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提高正横布置潜艇发射装置发射安全性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横布置的潜艇发射装置在发射鱼雷诱饵时,由于受潜艇航行带来的水流作用力的影响,鱼雷诱饵出管后将向潜艇的尾部方向回转,如果潜艇发射鱼雷诱饵时的航速较高,则这种回转将十分严重,有可能与发射艇的尾部相碰撞,这将给发射艇及鱼雷诱饵带来安全性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鱼雷诱饵发射装置在艇上作向前倾斜的斜置式布置结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种布置方式可以削弱鱼雷诱饵出管以后的回转趋势,从而可以避免较高航速时鱼雷诱饵与发射艇的回转碰撞.  相似文献   

2.
基于装备情况,探讨了潜艇液压平衡式发射装置自航发射鱼雷的可行方案,并建立了后端自流补水的自航发射方式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通过试验结果描述鱼雷螺旋桨工作特性,分析了自航发射鱼雷出管速度偏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互动地带     
黑龙江一位没留姓名的读者问如何从60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533毫米或400毫米的鱼雷? 鱼雷武器的口径有533毫米(标准型)和324毫米、400毫米等。苏联为对付敌航母而研发了口径600毫米的重型鱼雷。现代的潜用鱼雷发射装置具有的功能在不断地的扩展和增多。潜用鱼雷发射装置的发射管还是潜艇出现事故时艇员逃生的重要通道。现代潜艇根据作战  相似文献   

4.
潜艇自航发射鱼雷可以降低发射过程的辐射噪声,有利于提高发射艇的安全性。通过分析自航发射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现有533mm口径潜艇鱼雷发射管实现自航发射的可能性、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有动力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等几个问题,得出了533mm口径的潜艇鱼雷发射管不可能实现自航发射的结论。另外,对降低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出管速度给鱼雷和发射艇带来的风险作了分析,得出了为保证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安全不能随意降低鱼雷出管速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空气涡轮机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喷射式空气轮机原动机方案。首先,在阐述喷射式空气轮机-泵发射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对整个喷射式空气轮机-泵发射系统的发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原动机方案可满足潜艇鱼雷发射装置发射指标要求,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所建立的模型及仿真程序可为后续喷射式空气轮机-泵发射系统的总体论证与关键部件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孙柱国,研究员,1937年出生在河南省巩县,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三系(现为航海工程学院),参加了我国第一型常规潜艇和核潜艇鱼雷发射装置的研制工作,是我国首型测绘仿制鱼雷发射装置的产品负责人(总设计师),曾任第705 研究所所长,是我国鱼雷发射装置研制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角度考虑,把潜艇的鱼雷攻击过程分为鱼雷隐蔽航行段、鱼雷暴露航行段两部分.以水面舰艇编队受到潜艇自导鱼雷隐蔽攻击为想定,研究来袭鱼雷的各种征候,推导出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初始方位和初始距离.对潜艇发射鱼雷后的战术行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舰载机搜潜区域,并推出理想状态下的舰载机搜潜发现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潜艇是一种隐蔽性良好的水下作战平台,低噪声是其生命力的保障,但在对目标进攻鱼雷攻击时会因为发射噪声过大而暴露发射阵位和影响鱼雷攻击效果.分析了潜艇鱼雷发射噪声对潜艇的占位射击可行域存在的影响,在目标舰探测到发射噪声后采取规避措施的态势下,对自导鱼雷在不同命中角情况下的命中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给出了计算模型.仿真的结果可为发射噪声的限制指标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9.
潜艇武器发射装置一般都布置在舱内,如导弹武器发射装置一般布置在专门设置的导弹舱内,鱼雷武器发射装置一般都布置在潜艇首舱或尾舱。武器发射装置布置在舱内的主要优点是操作及维护保养比较方便,发射装置所处的环境比较好。但是它主要的缺点是:占用  相似文献   

10.
正横布置的潜艇发射装置在发射鱼雷诱饵时,有可能与发射艇的尾部相碰撞,分析了诱饵在发射管内的运动,建立了诱饵发射后在脱离发射管阶段及在初始弹道阶段的弹道数学模型,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安全的内因,提出了为了保证诱饵发射的安全,应合理确定发射时的艇速、诱饵出管速度、合理选择舵角和操舵方式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德国SUT鱼雷     
台湾在2003年9、10月进行的4次SUT鱼雷潜艇发射训练中,有2次发射后鱼雷未能击中目标。其中1枚SUT线导反潜反舰鱼雷从“海龙”号潜艇发射后,导线断裂后鱼雷失去控制,未能击中目标而漂至宜兰海滩。台湾从印度尼西亚购买的SUT型鱼雷,与德制大批量生产的SUT型鱼雷相比,质量不但逊色,而且价格也贵得多,每枚造价高达127万美元,而且也过了合同约定的保修期,令台湾海军欲哭无泪。台湾潜艇曾进行过106次操  相似文献   

