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石瑶 《中国民兵》2020,(1):16-17
“优化改善部队兵员结构,从源头上提高兵员质量,为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断引导青年学子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无疑南开大学的国防教育为我们高校做出了现实好样子,在全市50多所高校学子和驻津部队官兵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接受记者采访时,天津警备区政委李军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从硕士女兵阿依古丽,再到“南开八学子”在军营淬炼成钢,携笔从戎的故事不断激励着大学生的报国热情,南开大学连年有数十名大学生踊跃参军报国,掀起的莘莘学子参军热潮,一直热度不减、温度不降。  相似文献   
22.
王鑫 《中国军转民》2023,(12):77-78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组织领导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发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弘扬了艰苦朴素的中华民族优良作风,是党长期以来在革命斗争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与精神结晶,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可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完善教材体系,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延安精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搭建校内外思政教育联动平台等方式,可加强延安精神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3.
郝苗 《中国军转民》2023,(20):106-107
随着考研考博热的持续升温,学历内卷化形成了一种无处释放的社会压力与升学焦虑,对于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影响。文章从学历内卷化的内涵以及形成的原因出发,探究学历内卷化背景下高校如何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学生破除学历内卷化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助力新一代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4.
积极开展精准有效的就业观教育促进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通过对9所新疆高校1662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就业观方面: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认知较为模糊,职业认知趋向自我实现型,社会认知盲目乐观;返乡就业意愿不强烈,就业期望过高,过分追求稳定;计划疆外就业创业意愿比例较大,就业意向单位以稳定性单位为主,自主创业意识尚未成熟,选择升学深造学生比例较大。就业观教育方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尚不明确,职业生涯课程效果参差不齐,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类课程尚未实现全覆盖,就业指导类课程效果参差不齐,就业指导服务形式内容单一,同时还发现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精准服务尚未全覆盖。因此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观教育格局,推动就业观教育内容与形式推陈出新,提高就业观教育指导服务精细化程度,促进就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以期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观教育。  相似文献   
25.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立足于新媒体的兴起和高校传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要求,全面阐释高校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应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对促进高校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核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雷锋精神以其基本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梦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大学时期也是塑造青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更好地利用高校这个重要阵地去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如何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充分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为重要。通过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内涵以及新时代高校传承与弘扬雷锋精神的必要性,提出高校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可行途径,能够更好地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更好地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效地践行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27.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主体 ,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设稳定的校园秩序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 ,应是学生管理干部不断研究、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8.
试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对普通高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取得很大成绩,使高等教育的规模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质量与效益也同时大幅度提高。1999年开始的连续几年高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高等教育"快速步入"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但同时也使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对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检验指标,以及对高校社会适应性的检验指标,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校毕业生大幅度增加的双重压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日显重要,建立一支高水准,高效率的就业指导队伍成为高校建设中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9.
针对成人学生特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除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各普通高校也都在挖掘潜力、创造条件、扩大招生、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并分别形成了一定规模。积极而慎重地做好成人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是我们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0.
士兵是强军之本,制胜之源,打赢之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高素质兵员.高校毕业生是高素质青年的主体,也是今后征兵的重要兵源.然从近几年征集情况看,高校毕业生入伍的积极性不高,每年应征数量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