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FeCl3-超滤工艺进行了处理实验室条件下低温低浊水的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投加量的FeCl3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超滤膜运行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3-超滤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的适宜投量为8mg/L,膜出水浊度小于0.2NTU,CODM。小于2.5mg/L,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7.35%和51.66%,且超滤膜运行状况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解决餐饮废水中乳化油分离处理这个技术难题,采用化学破乳法对餐饮废水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化学试剂的最佳质量浓度,并通过复配实验总结出最佳复配组合.结果表明:小分子醇类的质量浓度越大,醇类单链越长,则破乳作用越显著,加入正丁醇至总体积分数为4%有较好破乳效果;少量添加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可以提高除油效果,但用量过高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质量浓度为100~200 mg/L较为适宜;金属离子所带的正电荷越高,破乳效果越好,选择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CaCl2较为适宜.根据复配实验可知,同时加入正丁醇至总体积分数为4%和CaCl2质量浓度为150 mg/L,可以取得更好的组合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催化氧化-陶瓷超滤膜联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池塘水。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加药量0.5 g/L、回流比85%、曝气量5 L/min、跨膜压差0.15 MPa、膜面流速2 m/s。通过该工艺与絮凝剂-陶瓷超滤膜工艺连续运行对比试验发现,该工艺可在一定程度改善膜污染状况,提高产水率,但在出水水质上略有欠缺。  相似文献   

4.
以吸附后溶液中Cr3+质量浓度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为目的,采用搅拌动态吸附的方法,研究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值对吸附的影响,考察沸石粉对Cr3+深度吸附的条件。实验发现,在沸石粉投加量为1g/L的前提下,吸附时间为2h、温度为55℃、pH值为4~5时分别达到较好吸附效果。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深度吸附条件为:投加量1g/L、吸附时间2h、吸附温度35℃、pH=5,此时去除率达到99.7%。对深度吸附条件进行验证,发现在此条件下可以将Cr3+溶液的质量浓度由0.1mg/L降低至0.03mg/L;最后通过实验得出沸石粉对Cr3+的饱和吸附量为79.93mg/g。  相似文献   

5.
采用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氧化预处理,研究了垃圾渗滤液的初始pH、药剂投加量、药剂投加比例和反应时间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和生化性能的影响,得到Fenton法提高垃圾渗滤液生化反应效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3.0,n(Fe~(2+))/n(H_2O_2)=1/4,H_2O_2投加量为8~9mL/L,反应时间1~2h,低速搅拌。经实验表明:采用最佳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后,垃圾渗滤液COD为6 600mg/L,COD去除率达到60.8%,生物处理反应负荷降低;BOD5/COD值增大到了0.42,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反应活性得以增强,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
应用响应面法分析磁絮凝减缓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和工艺效果。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以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和磁化时间为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分析了3个因素对膜污染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C投加量和磁粉投加量以及磁粉投加量和磁化时间之间对延缓膜污染的协同交互作用显著。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误差小,可用于磁絮凝-膜过滤工艺条件的预测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聚合硅酸硫酸铁(PFSS)是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它是结合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两类絮凝剂的优点所开发的一类新型絮凝剂。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采用一步法生产工艺,以FeSO4·7H2O和Na2SiO3·9H2O为原料来制备聚硅酸硫酸铁(PFSS)絮凝剂。在制备试验中,主要考察了Si/Fe比值、聚合时间、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对其絮凝效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与聚合氯化铝(PAC)对不同浓度的煤泥水的絮凝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聚硅酸硫酸铁比聚合氯化铝有更好的絮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饮用水长期水质变化与应用研究。