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关宇  徐勇  赵斐  胡澄 《军事通信技术》2012,(3):45-47,62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斩波调制技术改进运算放大器芯片设计的新方案,改善了放大器的低频噪声性能;在输入级运用端到端差分结构,使共模输入电压范围逼近满幅。芯片采用0.35μm高压深阱CMOS工艺,噪声隔离性能更好。器件总静态电流11μA,输入1kHz信号时,输出信号总谐波失真(THD)0.01%,优于以往同类芯片。  相似文献   
32.
经济动员准备是纯公共物品,政府在进行经济动员准备过程中必须贯彻投入-产出原则。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既定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动员准备的适度规模是政府追求的目标。经济动员准备规模的选择与控制,必须在理论上确立两个重要概念:经济动员准备内边界和外边界。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了经济动员准备内边界和外边界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33.
火炮内弹道性能直接决定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和首群覆盖率,为提高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射击效果,补偿因烧蚀磨损造成的内弹道性能下降,在分析火炮烧蚀磨损内弹道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烧蚀磨损的滑膛坦克炮内弹道数学模型和基于MATLAB/Simulink的内弹道仿真模型。对滑膛坦克炮内弹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烧蚀磨损情况下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变化曲线,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仿真结果可为磨损火炮的内弹道性能修正提供参考,同时,基于Simulink的内弹道仿真模型的建立更有利于后续模型的工程化应用,可实现与硬件设备的紧密结合,为烧蚀磨损火炮内弹道性能的研究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
本文主要介绍小数分频频率合成器技术及其发展,重点研究∑-△调制小数分频频率合成器。  相似文献   
35.
针对具有反作用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和气动舵两类控制机构的再入飞行器,提出一种基于脉宽脉频(Pulse-Width Pulse-Frequency,PWPF)调节器的最优控制分配方法。将RCS的输入信号转化为连续变化量,RCS与气动舵的控制分配问题被描述为二次规划问题,并采用有效集方法对其求解。采用离散法和PWPF调节器将优化结果转化为RCS的开关机状态。与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相比,连续二次规划问题更容易求解,计算速度更快。通过对二次规划问题的重构,该算法能有效地应对故障情况。  相似文献   
36.
ALE是HF通信的重要环节、网络化的基础。本文分别介绍2G-ALE、AQC-ALE和3G-ALE的链路建立协议、信息协议、信号结构、调制解调波形、ALE控制与管理功能、探测与信道选择。经分析比较可察觉HF链路的建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电传动装甲车辆运行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脉振高频注入法进行转子位置辨识的轮毂电机控制策略。在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和弱磁控制的基础上,将位置辨识算法运用到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机起动加速阶段和转矩突变等工况下,该算法能够准确辨识出转子位置和电机转速,与使用传感器来获得转速的方式比较,基本能获得相同的控制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装甲车辆可靠性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研究弹丸被甲材料对枪械射击的影响,分别用H90铜被甲弹和覆铜钢被甲弹进行射击实验,试验得到了不同弹药对应的枪口初速、100 m处射击精度;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弹丸挤进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可得出结论:弹丸被甲的材料不同而使其对应的挤进压力不同,导致内弹道计算结果的不同、弹丸初速与转速出现差异,为步枪精度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以烧蚀火炮的阳线磨损曲线和一种挤进压力计算方法为基础 ,建立了考虑弹带挤进过程的内弹道模型。该模型可对不同磨损程度的火炮进行内弹道计算 ,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炮内弹道性能随内膛磨损程度不同而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