芽于氏族公社。自从劳动产生了人类,其生存就时刻受到外界的威胁,因而,人类从一开始就养成了一种对外界的防卫本能。这种本能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了防卫意识。这种防卫意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2007,(11):65-66
对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个重要论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私有制、剥削和压迫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不平等。从此,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世纪,出现过两次正义战胜邪恶的世界大战,也出现过两次推翻反动阶级的伟大革命;经济空前发达,科技空前进步。社会空前繁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空前提高。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纪末,人类充满美好希望,将雄迈地跨进新世纪。对于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舰船,20世纪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尤其辉煌。  相似文献   

8.
阶级的产生,私有制的确立,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战争至此已成为持续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军事历史开始了自身的文字记载。有关军事的概念、范畴的相继出现,使得军事的哲学认识论的透视成为可能。军事认识的首要前提是军事认识主体的诞生。军事主体与军事认识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就军事的本体论而言,指战争敌对双方的“我方”;后者就军事的认识论而言,特指能自觉运用观念形态直观与反思军事实践活动,并提出理论模型或学说的人。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认识主体主要是阴阳家、兵家和一批先哲。如,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战国…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门学科的成立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军事经济学也不例外。从古代,阶级社会出现后伴随战争而产生的军事经济思想的萌芽,到现代,系统的国防经济学说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于这一历史过程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探索这一学科发展的思想史,对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军事(国防)经济学体系和基本范畴,充分认识军事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有益的。本文仅就其中一个片断,即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史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统治者经常率兵  相似文献   

10.
吴珍 《兵团建设》2001,(8):30-32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不仅全面阐释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而且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本文对此谈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一、工人阶级始终是党最坚实的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阐明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党要吸收这个阶级的一切优秀代表,如果党失去了自己的阶级基础,就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政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战争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带支配性的现象,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册,几乎每一页都会找到战火留下的灰烬。据统计,在人类社会有记载的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一万四千多次,平均每年26次。这些战争,大多是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或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人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是对立统一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运用 ,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和研究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科学方法。然而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 ,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运用这一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要防止“左”和右两种倾向 ,主要是防止“左”。  一、运用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 ,正确理解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的新情况  在国际间两个阶级、两种制度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改变的只是斗争的形式、手段和程度。特别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 ,国际间两个阶级…  相似文献   

13.
军事史文摘     
毛泽东的军事史学思想卢来宾撰文指出:毛泽东的军事史学思想包括毛泽东的历史唯物主义战争史观、军事史学观及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战争史观主要包括战争起源于阶级和阶级斗争,战争随着人类社会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战争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三点。军事史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摩尔根《古代社会》、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重要理论文献,以大量的无可争辩的历史资料依次地证明了:战争并非是在阶级社会形成之后才开始起源的,而是早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就已经产生了;原始氏族或部落之间之所以会在还没有什么剩余产品的原始社会中晚期就频频发动战争,并不为了争夺剩余产品,而是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即所谓土地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所要争夺的经济资源的范围和种类也在不断拓展,但土地资源依然是现代战争所要争夺的重要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同社会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经典《礼记·礼运》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终极的社会形态的一种论述。大同指天下为公,消除了阶级的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景象。共产主义思想脱胎于全世界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简单是只属于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华文明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不谋而合。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就是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大同社会思想向共产主义的更大格局开阔的伟大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6.
(一) 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 需要。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中坚力量,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职工队伍 先进与否,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只有建设一流的产业工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党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从阶级到阶层的发展变化。党对中国社会结构认识的变化,是在总结对中国社会结构分析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恢复了阶级阶层这两个范畴的本来面貌。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这一变化,澄清对阶级阶层的分析思路,这样才能正确看待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以便更充分地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不过在早期,原始人类处于混沌、愚昧的状态,这个时期的文化是一种自然文化。到了后来,由于阶级的分化,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于是在文化上便由自然文化阶段逐渐过渡到人文文化阶段。自从自然科学诞生以后,科学便成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为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它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  相似文献   

19.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建立和完善,法制就逐步成为国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通过加强国防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国防建设,以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选择。国防法制的首要环节是国防立法,其基础性工程就是制定国防基本法。这部法律的地位仅在宪法之下,而在其他国防法律之上,具有诠  相似文献   

20.
犯罪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还远未发达的情况下,伴随着阶级、国家、法律等现象的出现而出现的。犯罪现象不是永恒存在的,犯罪现象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失。但在现阶段,犯罪现象却没有彻底消失的现实土壤,社会上存在的犯罪现象正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反映。然而,我们在进行预防犯罪工作时,往往将犯罪认为是不该存在的现象,至少在军队中不应当存在,因此,将根除犯罪作为预防工作的现实目标,力图彻底消灭犯罪。并由此形成了评价基层单位工作优劣的“刑事案件(犯罪)一票否决制”的评价标准。这种想法和出发点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