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物流外包是国民经济动员利用民用物流能力的重要形式。采取物流外包方式,可以提高动员效率、降低动员成本、增强动员保障能力,但是也存在风险。实施物流外包要遵循以需求为牵引、互惠互利、协调配套和适度性原则,设计物流外包服务合同范本,制定周密的动员计划,加强军用技术标准与民用技术标准接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民用企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52.
随着苏联的解体,本来著称于世的强效反恐机制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反恐部门权责不清,协调不畅,反恐不力,恐怖势力乘虚而入,俄罗斯频频处于恐怖事件威胁之下。别斯兰事件给俄罗斯敲响了警钟。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俄罗斯重建反恐机制,并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3.
现阶段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是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动员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存在重复建设、布局不合理、缺少演练的机会和监督检查、动员法律责任与权利很难落实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统一规划,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有计划地组织演练,加强对其监督检查,同时切实加快法律建设。  相似文献   
54.
在伊拉克战争中,充分预测战争财力需求、依法动员保障财力、保障方式灵活高效、拓宽财力动员渠道、战前财力准备充分、给予军人优厚的待遇,是美军财力动员与保障的成功做法。在财力动员和保障过程中,美军以法律制度为框架、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利益诱导为动力、以成本效益为主线。这些特点启示我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财力动员和保障工作,必须增强军事财力潜力,构建新型财务保障体制和战时财力动员机制,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完善战时军人待遇体系。  相似文献   
55.
56.
57.
完善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体制应树立"大国防观",将应急与应战动员合二为一,使用一套组织体系,形成大国防观下的"国家动员机构";要把应急预案和国防动员预案统一起来,制定和完善各类抗灾抢险预案,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应对策略、行动基本政策、解决危机的规则和程序以及方法等加以规定;要建立多部门共议、灵活机动的协作联动机制;要健全预警机制,设置风险"警戒线",规定预警事项处理程序;要完善有关动员的基本法,把国家动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58.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必须狠抓“预案制定、按纲施训、优化队伍、信息动员”四个关键环节.不断提升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9.
为深化预备役部队作战运用研究,探索快速动员行动的内在规律,介绍了快速动员行动阶段划分,研究了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估指标体系;而后选用合理的隶属函数,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模型,对3个预备役单位进行实例评估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评估问题,能够发现其快速动员能力短板,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以不可观察算子实时位置预测为例进行兵棋对抗态势预测方法研究。训练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陆战场战术级兵棋不可观察算子实时位置端到端预测模型。对高维离散兵棋态势特征进行低维嵌入,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学习特征交叉,通过把兵棋地图的各个六角格视为单独的类,将算子位置预测转化为稀疏特征下的多分类问题,达到33.47%的top_1预测准确率,相较其他模型至少提高2.57个百分点,并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