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万忠勇 《国防》2014,(2):59-59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预备役部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后备力量的重点队伍,其根本职能任务与现役部队是一致的,在未来战争中肩负支援保障现役部队作战或直接参加作战的重任,必须坚持以战斗力为唯一标准,找准短板,深化改革,主动作为,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作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2.
装备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存在动力规律、计划规律、序列和层次规律、综合效益规律。它反映了装备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和转化过程的发展趋势。推进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必须遵循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3.
指挥与控制系统被誉为现代战争的兵力倍增器。依据现代空战的特点,对机群协同空战这一背景下的空战指挥与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建立了由预警机上层指控系统和编队长机下层指控系统组成的空战两级指控系统模型。最后以HLA/RT I分布仿真技术标准为依托,构建了通用性好,灵活性高,互操作性强的航空兵空战仿真模拟系统,并以此系统为仿真平台,在多种初始态势下对所建立的机群协同空战下的两级空战指控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挥与控制系统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4.
万忠勇 《国防》2011,(10):38
随着非战争安全威胁的上升和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预备役部队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参建参治"工作,而是必须履行的重要军事职责;不再是"分外"活动,而是必须完成好的"分内"责任。当前,我国社会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面临不少复杂严峻情况。西方反华势力、  相似文献   
125.
前不久,黑龙江省军区组织全省预备役部队围绕"走、打、吃、住、藏、供、管、联、修、救"十项内容开展了冬季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行军机动、构工伪装、野外生存和相关专业学习训练,组织了指挥所演习和战术行  相似文献   
126.
近年来视觉惯性SLAM是机器人及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问题,在无人驾驶、增强现实、三维重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简述了视觉惯性SLAM的关键技术,并从统一的贝叶斯框架出发介绍了后端的两种形式——滤波和优化.对几个代表性视觉惯性SLAM系统进行深入对比分析,讨论了近年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并做出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7.
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关系到党的事业昌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作为面向新世纪的领导干部应主要着力增强三个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8.
作战概念是军事理论的核心内容,其设计是军事需求生成的核心环节。美军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推出新的作战概念。本文提出了一种"作战设计—桌面体验—系统实验—综合研讨"的作战概念设计方法。面对智能化发展的机遇期,应该抓紧理清作战概念的设计方法,尽快提出适合军队实际、切实可行的作战概念。  相似文献   
129.
王伟  万国柱  李建中 《国防》2010,(10):52-53
实施军事训练问责制是加强部队训练管理,提高训练质量,促进训练落实的有效举措,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预备役部队积极探索推行军事训练问责制措施,既是顺应"大抓军事训练",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职能转变,提高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能力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30.
北京卫星制造厂自1970年承担我国第一颗实用型通信卫星二次电源分系统研制任务开始,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二次电源产品研制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以宇航电源变换、配电、功率调节、电源管理产品研制和电缆网制造为核心的航天器电源专业技术,建设了一支从事航天器电源与供配电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和产品保证的研制队伍.研制的系列化电源模块、专用电源、供电控制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