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改进型长二F火箭准确的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预订轨道。为什么科研人员会将它成为“全新的火箭”,这枚火箭到底有哪些新特点?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改进型长二F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接受了记者专访,介绍了这枚火箭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92.
《国防科技工业》2011,(1):40-40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现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从事水面飞行器(水上飞机,地效飞机、水陆两栖飞机)和浮空飞行器(载人飞艇,系留气球、遥控飞艇、对流层飞艇平台、平流层飞艇平台)等特种飞行器研究主机所。  相似文献   
93.
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环境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易对其进行高精度轨迹跟踪,提出一种滑模自适应鲁棒控制算法.系统整体采用内外环控制思想,将位置部分作为外环子系统,将姿态部分作为内环子系统,对两部分分别进行控制器的设计;通过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判断控制算法是否能够使系统最终达到渐进稳定;最后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此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4.
无人系统正在加速由专用化、单一化向通用化、标准化发展,多无人系统协同、无人-有人系统协同、无人系统集群等新型作战概念不断成熟。无人系统互操作性是提高无人系统联合作战能力的倍增器和推动无人系统系列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适应无人系统协同化、集群化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详细阐述了无人系统互操作性的概念内涵,从顶层规划、技术创新和能力验证三个方面分析了无人系统互操作性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针对跨域、多域无人系统互操作的等级模型,构建了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互操作性关键支撑技术体系,剖析了通用/开放体系架构、标准协议与模块化组件、自主能力评估验证、数据传输与数据策略等技术因素,并展望了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5.
《国防科技》2021,42(3)
无人系统正在加速由专用化、单一化向通用化、标准化发展,多无人系统协同、无人-有人系统协同、无人系统集群等新型作战概念不断成熟。无人系统互操作性是提高无人系统联合作战能力的倍增器和推动无人系统系列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适应无人系统协同化、集群化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详细阐述了无人系统互操作性的概念内涵,从顶层规划、技术创新和能力验证三个方面分析了无人系统互操作性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针对跨域、多域无人系统互操作的等级模型,构建了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互操作性关键支撑技术体系,剖析了通用/开放体系架构、标准协议与模块化组件、自主能力评估验证、数据传输与数据策略等技术因素,并展望了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6.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28(1):61-62
联合无人空战系统(J-UCAS)的一个变型产品计划于未来十年内进入海军服役。其能够发射更小的、一次性的无人飞机,专门用于侦察或干扰、攻击或引诱高价值的目标,例如敌人的防御工事。这种理想的从联合无人空战系统发射的攻击飞机专为低空作战而建造,并将“小到看不见或拦截不到”。如果发展起来,此种攻击型飞机将可能成为联合无人空战系统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目前仍用作高空飞行器的联合无人空战系统亦被期望能够对付地面目标。  相似文献   
97.
高空制导飞行器从母舱释放后,制导舱与仪器舱之间部分电气电缆处于热真空条件下工作。对此种特定条件下的电缆进行了载流量计算。理论计算表明,给定的电缆设计满足在热真空条件下正常工作要求。最后简略介绍了载流量试验。  相似文献   
98.
2012年12月12日,美空军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基地利用“阿里亚特-5”型火箭将X-37B型轨道飞行器发射入轨。这是该型飞行器第三次在轨飞行试验,也是2012年内的第二次飞行活动。X-37B作为美可长期在轨驻留和反复使用的新型无人轨道飞行器,具备广泛的军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
2012年12月13日,俄宣布因理论难题暂停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工作,与之相比,美军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飞虽然接连失败,但仍投入巨资,是美国军方的宠儿。那么这种能够‘天地自由往返1小时全球到达”的高超音速空天兵器俄罗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的,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何如今又要放弃呢?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与美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军备竞赛中,俄罗斯(苏联)制定了体系完备的长期发展规划,发展出了箭载和机载两大系列7款高超音速飞行器,其中上世纪60年代达到1.0~1.5马赫、70年代达到2.5~3马赫、80年代达到3~4马赫,几乎以每10年1马赫的速度循序渐进提升本国飞行器的速度。至上世纪90年代初,俄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飞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试验飞行器的国家,比美国整整早了10余年,并逐渐建立起了完备的发展体系。为抗衡美国于1959年试飞x15高超音速飞行器,苏联于1973~1978年、1980~1985年间分别进行了高超音速样机1、样机2的试飞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于1990年制造出x-90(Kh90、AS-19)机载型高超音速飞行器。该飞行器1995年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上首次亮相,原计划用于取代x-55空基巡航导弹。机长12米,翼展6.8~7米,发射高度7千米,飞高7~20千米,最大航速4~5马赫,最大航程3000千米,可携带2个战斗部。  相似文献   
100.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载人航天工程,是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典范。从神一到神十,它所走过的创新之路,成就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8年9月2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