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28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低信噪比条件下缓动点目标检测技术中候选轨迹的确定算法进行了讨论。首先,给出了计数积累和线性预测的一般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计数积累,线性预测和轨迹约束的候选轨迹确定以及实现检测的算法,最后是算法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 ,对作战目标进行最佳选择 ,并找出作战中的相互协同关系 ,这对计算机模拟与实际作战都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43.
RCS的计算是隐形设计技术的关键问题,也是获取雷达散射特征信号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就复杂目标的散射场的物理结构和复杂目标的精确建模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另外文中还综述了复杂目标RCS预估软件进展,得到如下的发展趋势:复杂目标电磁散射计算与计算机图形学精确建模相结合,完成从模型设计到电气特性的分析,最终实现利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实现电磁系统的三维仿真。  相似文献   
44.
在仿真中所有对抗识别的基础都基于一种通用的参考框架。同步离散事件仿真依赖于参考框架在时间上的固定点。异步离散事件仿真依赖于参考框架在模型空间上的事件点。这两种仿真方法都不能完全实现自主目标的仿真。使用参考框架的空间模板方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本文讨论了空间模板的概念并给出了实现方法。针对C^3系统中的传感器数据融合问题应用该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本文就Kohonen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其基本学习算法直接用于孤立字非特定人的语音识别时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对得到良好的映射圈和提高识别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高技术战场主要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价,拽地为我方对敌目标实施有重点的打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翟东来 《防化学报》1997,8(2):15-19
对两类问题地面化学爆炸声源实时识别,按Fisher准则设计线性分类器,采用理论训练、部分实验修正的方法建立判别函数系数,证明具有较强的分类能力。此外,它结构简单,计算,判别速度快,成本低,占用机时少。  相似文献   
49.
本文概述了非标准分析发展的简史,介绍了超实数系,导数的非标准表示,并举例说明了数学命题的非标准证明比标准证明更为简洁、直观。文章的后一部分介绍了loeb概率空间以及概率积分的*有限求和的表示,并指出概率论从本质上是初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0.
提出了一种通过坐标系移动,化原系中的大相对距离为新系中的小相对距离,以减小Hill方程在大相对距离时的模型误差的方法,即当拦截器的相对距离达到某一精度许可的值ρ_1时(定义ρ_1为精度控制参数,例如可取ρ_1=500km),以拦截器位置为原点,建立一假想的动参考系,将拦截器在原动系中的相对运动参数转换为新系中的相对运动参数(显然在新系中的初始相对距离),从而化大相对距离为小相对距离问题,提高Hill方程的描述精度。本文给出了方法的理论分析及两个计算机仿真实例,该法确可有效地减小Hill方程在大相对距离时的模型误差,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