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本文概述了非标准分析发展的简史,介绍了超实数系,导数的非标准表示,并举例说明了数学命题的非标准证明比标准证明更为简洁、直观。文章的后一部分介绍了loeb概率空间以及概率积分的*有限求和的表示,并指出概率论从本质上是初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重创之下,中华民族在军事上接连失败。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中华民族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战争哲学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近代战争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战争哲学理念开始了缓慢的嬗变历程。主要表现为三点:“避战求和”理念的破产与激变;“义战必胜”理念的质疑与超越;“道器合一”理念的背离与回归。  相似文献   
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毛泽东同志的一生都是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追求和探索实现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道路。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也是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原则为指导的。  相似文献   
4.
政工干部应抓好五种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广大政工干部要改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阅历和增长工作才干,永做符合时代要求和本职任务需要的合格政治工作者,就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五种学习。着眼大局把方向———抓好方向性学习。江泽民同志指出:“不学习理论,势必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政工干部是党的形象的代言人,担负着“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其自身的地位和职责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是政治上的坚定者、理论上的成熟者。因此,政工干部要注重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要全面地学习马…  相似文献   
5.
党的先进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概括,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的根本 标 准。即,是不是先进的政党,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要看他能不能代表和体现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是不是先进的政党,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要看他能不能代表和体现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是不是先进的政党,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要看他能不能代表和体现广大人民的 根 本利益。我们党从1921年50多人的一个组织,发展到今天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一个大党,取 得 了令世人瞩目的辉…  相似文献   
6.
7.
“报喜”与“报忧”是领导和机关了解基层,掌握下情同等重要的两个侧面。对于基层和下级单位来说,报喜,可以得到褒扬,鼓舞士气;报忧,可以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这两者实质上都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和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报忧”比“报喜”对促进工作更有意义。但曾几何时,一些单位刮起了“报喜藏忧”风。有的报成绩大书特写、言过其实,对问题则轻描淡述、含糊其辞;有的出了问题隐情不报,听之任之,直至事态扩大;有的甚至把政治性很强的问题当作一般问题,捂着盖着。事实证明,任由这种风气发展、蔓延,必将掣肘正气弘…  相似文献   
8.
充分认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紧迫性,奠定艰苦奋斗的根基(一)能否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关系到各级干部的形象问题。应该说,广大干部的政治信念、崇高追求和思想作风状况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政治坚定,敬业尽责,严于律己,在推进部队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同程度地存有一些问题:有的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不思进取、精神不振、作风飘浮;有的利用不正当手段聚敛钱财,挥霍浪费,贪图安逸,追求享乐;个别的甚至政治变节、道德沦丧、腐化堕落。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警觉,认真加以解决,就会损害党和…  相似文献   
9.
江主席提出“三个代表”的深远意义 ,集中体现在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上。因此 ,深入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 ,必须十分注重内涵要求和落实思路。一、把握与时俱进的先进性要求 ,把强化代表意识与提高代表能力统一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深刻揭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和本质内涵 ,其最核心的精神实质 ,就是要求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把握这个要求 ,有两个问题必须很好解决 :一个是强化代表意识 ,一个是提高代表能力。强化代表意识 ,也就是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