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帆 《东北后备军》2006,(10):12-13
前言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沿着先烈的足迹.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奋斗与奉献之歌。 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通过深刻了解我党和我国人民为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而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付出的巨大牺牲.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又是一场新的长征,这条托起信仰圣火的红飘带,将担得起新长征路上全党和全民艰苦奋斗谋发展的激情动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时代呼唤红军长征艰苦创业的精神陈明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本世纪的重大事件。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其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体现得尤为突出。当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比红军长征更为艰巨和...  相似文献   

3.
褚银 《国防》2006,(10):1-5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英雄们以不怕任何困难、不惧任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革命理想的鼓舞下,以其坚定、忠勇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光辉业绩,其所铸就的长征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党魂、军魂、国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象征,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克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我们回首那一次壮怀激烈的伟大历史进军,缅怀红军创建的宏伟业绩,追思和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气壮山河的伟大历史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生死…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农红军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长征的胜利,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在缅怀红军伟业的同时,更要弘扬先辈们不怕艰难万险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成长史,了解红军将士们为了理想、信念而前仆后继、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对于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组织编写、四川人民出版社精心编辑出版发行的《红军画传》恰好给渴望了解红军历史的人们提供了一部很好的教材。全书以20万字、640余幅珍贵图片的篇幅,以时间为经,事件  相似文献   

6.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本世纪对中国乃至世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它以特有的伟力,把频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推动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车轮。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做红军传人。  相似文献   

7.
长征,一部壮烈的史诗。长征精神,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红军经过的地方,人民群众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四川省军区开展的“百万民兵建功长征路”活动,是发扬红军传统、报答老区人民、建设美好家乡的一幅新长征的历史画卷。从全体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战天斗地的身影上,我们仿佛又看到当年的红军回来了,我们这支队伍不愧是红军的传人!  相似文献   

8.
何雷 《国防》2016,(10):4-7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英雄壮举.在两年时间里,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尽千难万险,转战14个省,长驱数万里,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会师于陕甘,成功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长征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走好强国强军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9.
长征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地矗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史册之中。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开创了一次又一次新的长征。对伟大的中华民族来说,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长征及其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党领导红军自觉用奋斗与牺牲担当民族道义和正义,点燃和照亮民族复兴的希望;党领导红军长征及其胜利使中华民族赶上民族解放的时代潮流,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党领导红军长征及其胜利铸就了中华民族复兴新的精神支点。  相似文献   

11.
红军的英雄主义,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为我们民族留下一份具有新鲜成分的精神遗产。我的长征情结,一半来自长辈的教诲,一半来自书本知识。故乡灵台,因姜子牙封神的传说而更加神秘,在红军长征时期,红军主力部队又曾路过此地,从我懂事起,乡亲们给我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使红军-长征-军人的印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紧密联系,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首次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系统梳理、科学阐述,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才能坚定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现代化强国建设,才能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朱德与长征     
张军贤 《国防》2006,(3):72-7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为摆脱困境,北上抗日,各路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举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共同创造的英雄壮举。为缅怀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老一辈革命家与长征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长征,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也是一座象征和传承民族风骨的历史丰碑。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上下正以不同形式纪念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自己创造的人间奇迹。一个历史悠久、历经磨难而又生生不息、品质高尚的民族,必然重视弘扬和培育愈久弥新、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必然重视民族文  相似文献   

15.
长征史就是红军将士用鲜血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千古绝唱。我们当前正在进行建设现代化军队的新长征,也必须坚定一种必胜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那种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那种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那种革命队伍才有的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团结友爱,早已演化为一种使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它曾激励着革命者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做为光荣的革命传统,必将鼓舞后人继往开来.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说:“中国虽然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人们依然可以从中国红军的长征中吸取勇、力量和智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仍然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定格了一种精神的永恒,每一件繁琐的小事,构成了一座追求的青春丰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内心再一次受到感染。红军长征精神犹如一面镜子,让我对比找出了自己的差距,让我学会做人、做事;无数先辈用生命为我诠释了生命的真谛。通过对红军长征历史、红军前辈的事迹、红军长征精神的学习,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更加坚定了我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热血、立足军营报国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8.
悠悠祖厉河,巍巍会师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甘肃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意志象征:会宁,也因三军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的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先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其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1934年10月,由于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先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其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