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将SLIP格式和LU-SSOR隐式迭代方法结合,数值模拟了尖头母弹在开舱前后的跨声速定常流场。采用修正的B-L湍流模型,用轴对称N-S方程求解零攻角时母弹在Mach数0.94~0.98 的临界气动特性和空腔流特性。开舱前母弹计算结果与实验以及Sahu 的结果能够很好吻合, 开舱后空腔流的计算结果也给出了合理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2.
运用九故障信息标记(X,D,M,R,E,Q,T,P,U),提出了加速扇出重汇聚引线临界性计算的一种故障模拟新方法,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3.
根据经典控制理论,设计了两类临界静不稳定姿态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4.
本文求得了矩形薄板临界状态时的平衡屈曲挠度微分方程的一般解。可以求解任意边界条件下矩形薄板的临界载荷。以四边自由的正方形板为例求解了四边均匀受压的临界载荷及其屈曲波形。  相似文献   
45.
本文讨论了如下方程:并得到了它的正解的存在性,其中g(x,U)为U~(P-1)的低阶扰动。它是文[1]的继续。  相似文献   
46.
亚临界试验区的概况美国迄今为止的13次亚临界实验,都是在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场亚临界试验区的地下实施的。亚临界试验区在内华达核试验场中部的1号试验场区内,总面积约1.2平方千米,中心坐标为北纬37°00′262″、西经116°03′26″。该地区海拔1200米,地表为典型的沙漠地貌,地下为厚度约600~700米的第四纪冲击岩,岩石硬度低,地下水流速缓慢,水位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结构稳定性问题,首先根据层合板理论和等效刚度法,通过分析边界条件得出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在面内压载作用下局部失稳的特征方程;然后,引入算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定量分析了结构参数变化对帽型加筋板临界载荷和屈曲模态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算例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分析表明:帽型加筋板在面内压载作用下优先发生局部失稳,通过合理设计帽型筋条可有效避免结构整体失效。该研究结果对工程结构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为了获得与DNTF基炸药匹配的传爆序列设计技术,通过试验和数值仿真方法开展了该炸药的起爆传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得到该炸药的临界直径分别为4.96 mm和5.2 mm,二者基本吻合,误差仅为4.84%。起爆药长径比分别为0.25、0.5、0.75、1、1.25、1.5时,炸药的最小起爆药量分别为0.44、0.48、0.5、0.67、0.84、1 g,最小起爆药量随起爆药长径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该炸药的传爆序列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三维石墨烯泡沫增强微型武器壳体的动态响应。首先基于修正的偶应力理论(MCST)和Love薄壳理论推导出系统的控制方程;其次采用Galerkin法和模态叠加法对GFRNC(三维石墨烯泡沫增强聚合物)微壳进行了固有频率和动态响应分析;最后详细讨论了三维石墨烯泡沫重量分数、分布类型、尺度参数、泡沫系数和几何形状对微壳动态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大范围场景光学非接触式测量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常规基于单相机的多视图重建测量方法需要在场景中加入尺度基准,图像采集过程复杂、对图像重合度要求高。为此提出一种利用固连双目相机进行多视图重建的方法,既继承多视图重建中测量范围大的优势,同时又无须尺度基准,图像采集过程更简单易实现,数据优化过程中还额外增加了双相机固连约束条件。具体实现过程中,首先标定获取安装在固定杆上的两相机的内参数及固连关系,然后使用双相机对待测量区域采集图像并双目交会获取每一时刻的空间点云。计算相邻时刻点云所在坐标系的转换关系,通过传递将所有时刻图像对应相机位姿以及交会点云统一在指定坐标系下,由光束法平差优化相机位姿及点云坐标,由重建点云坐标即可计算待测尺寸参数及形变信息。经实验验证,在5 m范围内,其测量误差最大3 mm,均值1 mm。该方法可以满足大尺寸物体、大范围场景的测量需求且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