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体外免疫技术制备鼠单克隆抗体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从亲溶酶体细胞的消除、淋巴因子、血清、抗原、产生抗体类型及体外免疫监控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体外免疫制备鼠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复杂系统测试优化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克隆选择算法的测试选择方法.该方法针对测试选择问题的具体特点,对基本克隆选择算法进行了以下改进: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进行抗体编码,选用加性分段函数形式构建亲和度函数,利用混沌搜索优化初始种群的生成方式,并引入免疫网络的抗体抑制操作对抗体种群进行预处理.最后,以某实际系统为例进行了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搜索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可有效解决复杂装备系统测试性设计中的测试优化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免疫FNN算法的加热炉炉温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复杂钢坯加热过程,提出了一种免疫克隆进化模糊神经网络(ICE-FNN)控制算法。首先根据现场样本数据建立过程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FNNC)规则优化算法,确定FNNC的最佳规则数;最后由FNNC的规则优化所得参数构造初始种群的一个解,采用免疫克隆进化(ICE)算法对FNNC参数优化。该算法具有全局寻优和局部求精能力,仿真结果证实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空战目标分配问题,在以优势函数为空战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隆选择原理的目标分配算法,并引入混沌算子,增强了算法中个体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减少算法的盲目性,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根据克隆选择原理,分析了算法的编码方式、克隆选择算子对算法的影响,给出了算法的流程。最后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寻找合适的连续变量三体纠缠源,并利用它来讨论连续变量的三体纠缠交换过程,使得没有任何相互作用的遥远的三体之间产生纠缠;同时研究纠缠态的量子远距离克隆过程,从而使连续变量纠缠态的1对纠缠模被远距离克隆成2对纠缠模,实现纠缠性质的远距离克隆。  相似文献   
7.
支持多剧情并发执行的仿真克隆中间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仿真克隆可以提高分布式离散事件仿真的效率和并行性,方便快捷地对仿真中的多种可能性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介绍仿真克隆的相关概念,分析HLA环境下封装式仿真克隆中间件的不足,提出并设计一种支持多剧情并发的拦截式HLA仿真克隆中间件,讨论基于该拦截式仿真克隆中间件的HLA仿真成员体系结构,并对联邦成员的时间延迟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松耦合结构使联邦成员产生的时间延迟是有限且基本稳定的,基于拦截式仿真克隆中间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求解空间优化问题已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设计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人工免疫空间优化模型框架,开发基于插件技术的优化工具软件,丰富空间优化决策支持的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从空间优化问题的基本特点和计算需求出发,定义了面向空间优化问题求解的克隆选择优化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插件-宿主平台"结构设计了人工免疫智能空间优化平台的总体架构,定义免疫算子插件与空间优化问题应用插件开发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平台的架构和功能设计充分考虑了计算平台的开放性和扩展性,通过平台标准接口的功能扩展可实现对不同类型空间优化问题的求解。空间优化问题研究者或政府决策部门无需关系人工免疫优化方法的具体内涵即可基于本平台完成其具体空间优化决策支持任务。  相似文献   
9.
采用MA104细胞系培养和T载体克隆技术,在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4基因序列中设计合成引物,经过PCR扩增后将特异性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对获得的轮状病毒重组质粒标准品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利用常规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获得的重组质粒标准品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指标的检验。结果表明,将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和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为-4.015,R2=0.991);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分析表明,85.8℃的PCR产物是轮状病毒VP4基因序列的特异性产物,该标准品具有轮状病毒特异性;同时,所制备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在荧光定量PCR检测中具有较大的线性范围(5×101~5×1010拷贝/μL),每个梯度PCR反应最低可以检测到50拷贝的重组质粒,因而采用该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此外,该重组质粒标准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3次独立实验的变异因数Cv<1.5%。构建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可以用做环境水体中轮状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β-BGTA1链重组蛋白并进一步开展β-BGT的生物活性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了D—BGTA1链基因,从银环蛇毒腺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PCR获得银环蛇毒素cDNA.根据β-BGTA链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银环蛇毒素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转入层coilTop10感受态细胞中,经蓝白斑筛选,PCR鉴定为阳性克隆后测序.测序证明获得了β-BGTA1链基因.测序获得的D—BGTA1链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的D—BGTA1链的基因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