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坦克模拟车驾驶实时控制系统是坦克(分队)作战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科研实践,基于Visual C 语言,着重从系统设计原理、系统实现、系统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完成代码编写与硬件接口的联接.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对驾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且能够逼真地实现对坦克模拟车的驾驶模拟,系统中所创建的类经过重用,也可以在其他坦克模拟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中使用,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主驾驶技术许多相关技术可以应用到车辆主动安全中去.文章阐述了一些主动安全的基本概念,并讨论了主动安全技术在军车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强柱形战斗部轴向威力,在无壳柱形战斗部底面布置单层离散的预制破片。开展圆柱形TNT装药驱动轴向预制破片飞散试验,获得预制破片的最大初速、飞散角等特征参数;运用LS-DYNA软件对装药驱动预制破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阐述预制破片群飞散过程;对装药驱动整体平板理论计算公式进行改进,获得预制破片的最大初速。结果表明:破片初速理论计算结果、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随着与装药底部中心距离的加大,破片初速、径向飞散角分别近似呈“抛物线”减小、增大;试验实测、理论计算得到的破片最大初速值超过2500 m/s,试验实测的径向飞散角最大约为22°,而周向飞散角则普遍较小,均值在5°以内。  相似文献   
4.
三通是管道机器人经常遇到的典型障碍之一,克服该障碍的能力用管道机器人在三通处通过性来描述。文中提出一种描述差压驱动式管道机器人三通通过性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由一组组合约束构成。通过对约束方程的分析讨论、与管道机器人弯道通过性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管道机器人在三通处的姿态、单元体的几何尺寸、行走轮结构形式对其通过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提出数学模型是管道机器人三通自主行走控制策略设计和相应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发动机台架上,通过控制发动机冷却水温度、油门开度、负荷、运转时间等模拟车辆起动、怠速、预热、起步、工作水温等5种工况,对节油驾驶操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辆怠速超过1 min时,应熄火;车辆预热可采用中低转速,但严禁乱轰油门;车辆起动后,经短时间预热即可起步,低速低负荷运行至冷却水温度达到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6.
一种用于ESD测试的PLC单轴运动控制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制了一种以可编程控制器 (PLC) 作为控制单元的单轴控制台。这种单轴控制台有效控制了静电放电(ESD) 模拟器空气放电电极的运动状态, 为ESD测试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并与手持放电方式进行了实验比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Win95虚拟设备驱动程序、WinNT内核模式驱动程序与Win32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与结构特性.讨论在不同Windows开发平台下设备驱动程序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8.
减小两栖车辆水上行驶阻力的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两栖车辆水上行驶阻力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形状阻力和兴波阻力对水上行驶速度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并对其可行性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某型军用履带车辆行驶强化试验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型履带车辆为例,通过建立其虚拟样机,构造虚拟数字路面,进行履带车辆强化行驶试验仿真,获得零部件载荷时间历程。基于仿真结果,利用有限元与疲劳寿命分析软件,计算车辆零部件的疲劳寿命,再通过比较分析获得履带车辆在几个典型路面下的强化系数。研究结果对于新型履带车辆的开发及现役履带车辆维修保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电磁同步线圈驱动器工作原理,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驱动线圈的三维模型。在不同结构的驱动线圈的驱动下,分别对电枢所受电磁力进行仿真,得到电枢在不同情况下的受力变化规律;在加载情况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对比不同结构的驱动线圈对电枢的作用力,得出2层驱动线圈对电枢综合作用效果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