试验用水为嘉陵江水和池塘水,分原水和常规处理后水、在加与不加消毒保鲜剂的条件下进行贮存试验。池塘水贮存试验期从11月14日至次年8月2日,用氯制剂和碘制剂作消毒保鲜剂;嘉陵江水贮存试验期从1月4日至同年11月13日,用氯制剂作消毒保鲜剂。试验结果表明:原水浊度、COD和细菌指标随贮存时间增加而降低。经10d站存,浊度可由15NTU降至1.5NTU;COD在12d内由17.6mg/L降至5mg/L;细菌总数由进水时的825个/mL降至2个月后的8个/mL。不同消毒保鲜剂对站水水质影响不同:水中加碘,水面会出现灰黑色膜,有霉臭味,水中加氯,水质清澈无异味,保持浓度在0.05mg/L至2.0mg/L之间。在自然条件下,可使贮水在至少6个月以内不会变质,Ames试验为阴性,饮用此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由于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阴离子交换能力,使其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了物质的量比不同的Ni Co Fe三元金属基LDHs,通过XRD、FT-IR、SEM、BET等一系列表征,研究了吸附时间和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Ni~(2+)、Co~(2+)、Fe~(3+)物质的量比为1∶3∶1时,其吸附性能优于其他NiCoFe-LDHs,在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有效吸附率达到了93%。吸附测试数据表明,甲基橙质量浓度较低时,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质量浓度较高时,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由此推测吸附过程可分为表面单层吸附与层间阴离子交换两个阶段,且吸附过程由化学吸附控制。通过计算得出单层Ni_1Co_3Fe_1-LDHs对甲基橙的饱和吸附量为460.83 mg/g,因此NiCoFe-LDHs可作为去除水染料污染物的良好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
陶瓷微滤膜直接过滤去除水中浊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微滤膜技术是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是生产低浊度和生活饮用水。对陶瓷膜去除原水中浊度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去浊效果;研究了膜通量和出水浊度与进水浊度、膜通量和出水浊度与运行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膜通量随原水浊度的升高和过滤时间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但陶瓷膜去除500~4000NTU原水的浊度有良好的效果,其出水浊度小于0.2NTU。  相似文献   

11.
国外超低压反渗透膜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低压反渗透是一项发展十分迅速的膜技术。国外对超低压反渗透膜去除污染物的机理、膜的性质和特征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超低压反渗透膜主要根据其所带电荷的极性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超低压反渗透的脱盐率比纳滤高,所需的压力比反渗透低,能够有效地从原水和废水中去除盐类、三致物质生成势、重金属、色度和微生物等。该技术在地表水、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合营养物质废水和地下水等的净化处理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提高超低压反渗透膜的抗氯、氧等氧化剂的性能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非均相fenton催化反应中溶液初始pH过低的缺点,开展了pH=5时Fe3O4/H2O2体系催化氧化去除水中4-氯酚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铁氧化物为纯Fe3O4,具有反尖晶石八面体结构。纳米Fe3O4能够高效催化H2O2分解氧化水中的4-氯酚,反应180 min后4-氯酚的去除率达到96.8%。当催化剂投量小于2.0 g/L,4-氯酚的去除率随着催化剂投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催化剂投量大于2.0 g/L,去除率会随着投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H2O2投量的增加,4-氯酚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溶液的初始pH对4-氯酚的去除影响较大,pH越低,去除速率和效率越高。重复使用5次以后,纳米Fe3O4仍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基质分别为葡萄糖和复合碳源的2组SBR反应器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质类型对活性污泥絮体中磷形态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絮体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IP)的形式存在,且IP主要以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的形式存在,絮体中的IP主要分布于胞外聚合物(EPS)中。污泥EPS总磷(TP)含量变化主要源自其IP含量的变化,EPS中IP含量变化主要源于其NAIP含量的变化,由此可认为EPS中的NAIP在胞外除磷中起重要作用。基质类型影响细菌细胞和EPS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性能,以复合碳源为基质污泥细菌细胞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性能约为以葡萄糖为基质细菌细胞的3.57~3.73倍,前者EPS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性能约为后者的1.63~1.72倍。  相似文献   

14.
