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设计爆炸焊接试验复合了铝合金-纯铝-钢爆炸复合板,对其界面形态、显微硬度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纯铝界面纯规则正弦波形,纯铝-钢复合板界面波形较小,铝合金-纯铝-钢复合板的界面剪切强度在75 MPa以上,爆炸复合过程中,纯铝与钢界面生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其界面处基体金属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复合板变形及组织变化的结果造成复合板界面处的显微硬度最高,随着距界面距离的增加,两侧基体金属的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917低磁钢与铝合金爆炸焊接复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异种金属爆炸焊接复合技术 ,研制了 91 7低磁钢与LF5、LF2 1、LF1 1等铝合金的爆炸焊接复合板 ,并对该铝—钢复合板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对复合界面进行了金相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该铝—钢复合板复合界面物理结合良好 ,其抗剪和抗弯强度满足实船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已建立的应力波传播模型和研究弹、板间作用力所获结果的基础上,为分析复合板应力的变化,对复合板弹板碰撞承受的应力进行了简化处理,根据应力波传播特性,确定了复合板内能量集中区域,研究了应力波在复合板巾的传播和能耗,并讨论了应力波对陶瓷的作用。通过近似计算,发现烧蚀消耗的弹丸动能较大,在复合板中,Al板的塑性变形吸收了19%的弹丸动能。  相似文献   

4.
B4C/Al复合板中应力波行为分析(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7.62mm穿甲燃烧弹与B4C,Al板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提出弹、板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弹板碰撞后B4C/Al复合板的弹性动力学方程,建立应力波的传播模型,讨论了应力波传播时复合板的力学行为,最后确定了复合板承受的初始冲击应力。理论分析表明:一维应变条件的B4C和Al板的弹性极限高于一维应力条件下的值;弹、板间的作用力服从指数衰减规律;B4C板的初始应力高于430MPa时,应力波的作用使Al板在卸载过程中发生反向屈服。  相似文献   

5.
运用JXA-8800M超大型电子探针对SA266-304爆炸复合板的结构界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测试,发现结合界面大有波状、小波状、微波状三类结合式,其中以微波状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45^#金属套和氮化硅陶瓷柱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过盈量下金属套/陶瓷柱外伸式过盈连接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陶瓷柱在接触边缘均存在明显的边缘效应,轴向应力梯度较大;金属套在接触边缘内侧存在显著的应力集中,其值远大于对应位置陶瓷柱的压应力,易于导致陶瓷材料破坏。采用热胀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过盈连接试样均在12h内发生自然断裂,较好地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连续波金属探测器电磁场模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连续波金属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一种新的连续波金属探测器电磁场模型,采用基于电磁场和电路的混合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推导出在空气及海水中金属探测器接收感应电压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简要的设计实例.文中理论分析结果对于连续波金属探测器设计与分析具有指导意义,对其它类型的金属探测器设计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添加中间层对TA2/5083爆炸焊接的影响,分别选取0.3 mm和0.5 mm厚度的1060铝中间层,利用ANSYS/LS-DYNA软件结合ALE算法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模拟出添加0.3 mm和0.5 mm厚度1060铝中间层的焊接过程,与直接爆炸焊接TA2和5083复合板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选择适当厚度的1060铝中间层,能有效减少基板所受碰撞压力,让爆炸焊接过程更加平稳;结合建立的爆炸复合窗口,添加中间层能大大扩展可焊接窗口,减小碰撞速度,模拟结果更加接近理论碰撞速度,使复板以更佳的飞行速度与基板结合;0.3 mm厚度中间层复合板的焊接质量高于0.5 mm厚度中间层高于无中间层的,模拟与实验吻合较好,添加合适厚度的中间层1060能大程度提高TA2/5083复合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探讨了手工电弧焊焊条药皮中添加金属镁粉的脱硫效果。研究表明:金属镁粉对焊缝金属的脱硫是有较明显效果的。  相似文献   

10.
彭灏  武向荣 《现代军事》2008,(11):50-52
美军情报官员认为,在不断扩展导弹武器库的潜在对手中,前苏联以及俄罗斯所发展的导弹诱饵突防技术正不断扩散。这些诱饵的结构可以非常简单.即随导弹弹头一起释放出来的金属碎片或气球:也可能非常复杂——能够逼真地模拟弹道导弹及弹头的红外信号,  相似文献   

11.
综合管廊为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也为地下管线实现信息化建设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分析归纳了综合管廊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特点,进一步从防火分区和建筑构造、安全疏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方面对综合管廊的消防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每年有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过火,科学准确的评估火灾高温后构件和结构的残存强度,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加固方案对于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简略介绍了国内外火灾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损评估的方法,并以某工程火灾后的强度检测为实例,提出了用超声波法检测火灾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残存强度的可行性和检测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对多起建筑火灾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构件检测波形的对比,提出了不同受损程度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表现的不同特征的波形。  相似文献   

13.
基于ABAQUS/Explicit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通过二次开发利用含损伤的Johnson-Cook本构模拟靶板材料,对刚性平头弹丸垂直侵彻不同厚度的金属靶板进行了数值仿真,实现了侵彻过程的可视化。结果表明:网格密度对计算结果有影响,但随着网格密度增加,结果趋于收敛;侵彻过程中,弹丸与靶板发生了多次碰撞,靶板的塑性变形局限在很窄的剪切带内;对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吻合得较好。相关结论对防护结构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煤炭的常见储存形式,通过分析煤炭在露天、半露天、室内等储存形式下的火灾危险性,从煤炭储存场所的安全布置、建筑结构防火、消防设施设置、电气设备的选择、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型购物中心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火灾隐患较多,提前做好防火安全评估工作十分重要.利用现场调查法、实例分析法等,结合费氏曲线防火安全评估法针对大型购物中心的空阃特性和防火对策作探讨,并对某购物中心进行评估,利用疏散允许时间的人员安全曲线,得出该购物中心在发生火灾时的人员安全曲线.通过对防火安全方法进行分析,体现出费氏曲线在大型购物中心防火安全评估应用中的适用性、发展性.  相似文献   

16.
从舰船结构塑性动力响应的工程背景出发,简要介绍了该问题当前的研究进展.主要评述了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析法、近似法、数值法等,以及冲击载荷作用下梁、板、板架、壳体等结构塑性动力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火灾探测中对单一的火灾特征参数信息进行判断和识别的探测器,易受到环境的干扰,限制了其探测性能,系统的高误报率问题比较突出;复合式火灾探测器采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多火灾特征参数信息的判断和识别,提高了火灾探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介绍了复合式火灾探测器中多传感器的选择。结合火灾探测独特的三层结构(数据层、特征层、决策层)讨论了数据融合技术在火灾探测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多传感器在数据层信息融合的模型结构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8.
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大多为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或火灾事故,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压力容器的形状、结构特点、火灾特点和多年参加压力容器火灾事故处置取得的经验,提出处置压力容器火灾事故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We develop solutions to two fire distribution problems for a homogeneous force in Lanchester combat against heterogeneous enemy forces. The combat continues over a period of time with a choice of tactics available to the homogeneous force and subject to change with time. In these idealized combat situations the lethality of each force's fire (as expressed by the Lanchester attrition-rate coefficient) depends upon time. Optimal fire distribution rules are develop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Lanchester-type equations for combat attrition and deterministic optimal control theory (Pontryagin maximum principle). Additionally, the theory of state variable inequality constraints is used to treat the nonnegativity of force levels. The synthesis of optimal fire distribution policies was facilitated by exploiting special mathematical structures in these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