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一种以基于火箭发动机和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的多模态火箭-双燃烧室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系统,并进行了性能分析研究。该飞行器在海拔10 km左右高度以0.8马赫的速度投放,在重力和发动机推力的联合作用下,能够在海拔5~8 km处加速到2马赫;然后加速爬升进入临近空间,发动机工作在引射亚燃或者双燃烧室亚燃模态下。可以根据实际选择高推重比、较低推进剂比冲效率的引射亚燃模态,或是较低推重比、高推进剂比冲效率的双燃烧室亚燃模态。最终飞行器加速到6马赫(26 km),进入双燃室超燃模态。针对空中发射模式和地面发射模式进行了轨道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加速爬升到6马赫(26 km)的过程中,空中发射模式相比较地面发射模式可以节省37%的推进剂;空中发射模式存在一个负的最优初始飞行角度使得剩余质量与初始质量的比值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2.
日-地(月)系统拉格朗日L1点及L1点附近的晕(Halo)轨道在"夸父"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对太阳实施持续观测.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找到了日-地(月)-探测器三者构成的圆限制性三体问题中L1点附近的周期晕(Halo)轨道,分析了轨道的特性.研究结果对"夸父"工程中的目标轨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快速设计月球卫星转移轨道的一种代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将圆锥曲线拼接法与历表相结合 ,快速设计月球卫星地月转移轨道的方法。此方法是一种无需轨道积分的纯代数计算方法 ,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 ,可用于月球卫星转移轨道的初步设计。将初步设计获得的参数作为精确设计的初值 ,能大大缩短精确轨道设计参数的时间。  相似文献   
74.
月球探测器月面软着陆制动轨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月球探测器垂直接近月面情形下,制动方案选择和轨道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5.
研究柱面上一类微分方程在不同扰动下的动力学行为。应用Melnikov方法确定出系统产生浑沌及次谐波分枝、超次谐波分枝的某些充分条件,并讨论了从分枝进入浑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
首次给出了风洞中加热圆柱涡脱落受加热功率控制的热线测量结果。实验表明:当Re>Re_c时,加热使涡脱落频率f下降,甚至完全抑制涡脱落;加热使涡脱落处于临界状态时,其涡脱落频率f_c与来流风速U成正比;加热可影响圆柱绕流的涡脱落模式,使热线功率谱的单峰变为双峰。  相似文献   
77.
载人火星任务气动捕获段轨道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载人火星探测任务为背景,建立了气动捕获段轨道的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满足任务要求的约束条件,求解了进入走廊,并分析了相关参数对轨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与序列二次规划相结合的串行优化策略,分析了通过侧倾角控制可达的航程范围。研究表明,气动捕获相对于直接减速入轨在能量需求上有显著优势,且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载人火星飞船入轨方式。  相似文献   
78.
科学目标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愿,更是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探月的确很困难,我们的道路还很漫长,必须一步一步走。  相似文献   
79.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航天事业的成就,决不是一两个人干的,也决不是几个人干的,而是航天战线所有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全力支持的结果。比如我们的探月工程,直接参与工程的有500多个班组,总  相似文献   
80.
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一声"点火"号令,"长三甲"火箭托举"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踏上奔月旅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工位成为我国实施探月工程的起点,将在航天发展史上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