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新型电致发光材料——导电聚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钐  李银奎 《国防科技》1996,17(4):30-33
导电聚合物制成的发光二极管(LED),以其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实现红黄绿兰橙多色发光。可溶性导电聚合物制成的一种挠性发光二极管,在成锐角弯曲状态下的仍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子注入和电子束等物理方法,对PTFE、KPVC、PMMA等聚合物材料进行了抗静电改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改性工艺,可以得到优良的抗静电材料。本文对离子注入和电子束的抗静电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择最佳改性工艺条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民转军技术     
, 《中国军转民》2012,(11):79-79
特种工程塑料聚醚砜(PES)树脂、改性料及制品 关键技术参数或产品性能: PES是一种非结晶型热塑性聚合物,密度为1.37g/cm3,其主要特性如下: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封装光纤光栅动态声压增敏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对先纤光栅圆柱型封装结构的动态声压增敏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为使光纤光栅的应变均匀一致,光栅应放在正中间位置,且封装材料应足够长.在动态声压作用下,聚合物的泊松比越小,聚合物的杨氏模量越小,光纤光栅的动态声压的灵敏度越高.随着聚合物外径的增加,光纤光栅的动态声压的灵敏度逐步提高.但当封装聚合物的外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PU/EP IPN)的合成原理、动力学、相分离以及形态和性能,并介绍了PU/EP IPN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全氢聚硅氮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氢二氯硅烷氨解法合成了氮化硅陶瓷先驱体全氢聚硅氮烷,并用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热重、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先驱体低聚物的分子骨架为[SiH2NH]n,数均分子量为106,重均分子量为178。固化后的先驱体在氮气下1000℃裂解转变为棕色粉末,陶瓷产率78wt%。将陶瓷产物在氮气下1400℃处理后,其主要成分为α-Si3N4,并含有少量富余硅,化学经验式为SiN1.036O0.060C0.028。陶瓷产物在氮气下1600℃处理后的X射线衍射谱图表明,游离硅已基本消失,α-Si3N4衍射峰加强,但是没有观察到从α-Si3N4到β-Si3N4的相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制备了密度为0.3g/cm^3的环氧树脂改性PU硬泡,并对其进行了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测试。研究表明,PU硬泡的强度和模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同时,从PU硬泡泡孔结构及互穿聚合物网络入手初步分析了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胞外聚合物作为生物絮凝剂,开展胞外聚合物复合絮凝剂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是胞外聚合物最主要的成分,多糖次之,腐殖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最低;胞外聚合物含有大量带负电荷的官能团,单独投加胞外聚合物不能有效絮凝和吸附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聚合氯化铝混凝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优于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药品较优投加质量浓度为70~80 mg/L.胞外聚合物和聚合氯化铝复合使用能提高对细小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增强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体的能力,降低聚合氯化铝的质量浓度.胞外聚合物复合絮凝剂的较优配方: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为5 mg/L,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为60 mg/L.  相似文献   
19.
以污泥龄(SRT)为10 d和30 d的2组A/O-SBR反应器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SRT对污泥絮体中磷酸盐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絮体中的磷主要分布于胞外聚合物(EPS),EPS磷占污泥絮体磷总质量的69.45%~73.36%。正磷酸盐(PO3-4-P)、低分子量聚磷酸盐(LMW Poly-P)和高分子量聚磷酸盐(HMW Poly-P)是污泥絮体磷的主要形态。高SRT(30 d)污泥絮体EPS磷含量明显大于中SRT(10 d),表现为前者较后者有更高的PO3-4-P和HMW Poly-P含量,对应着高SRT(30 d)污泥絮体较中SRT(10 d)有更高的磷含量,前者约为后者的1.37倍。厌氧/好氧反应过程中,中SRT(10 d)污泥絮体EPS磷的厌氧降低量和好氧升高量分别为高SRT(30 d)的1.35倍和1.46倍,主要归因于前者的PO3-4-P和HMW Poly-P较后者有更大的厌氧降低量,而PO3-4-P,LMW Poly-P和HMW Poly-P较后者有更大的好氧升高量,对应着中SRT(10 d)污泥絮体较高SRT(30 d)有更强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能力。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手性化合物分离的背景及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手性拆分方法,重点阐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阐明了发展分子印迹技术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巨大的潜在前景,及在防化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