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在我们十分敬仰的老总长粟裕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以寄托我们不尽的思念.粟裕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是新中国军事领率机关建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8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指导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局部战争中,有意识地从战略目标的选择、战争手段的运用、战争节奏的控制、战争进程的把握、战争范围和时间的伸缩等方面对战争规模和强度进行限制和约束,有效地控制了战局,防止了战争的扩大和升级.  相似文献   
83.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10位元帅依次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关于元帅军衔的评定问题,社会上的说法很多.  相似文献   
84.
作为动员准备与实施的神经中枢,国防动员体制是迅速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关键.我国的动员体制是借鉴苏联国防动员体制,继承我党革命战争动员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国际战略环境和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政府机构和军队编制体制的多次改革,国防动员体制也历经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85.
编者按:为了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的统一部署,我刊特约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组稿件载于"本刊特稿"专栏,从军事历史的角度研究和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和理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86.
钱南忠 《国防》2007,(4):34-3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形成了一整套激励与约束机制,这套机制在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这套机制中的许多内容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亟待重新构建完善.  相似文献   
87.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陪衬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促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和谐渗透,通过对规范图形或示意图的观察分析,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地解决。函数图像法是用图像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其优点是形象直观。函数的图像是学好函数知识直观形象的工具,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可以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另外函数图像是数形结合的有效载体,它以形为主,辅之以数,用于一类恒成立不等式的求解上,可谓另辟蹊径,别开生面,而使问题的解决别具一格。例1:设关于x的不等式(x-1)2相似文献   
88.
赵利 《环球军事》2009,(20):1-1
“举国逢盛世,阅兵壮国威”!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庆典,举世瞩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4次国庆阅兵,56个方队、上百架飞机、数百件新型主战装备,如滚滚铁流通过天安门广场,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大壮我军威、国威。  相似文献   
89.
1950年4月14日,人民海军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人民海军第一支部队驻地南京,华东军区海军启动筹备庆祝成立一周年暨军舰命名典礼;首都北京,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大会,在借用的协和医院礼堂隆重举行。新中国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满怀激情地向征尘未洗的各路人马郑重宣布:军委海军领导机关今天正式成立了!  相似文献   
90.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新港船舶重工举办以“歌颂祖国,赞美企业,畅想未来”为主题的首届员工文化艺术节,集中展示员工的才艺,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展示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集团公司成立10年以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