12.
鱼雷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鱼雷作战效能的动态性,综合考虑发射装置对鱼雷作战效能的影响,在鱼雷作战效能模型中引入发射装置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传统鱼雷寿命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首次把鱼雷在发射平台的装载阶段归入鱼雷的任务剖面,充分考虑鱼雷在整个寿命剖面内储存可靠性、装载可靠性和实航可靠性的时序性,则实航可靠性与储存可靠性、装载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应用传统WSEIAC效能模型对鱼雷作战效能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3.
线导鱼雷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是反潜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二战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和正在研制的鱼雷有几十种型号,包括热动力鱼雷、电动力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等。潜艇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水下环境的日趋复杂,使得各国对鱼雷制导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导鱼雷使用导线或光纤将发射平台和鱼雷连接起来,使发射平台的火控系统与雷上的装置组成回路,用以对鱼雷进行遥控,引导鱼雷接近、  相似文献   

14.
鱼雷主动声自导寻的信号是潜艇探测来袭鱼雷的主要信息源之一,主动声自导开机时机是鱼雷发射时需要设定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鱼雷攻击的隐蔽性。通过分析双速制鱼雷辐射噪声对潜艇鱼雷报警距离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双速制鱼雷直航搜索阶段的变速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鱼雷主动声自导开机时机解算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高效,结论详实可信,对双速制鱼雷发射诸元解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潜艇鱼雷发射噪声是潜艇作战的不利因素之一。深入分析了现行潜艇占位射击可行域的局限性,讨论了发射噪声对传统潜艇射击可行域性分析计算所带来的影响。在将发射噪声纳入综合考量后,给出了实际算例,充分考虑到发射噪声对潜艇占位射击可行域的影响,以此为对比得到经过优化的潜艇占位可行域,对潜艇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潜艇发射鱼雷的可攻性问题解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得到目标速度、目标航向以及潜艇和目标的初始距离、初始舷角时,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给出了潜艇可攻性判断的数学公式,并利用该公式就各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定量地解决了潜艇发射鱼雷的可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Petri网的潜艇CGF鱼雷攻击行为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潜艇对舰鱼雷攻击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基于Petri网理论研究了潜艇鱼雷攻击过程的行为建模问题.在对潜艇鱼雷攻击过程的准离散化分析与构建了鱼雷攻击过程Petri网结构的基础上,将Petri网的变迁和潜艇鱼雷攻击过程的战术规则相关联,并提出了解决变迁冲突的方法,建立了基于Petri网行为模型.这种运用Petri网特有的可视化和以动态方式描述了潜艇鱼雷攻击过程的方法,有着坚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潜艇CGF鱼雷攻击自治行为规划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潜艇在进行鱼雷攻击时发射噪声高于环境噪声,如果能及时检测到此时鱼雷的出管信息将有利于提高鱼雷的报警距离。针对鱼雷发射时瞬态噪声的特点,分析了基于高阶谱、双谱和小波分析等几种信号检测方法,探讨了进行鱼雷出管信号检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的应用将极大提高舰艇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潜艇是重要的水下作战武备,其携带的水下武器主要靠武器发射系统来完成。由于潜艇作战条件复杂,因此,潜艇对水下武器发射系统有特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它的安全性方面,其中包括是否有利于武器的安全装载、储藏、操控、发射等。衡量一套理想的潜艇武器发射系统的标准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能否满足要求:水下发射武器所需的速度,不受潜艇航行速度或深度的限制;发射装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低的发射噪声信号;需要较小的发射能量,较小的发射空间;发射装置的重量、成本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潜艇上都装备有鱼雷武器系统。把鱼雷(含水雷和导弹运载器)从码头上装进潜艇耐压体内的鱼雷舱中雷弹存放架的过程叫装载。把放置在雷弹存放架上的鱼雷装到鱼雷发射管中的过程叫装填。现代潜艇装载鱼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从鱼雷装载舱口进行。在潜艇指挥台围壳的正前方、鱼雷舱的正上方配置着一个鱼雷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该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都安装在潜艇耐压壳体的上部。装载舱口盖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潜艇备战备航阶段,欲往潜艇装备鱼雷、水雷等武器时,才打开装载舱口盖和调整鱼雷装载装置用起重机吊车将鱼雷放置并固定在鱼雷装载装置(即可旋转式鱼雷存放架)上,随后启动装载装置的动力系统(电动机或油压作动筒)使鱼雷装载装置的鱼雷存放托架和鱼雷舱内的鱼雷托架相对接,形成一个倾斜的鱼雷滑道(与艇体水平面的夹角为25°-40°为宜),然后解开鱼雷的固定带,操纵鱼雷从滑道上缓缓地滑入潜艇鱼雷舱中,此时用鱼雷舱中的电动葫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