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了利用砂轮周边进行平面磨削加工产生形状误差的原因之一。即待加工表面的形状变化引起磨削力的变化,从而引起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的变化,这种变形最终导致工件产生形状误差。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途径和方法,即将待加工表面分解成若干小块,对每一小块根据其形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磨削力的变化规律,然后用程序控制工件速度,从而保持磨削力近似不变,并总结了应用该方法的步骤。举例说明了应用该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是:磨削平面的精度提高到原来的5倍,加工时间缩短到约为原来的一半。  相似文献   

2.
按照易曲物体的形变理论来确定薄壳的内力和内矩、变形位能以及外力的功,根据虚位移原理求得临界载荷的能量准则,并导出稳定问题的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对公式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简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某大口径机枪弹弹壳的多工位连续成型为研究,以多工位连续挤压加工为代表,对多工位连续挤压技术在大口径机枪弹弹壳制造上的应用加以介绍,对工艺方案的确定,关键技术的解决情况,产品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并指出了多工位连续挤压技术将成为大口径机枪弹弹壳制造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球头弹低速斜侵彻下靶板的破坏机理,通过系列弹道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初始速度下弹体的变形,靶板的破坏模式,以及靶板的破口大小及形状;同时采用ANSYS/LS-DYNA对弹靶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低速斜侵彻下靶板响应非完全对称,根据受力特征可将靶板划分为四个不同区域,即接触区,弯曲区,拉伸区和对称区;薄板的穿甲破坏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隆起变形,碟形变形,弯曲变形,弹体贯穿阶段;不同初始速度下靶板出现四种典型的穿甲破坏模式,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加依次为隆起—碟形变形,隆起—碟形变形—拉弯撕裂破坏,隆起—碟形变形—拉弯剪切破坏,隆起—拉弯剪切破坏。斜侵彻下靶板破口形状为椭圆形,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加,破口长径不断减小,形状由椭圆形向卵形过渡。  相似文献   

5.
采用恒载荷拉伸和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方法,研究了X80管道钢在空气中拉伸、动态充氢拉伸以及在空气中预应变l%后动态充氢拉伸等实验条件下的断裂过程。结果表明,只有在充氢过程中进行塑性变形才能引起氢致断裂,即塑性变形是氢致断裂的必要条件,氢致断裂过程是氢与应力交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球头弹低速斜侵彻下靶板的破坏机理,通过系列弹道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初始速度下弹体的变形、靶板的破坏模式以及靶板的破口大小和形状;同时采用ANSYS/LS-DYNA对弹靶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低速斜侵彻下靶板响应非完全对称,根据受力特征可将靶板划分为四个不同区域,即接触区、弯曲区、拉伸区、对称区;薄板的穿甲破坏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隆起变形、碟形变形、弯曲变形、弹体贯穿阶段;不同初始速度下靶板出现四种典型的穿甲破坏模式,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加依次为隆起—碟形变形、隆起—碟形变形—拉弯撕裂破坏、隆起—碟形变形—拉弯剪切破坏、隆起—拉弯剪切破坏。斜侵彻下靶板破口形状为椭圆形,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加,破口长径不断减小,形状由椭圆形向卵形过渡。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试验研究中环肋圆柱壳模型的边界条件,运用大型商业有限元程序MSC.DYTRAN分别设置3种边界条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壳体塑性变形的仿真过程显示,迎爆面中部首先变形,随后侧爆面和背爆面相继变形,壳体最终形成数个凸凹相间的轴向凹凸带,最大塑性变形发生在迎爆面中心肋位。壳体塑性变形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固支边界条件符合试验实际情况。该结论适用于试验研究中模型边界条件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具体方法:将一根普通的橡皮筋缠在糖罐靠近罐底的位置上,如果是有手柄的装粮调料盒则可把橡皮筋缠在手柄的下方。除了橡皮筋,类似的橡胶制品我们都可以借用,比如破气球、破胶皮手套等。  相似文献   

9.
值班室     
海军某导弹技术总站工程师郭海东从某名牌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我选择了参军入伍。初到部队那会儿,我与战友们相处得还不错。休息时,看到大家有时会打打扑克,或者到军营活动室唱唱歌、玩玩游戏,我心想,大学生干部怎么能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呢?所以,每当战友们邀请我时,我都是笑着摇摇头,不屑加入他们的活动。可是没多久,我发现战友们渐渐地不愿意理我了,只要我过来,大家就停止谈话,偶尔也听到身边的战友们对我指指点点,说我太清高了。为此,我非常苦恼,是什么原因让我和战友们玩不到一块儿了?心理专家:  相似文献   

