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制备了以磺化酚醛树脂为基础的3种高效减水剂,该高效减水剂能显著地减少用水量和改善混凝土工作度以及力学强度.测试结果显示:随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有明显的提高,然后增加较慢或有所下降;混凝土的抗折、抗拉、抗剪强度以及与钢筋的粘接强度均高于对照空白样.同硅灰、磨砂矿渣相结合还获得了抗压强度大于100MPa、流动性好的超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22.
光纤通信系统用减反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WDM光纤通信系统对具有极高透过率的光学薄膜元件的需要,系统地研究了增透膜的设计与镀制.采用统计实验求总极值法和Powell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多级优化方法编制程序,完成了以BK7玻璃为基底的增透膜的膜系设计,采用多种监控方法完成了此类非规整膜系的镀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变过正量极值法监控非规整膜系的镀制,可精确控制各层膜的光学厚度,获得在1550nm波段附近具有很高透过率的光学薄膜元件.  相似文献   
23.
基于减背景技术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利用统计的方法得到背景模型,并实时地对背景模型更新,以适应光线变化和场景本身的变化;减背景操作后,用形态学方法和检测连通域面积进行后处理,消除噪声和背景扰动带来的影响;最后在HSV色度空间下检测阴影,得到准确的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24.
依据舵减摇状态空间模型,推导舵减横摇广义预测控制律,在舵角舵速约束的条件下,采用二次型规划计算控制量进行减横摇控制.对某一船舶在典型航行工况下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可取得35%~45%的减摇效果,而且对横摇角速度与横摇角加速度也有40%左右的减小效果.  相似文献   
25.
结合舵减摇控制中通用线性模型与模糊线性模型的优缺点,采用了一种根据遭遇角的不同自动切换控制器设计模型的并行双模切换舵减摇控制方案。为在线自动辨识遭遇角,提出基于横摇功率谱密度柱状图的神经网络辨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辨识精度较高,且比传统重心法节省了在线计算量与存储数据库所需的存储空间,简化了辨识流程。  相似文献   
26.
针对舰船横摇运动线性二阶模型,利用最优控制得到了减横摇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考虑航行速度的影响说明了如何调整参数,讨论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性能指标函数中加权因子对横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以一种新提出的新型强制式牵制释放系统为例,建立了分析运载火箭缓释放过程中缓释特性的有限元—刚体混合模型。采用刚体模型计算运载火箭的运动,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缓释销的弹塑性大变形接触过程,缓释机构和运载火箭的界面满足力和位移的协调条件。该混合模型采用增量方法进行求解,其可用来分析缓释机构的不同材料、几何形状、尺寸以及摩擦条件对运载火箭的完全释放时间、释放时刻速度以及缓释机构消耗功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作业负担过重、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尚未形成高效有序的作业管理体系等问题。针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真实困境,在“双减”的教育背景下探索作业布置的可行路径,将有助于学生获得数学抽象、推理意识和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作业案例分析,进一步探索数学作业设计智慧,引导学生提高数学抽象、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等素养,促“双减”政策减量增质。  相似文献   
29.
本文根据舵减横摇系统的模型结构及控制系统的各项要求,提出了自适应控制准则,借用人工智能和模糊控制思想,将操舵系统的限定、操纵者的要求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归纳为加权阵的改变上,然后根据变化后的加权阵通过求解黎卡提方程得到最优控制量U=-K*X,以实现最优控制。作者在计算机上对该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0.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新合成的S、O、Mo油溶性化合物作为极压剂所形成的边界润滑膜进行了微观分析,并结合DSC分析、歇尔式四球机试验和Falex试验结果对该有机化合物的极压抗磨机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