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91.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type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a firm's responsive pricing and responsive production strategies under imperfect demand updating. Demand has a multiplicative form where the market size updates according to a bivariate normal model. First, we show that both responsive production and responsive pricing resemble the classical pricing newsvendor with posterior demand uncertainty in terms of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and first‐stage decision. Second, we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responsive production is sensitive to the first‐stage decision, but responsive pricing is insensitive. This suggests that a “posterior rationale” (ie, using the optimal production decision from the classical pricing newsvendor with expected posterior uncertainty) allows a simple and near‐optimal first‐stage production heuristic for responsive pricing. However, responsive production obtains higher expected profits than responsive pricing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is implies that the firm's ability to calculate the first‐stage decision correctly can help determine which responsive strategy to use. Lastly, we find that the firm's performance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parameter uncertainty coming from the market size, total uncertainty level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but is sensitive to uncertainty originating from the procurement cost and price‐elasticity.  相似文献   
692.
杨荣芳  周惠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30(4):114-116,120
为了避免靶场光学测量数据异方差性导致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非有效、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和模型的预测失效问题,采用了图形分析、Goldfeld-Quandt和Breusch Pagan Godfrey方法检验光学测量数据异方差性,并针对光学测量数据的异方差性提出分段加权最小二乘修正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对某设备方位角测量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取得了残差平方数据、G-Q检验统计数据、BPG检验统计数据和分段加权最小二乘BPG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应用图形分析法对光学测量数据进行异方差性检验最直观和简捷,适合存在明显异方差性的检验,G-Q检验法不适用光学测量数据的异方差性检验,BPG检验理论完整且适合光学测量数据的异方差性检验,分段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有效合理,消除了异方差性对回归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3.
在制定武器装备试验鉴定方案时,厂家和部队双方很难协调生产方风险α、使用方风险β和试验成本之间相矛盾的问题。提出的一体化试验鉴定方法,引用F分布构造的统计量,根据试验具有继承性的特点,充分结合先验数据与现场试验数据对产品进行鉴定,证明了2类风险α、β与现场数据样本量n、先验数据样本量m等参数间的内在联系,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一体化试验鉴定方法对应的各参数间量化数值表。  相似文献   
694.
2002年巡航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2年为背景,回顾了美、俄等国在对巡航导弹防御系统研究上所做的工作。通过对已研型号积极进行巡航导弹拦截试验,在研型号想方设法提高其反巡航导弹等能力,积极探索新概念武器提高反巡航导弹的能力,指出通过不断努力和开发,对巡航导弹的防御必将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95.
针对现有修后试验设备的不足,以柔性装卡、自动控制为设计思想,介绍了通用装备机械部件试验系统的设计过程。该试验系统采用1套柔性支架可完成多种车型、多种机械部件的试验,实现了机械部件操纵的集中控制,提高了试验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96.
基于三维集成电路技术实现的三维静态随机存储器,其电路中使用了大量的过硅通孔。目前过硅通孔制造工艺尚未成熟,使得过硅通孔容易出现开路或短路故障,从而给三维静态随机存储器的测试带来新的挑战。现有的过硅通孔专用测试方式虽然能够探测出过硅通孔的故障,但需要特定的测试电路来实现,这就增加了额外的面积开销,同时加大了电路设计的复杂度。因此,提出一种使用测试算法来探测过硅通孔开路故障的方法。在不增加额外面积开销的情况下,通过内建自测试电路解决三维静态随机存储器中过硅通孔的开路故障检测问题。结果显示,该过硅通孔测试算法功能正确,能够准确探测到过硅通孔的开路故障,并快速定位过硅通孔的开路位置。  相似文献   
697.
《防务技术》2020,16(5):980-987
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 (TRIP) steel possesses high strength and formability, enabling the use of a thinner gauge material and allowing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omplex shapes. In this research, we measured the effect of bending temperatur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air-bending springback angle of TRIP steel at temperatures from 25 to 600 °C. Real-time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for pre- and postbending analysis. As the prebend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25 °C to 600 °C, the retained austenite (RA) volume fraction decreased, and the RA transformed to bainite at temperatures above 400 °C. The springback angl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ebending RA volume fraction, with the smallest springback angle achieved at 400 °C. Additionally, the springback angl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ending angle, because the RA transformation ratio contributed to increased strain hardening. Further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RA became elongated in the tension direction as the bending temperature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698.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弹道特性主要受滑翔段初始状态和飞行器控制律影响。在飞行器控制律确定的情况下,研究了滑翔段初始状态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弹道特性的影响规律。按照滑翔弹道的不同形式,在纵向平衡滑翔条件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飞行器状态变量的解析式,结合平衡滑翔条件分析平衡滑翔弹道滑翔段初始状态的唯一性;在纵向跳跃滑翔条件下,构建弹道性能评价指标,利用群智能算法,寻找弹道性能最优时的滑翔段初始状态。利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分别对两种滑翔弹道的滑翔段初始状态进行敏感性分析,初始状态中初始速度对弹道特性的影响最大。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初始状态唯一性与最优性的分析,可为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弹道设计、弹道跟踪、轨迹预测和轨迹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99.
以火箭发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56°射角工况下发射过程中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创新点在于确定发射过程中动态载荷的加载方法,即首先根据发射系统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迎气面上试验测量点的具体位置,然后测得燃气射流冲击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并对试验测得数据进行处理,最后推导冲击压力对于径向距离的直线公式。所采用的冲击压强分析方法为研究其他武器系统受燃气射流冲击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0.
远距离支援干扰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分析远距离支援干扰实施及对被试雷达性能影响,首先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推导了靶场试验中检飞航次数的数学模型,然后研究了基于干信比的干扰机飞行航路设计原则,最后通过仿真分析,给出了试验样本数与发现概率和置信区间的关系,讨论了不同航路点上到达被试雷达的干信比和对被试雷达性能的影响,解决了靶场抗干扰试验中试验样本数及试验航路设计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