10.
10枚子弹壳     
刘纪念没有当过兵,更没有摸过真正的枪。当上民兵后,刘纪念参加了军分区组织的打靶。那天是刘纪念第一次打靶。他将自己亲手打出的10发子弹的弹壳小心地捡了回来,事后又向军械员要了一个弹夹,把弹壳整齐地装在弹夹上。不太发亮的、还留有火药味的弹壳排在一起,就像一支特制的口琴,珍藏着刘纪念打靶归来的心情。 那段日子,县人武部按照上级军事机关下达的训练计划,组织全县民兵专业技术分队进行集训。3排7班的刘纪念是当年刚入队的民兵,他还是头一次到民  相似文献   

11.
以梁端腹板的扇形孔形状为主要参数,进行了4个足尺钢框架梁柱焊接节点往复加载下的破坏试验。通过对弯矩—塑性转角和弯矩—累积塑性变形倍率试验曲线对比分析表明,扇形孔是节点变形能力和破坏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改进扇形孔构造是一种有效措施,既可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又能保持制作工艺与传统节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低速大质量球头弹冲击下薄板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半穿甲导弹冲击下舷侧结构抗侵彻性能及机理,探讨舷侧抗半穿甲导弹侵彻结构设计,假设低速大质量球头弹冲击下薄板的穿甲破坏可分为隆起变形、碟形变形和弹体贯穿3个阶段,采用理想刚-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同时考虑剪切、弯曲及薄膜拉伸对薄板变形和失效的作用,分析了薄板在冲击过程中的塑性动力响应及三个阶段中的变形吸能,并采用材料有效塑性应变失效准则分析了薄板的穿甲破坏准则,得到了弹体穿甲后的剩余动能和速度、薄板的弹道极限速度以及薄板的最大塑性变形。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气温极低,工业企业厂房内温度仅有几摄氏度。然而,用于冲压工艺的薄钢板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12摄氏度,会经常达不到冲压成型要求,以至于变形断裂,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造成巨大浪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解决冲压钢板的断裂问题,提高钢板成型率,许多工业企业都在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14.
羽林郎 《环球军事》2009,(24):54-56
在法国东部上萨瓦省格利埃勒峰下,一尊白色的半身人形塑像矗立在法国三色旗之旁。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不屈的斗士,正高举右手,指向苍穹。实际上,这座塑像本身还是一座小型的纪念馆。游客们置身其中,就会发现,原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还发生过一场鲜为人知的反对德国占领军的激战。  相似文献   

15.
无壳枪弹     
枪弹,在发展初期是没有弹壳的,后来人们发明了有壳弹,使枪弹的制造技术发生了一次革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又开始了无壳弹的研制。现代无壳枪弹采用的是耐高温新型发射药,其自燃温度高达278摄氏度。通常无壳弹是用可燃粘结剂将发射药粘合后,模压成一个坚固的柱体,并把弹头和底火分别嵌压在火药柱的两端,外面再涂  相似文献   

16.
近视的人在水下的确会看得更清楚。依企鹅为例,企鹅在陆地上是近视眼,但在水下能看得很清楚。这是因为光线在水下的折射会比在空气中的折射小,因此光线在水下就能在近视眼的视网膜上聚焦。这与光线从光源处传播到眼前所通过的媒介物质的折射率有关。媒介物质与眼球的差别越大,光线所发生的折射也就越多。但如果近视眼戴着充满了空气的护目镜下水,这种差别就会消失。  相似文献   

17.
难做的事,用心去做,反而容易做好;最困难之时,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之日。干大事是这样,做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是这样。军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后方仓库的保管队任技术员。由于我专业对口,队长和教导员都很信任我,大大小小的工作都交给我带战士们去干,很快我就在战士中树立了威信。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量子计算机研究计划中,美军正在开发以不加外力传输的方式向战场和全球传输报文的能力。简单地说,不加外力传输就是使信息在一个地方消失从而使其能在另一个地方出现的过程。这个概念是以量子物理学为基  相似文献   

19.
在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的舰船局部结构塑性变形计算中,往往只考虑冲击波载荷的影响而忽略气泡载荷的影响。为研究气泡载荷在舰船局部结构塑性变形中所占的比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舰船局部结构典型形式加筋板模型在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其中,载荷计算采用了Geers-Hunter模型,材料本构采用了Johnson-Cook模型。分析仿真结果发现,模型中点变形挠度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很容易区分冲击波载荷引起的变形和气泡载荷引起的变形。将最终变形挠度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由气泡载荷引起的加筋板塑性变形挠度超过总变形挠度的30%,所以在计算中气泡载荷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奇怪,雷场分布地图上明明显示这里有一枚地雷,可扫雷兵们来回找了几十次仍无踪迹。到底是什么原因?"地雷会不会因外力发生位移?"他们在荆棘遍布、现象环生的雷场,小心翼翼地搜排,20分钟后,终于在未标识处发现一枚防步兵地雷并成功排除。别惊叹,这不是一部热血电影里场景,这是真实发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里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成都军区某工兵团的维和官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