研究指出小型管道混凝过程可看作一种典型的活塞流反应器。整个管道混凝动力学机理分凝聚、絮凝和亚沉降三个阶段。根据对管道内水力条件的分析,发现速度梯度G值的沿程变化,更有利于管道内混凝过程的完成。同时,对混凝剂的投加选择也是保证管道混凝过程充分实现的重要因素。混凝剂在水中能否迅速均匀混合,直接反映出混凝效果的好坏。但目前管道内混凝效果的评价仍以传统的G值和GT值为控制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进行选择性富集培养,从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株菌,命名为Phe0901和Phe0902。在32℃、pH值为7.0、200r/min摇床振荡培养72h,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2菌株培养液中苯酚含量,结果表明2株菌均能彻底降解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苯酚培养液,即Phe0901和Phe0902为苯酚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初步确定Phe0901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成员;Phe902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成员。在不同温度下用比浊法探讨降解菌株的生长情况,在不同pH值下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降解率,结果表明在32℃、pH值为7.0~7.8时适宜Phe0901的降解,Phe0901培养44h能彻底降解1000mg/L的苯酚;在32℃、pH值为7.0时适宜Phe0902的降解,Phe0902培养70h能彻底降解1000mg/L的苯酚。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重庆大学城空气质量国控点实时发布的颗粒物污染监测数据,对PM_(10)和PM_(2.5)达标情况、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未来的变化。结果表明:重庆大学城PM_(10)日均质量浓度为0.006~0.283 mg/m~3,均值为0.075 mg/m~3,超标率为4.7%;PM_(2.5)日均质量浓度为0.005~0.193 mg/m~3,均值为0.052 mg/m~3,超标率为15.4%。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955 9~0.987 9),全年β值(ρ(PM_(2.5))/ρ(PM_(10)))为0.333~0.940,均值为0.697。高β值和降雨对PM_(2.5)清除显著说明:重庆大学城PM_(2.5)二次污染所占比重较大,且PM_(2.5)的前体物为易被降雨清除的物质。2016年重庆大学城PM_(10)和PM_(2.5)日均质量浓度均值较2015年分别下降8.9%,5.6%,预计未来PM_(10)和PM_(2.5)日均质量浓度降幅将变小甚至出现增加现象,而重污染天数将减少且程度也会减轻。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温度、pH、Fe3+质量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对喷气燃料中特征微生物——枝孢霉菌生长的影响,为喷气燃料中枝孢霉菌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在500 nm波长处,测定了不同浓度枝孢霉菌菌液的OD值,得出其浓度与OD值线性相关,且相关性大于99%。经生长特性试验,表明枝孢霉菌在24~40℃生命力较强,在32℃生长最为旺盛,低温和高温枝孢霉菌几乎停滞生长,高温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 H为3~11,随着pH增大,生长速度先加快随后减慢,最适宜生长的p H为9;Fe3+质量浓度为0~200 mg/L,随着Fe3+质量浓度增大,枝孢霉菌生长趋于旺盛,即Fe3+能促进枝孢霉菌的生长。所以,监测和控制储罐中温度和pH,减少储罐和管道腐蚀,是预防和控制喷气燃料中枝孢霉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测量活性污泥中K,Ca,Mg,Fe,Al 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超声波分散污泥絮体为基础,提出了封闭回流消解/ICP-AES测量活性污泥金属元素的较优方法和程序。封闭回流消解过程中,先在1 m L超声波处理后的污泥样品中加入3.5 m L HNO3,于125℃消解35 min,然后加入0.5 m L H2O2,进一步消解10 min,保证ICP-AES测量污泥中K,Ca,Mg,Fe,Al含量时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其加标回收率为96.8%~104.6%,相对标准偏差≤4.3%。封闭回流消解/ICP-AES测量活性污泥金属元素具有操作简单、用酸量省、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超滤技术对颗粒物和微生物去除效果的优越性和持续性,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给水处理。然而,膜污染问题影响了超滤膜的应用,在介绍超滤应用于给水处理现状的基础上,从颗粒物/胶体、有机物和微生物3个方面分析了超滤膜污染的主要成因,总结了控制膜污染的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DS),研究了正向渗透(FO)除硼过程中汲取液种类与浓度对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以及除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汲取液溶质浓度增大,水通量呈非线性增加且增加幅度逐渐减小,KCl汲取液对应的水通量随溶质浓度的增长率高于MgCl_2汲取液;反向溶质通量的增长规律与水通量的变化规律相似,KCl汲取液对应的反向溶质通量远大于同浓度MgCl_2汲取液;KCl汲取液的FO过程对硼的截留率大于同浓度MgCl_2汲取液;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的正向渗透均能将含硼水中硼的质量浓度从5 mg/L降低至0.5 mg/L,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硼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