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抢险救灾物资保障对于抢险救灾行动的顺利实施.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抢险救灾物资保障方案的优选问题,分析了抢险救灾物资保障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抢险救灾物资保障方案的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并给出了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并利用熵权理论,以汶川抗震救灾物资保障为例...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战时野战维修装备编配多方案优选困难问题,实现编配方案的合理化选择;首先在分析优选编配方案的数据基础上,构建了多方案优选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权方法计算了优选指标的权重和标准化数据;最后利用双基点法构建了优选模型,并计算了各方案的优属度,确定了最优编配方案.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导弹打击方案评估的费用及效能评估指标.针对导弹打击方案评估问题属于多输人多输出,且输入输出指标量纲不一致的特点,运用DEA方法建立了打击方案相对有效性的评估模型.该模型避免了输入和输出指标间的相互制约,具有内在客观性,能够为导弹打击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战时与平时道路问题比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敌情对道路的制约作用。战时道路问题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决策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是:首先穷举可能方案,然后计算每个方案各步骤的目标值,再将各步骤目标值综合成方案的目标值,最后进行方案的排劣、优选,得到适当数量的(3~5个)方案供决策者使用。决策目标有:完成运输的时间、货物损失率和不能完成运输任务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多机协同空战中的威胁评估与目标分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工程模糊集理论的多机协同空战威胁评估方法,通过对优势指数模糊规范化得到评估指标相对优属度,利用相邻指标相对重要性模糊标度值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系数,应用模糊优选模型计算综合优势评估值,实现了多机协同空战中的威胁评估.在综合考虑威胁与优势的基础上,给出了多机协同空战目标分配的基本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多机协同空战中的威胁评估与目标分配问题,且算法简洁,有较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预测战时物资需求量,进而拟制相应的物资保障方案,是提高战时物资保障计划性和有效性的客观要求。利用灰色预测法和趋势预测法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在对比分析各种物资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加权的战时单兵日均物资需求的组合预测模型,为我军进行战时物资需求预测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熵的装备保障性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熵的不确定区间属性评估方法,用于在大量不确定区间信息和只有判断矩阵情况下,对多个待评价指标的方案进行评估.通过不确定属性评价矩阵的熵权计算,对多个方案进行优选评估,得出最优方案,并将这一方法应用在装备保障性评估中,实例证明此评估方法结果准确,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中优选方案的效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估优选作战方案是指挥决策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在建立优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效用函数的灭火救援指挥决策优选评估方法模型,该方法模型使不同优选指标对待评价方案的效能值通过效用函数得以转化,从而使其更具可比性,便于进行方案优选.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模型充分利用专家评判和现有决策信息,决策结果相对比较合理、客观、可靠,可为消防指挥员进行灭火救援指挥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仓储物资管理评估中关键性事件的处理方法和评估指标的可公度性处理方法两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1,通过理论分析、比较与案例计算,提出相对否决法和加权求积法对于处理关键性事件比较科学合理.针对问题2,分析了仓储物资管理评估指标的不同类型,提出了不同类型指标的可公度性方法,并给出了仓储物资管理评估指标的可公度性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0.
选择最优通信方案,是通信指挥员实施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针对通信方案优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通信方案评估指标。通过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6套通信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估,从而选出了最优通信方案。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可以辅助指挥员选择最佳方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证据理论的战时军械维修器材供应链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般供应链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战争中军械维修器材供应链的特点,从资源、输出和柔性三个角度构建了战时军械维修器材供应链性能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战争环境下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建立了战时军械维修器材供应链性能评价的证据理论模型.以某战时军械维修器材供应链为例,基于构建的战时军械维修器材供应链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证据理论构建的战时军械维修器材供应链性能评价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小样本条件下数据分析和分布规律统计的AHP-Bayes及Bootstrap方法,并以某型火箭炮战损维修工作量分布规律统计为实例进行了应用。该方法为准确预计战时装备维修保障需求,科学制定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方案提供了定量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战时弹药供应协同调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药协同调运是战时弹药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协同调运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弹药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弹药的调运问题,从战时技术实施与应用角度研究弹药的调运问题,以到达需求点的运输时间、弹药输送车数量以及弹药损失量为优化目标,建立一种多目标决策模型,为缩短运输时间、减少弹药输送车数量、提高安全到达需求点的弹药量提供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战时交通运输路径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问题特点,考虑多式联运,以运输时间代价、运输费用代价、路段和运输节点的危险性代价为优化目标,建立起广义运输代价最小的运输路径优化模型,并设计了蚁群算法来求解问题模型。给出的算例表明,文中模型符合战时交通运输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可为确定战时运输路径提供决策支持,而采用的蚁群算法是求解该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模块化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通信装备的战场抢修通常采取换件修理的方式。针对战时野战通信装备随机模块化备件的配置问题,建立了装备战备完好性和费用约束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遗传算法的求解过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战时为装备配置数量合理的备件,使装备备件在满足战备完好性的基础上携行量最少。  相似文献   

16.
备件保障能力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备件保障在武器装备作战中具有重要地位.筹措率、缺货数和适用率是备件保障能力评估的三个主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战时备件保障能力评估的数学模型.实例表明评估模型符合备件保障的实际情况,模型运行的结果合理、可信,部分解决了部队战时或机动时备件保障评估的问题,为确定合理的备件存储策略,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作战能力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适应战时弹药需求的不确定性,必须做好对战时应急保障系统的管理工作,应急弹药储备库的选址问题就是应急保障系统的关键环节.首先依据战时弹药需求特点,从库存策略的角度出发,引入安全库存概念;其次,建立了以建设成本和运输总距离为目标函数的战时应急弹药储备库选址模型;最后,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面对现代空战时域、空域广阔,发生时机不确定性强,航空军械装备战损消耗大的局面,为达到海军航空军械器材保障"快速反应"和"精确保障"目的,必须进一步加强海军航空军械器材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首先从总体上规划了海军航空军械器材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然后研究了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技术;最后,提出推行海军航空军械器材"全资可视化"管理,为海军航空军械器材信息化保障提供了一种建设思路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a squared-Euclidean distance location-allocation problem with balanced transportation constraints, where the costs ar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distances and the amount shipped. The problem is shown to be equivalent to maximizing a convex quadratic function subject to transportation constraints. A branch-and-bound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hat utilizes a specialized, tight, linear programming representation to compute strong upper bounds via a Lagrangian relaxation scheme. These bounds are shown to substantially dominate several other upper bounds that are derived using standard techniques as problem size increases.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the transportation constraints is used to derive a partitioning scheme, and this structure is further exploited to devise suitable logical tests that tighten the bounds implied by the branching restrictions on the transportation flows. The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is also used to generate additional cut-set inequalities based on a cycle prevention method which preserves a forest graph for any partial solution. Results of the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and a discussion on possible extension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