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磊 《国防》2011,(5):39-40
战时动员公民承担国防勤务任务是《国防动员法》赋予各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战时的法定权利与义务。国防勤务动员的组织与实施,既涉及国家军事利益,又涉及社会经济利益和发展利益,更牵涉被动员公民的自身利益,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军地、军民、政府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旦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动员效率和国防勤务任务的高效完成。因此,战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组织国防勤务动员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红亮 《国防》2010,(5):9-10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义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作为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役制度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到战争胜负乃至国家存亡。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依法服兵役是全体适龄青年的一项义务,产生的直接效益是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统筹保障是当前加强国防建设的一个紧迫问题,要加快社会化统筹保障进程,首先要教育大家科学认识社会化统筹保障的重大意义。 ——社会化统筹有利于平衡国防义务的意识。每个公民都应该平等地履行国防义务,“出钱”也是履行国防义务的内容之一。我国的民兵、预备役组织主要编组在城市部份大中型企业和农村,所编人员工作经常往往由编兵单位负担。而未担任编组任务的部分单位以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果既不出  相似文献   

4.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的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国防法》,积极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增强现代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加强国防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形势下,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和平时期巩固国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公民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第四条 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  相似文献   

7.
高秀用 《国防》2013,(8):64-65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和技能的社会活动,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其目的是普及国防知识,培训军事技能,培育国防后备人才,强化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误工?误工就是耽误工作。公民参加民兵组织,并在民兵组织中进行军事训练等活动,履行的是兵役义务。从民兵在一个单位或部门所处的岗位来看,参加军事训练等活动可能在某一个时段影响或耽搁了所从事的工作。但是,从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角度看,参加民兵军事训练等活动,是公民在军队之外承担的有关军事方面的责任,不属于误工的范畴。因此,从法律角度来说,误工补贴的提法欠妥。 按照我国兵役法的规定,作为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应当承担对参加军事训练人员的利益补偿方面的义务。因为,  相似文献   

9.
建立快速动员体制。体制决定效率。建立兵员快速动员体制,一是要健全动员法规。这是确保战时快速动员的基本依据。要通过立法,具体明确公民、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国防义务,明确拒绝履行国防义务行为的处罚措施,明确兵役机关的执法地位、执法程序和  相似文献   

10.
梁军 《国防》2001,(12):33-34
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公民和组织增强国防意识,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基础工程。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因此苟安心理积淀,和平麻痹思想日盛。在这种情况下,加大贯彻实施《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的《兵役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完善了对履行兵役义务公民的优抚措施。为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问:这次修改《兵役法》,对履行兵役义务公民的优抚措施作了哪些改进?这种改进有什么意义? 答:主要对义务兵家属的优待方式,义务兵退役后的就业安置,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的误工补贴方法等三个方面作了改进。这些改进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使公民在为国家履行兵役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益。由于这种权益是以国家法律的强制力作保障的,因而能够激发广大公民应征入伍  相似文献   

12.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的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国防  相似文献   

13.
《国防》2001,(9):31-33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根据一和教育法制定。、 A、国防法B、宪法C、兵役法 2.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A、基础B、前提c、保障 3.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一。 A、国防义务B、军事义务C、服兵役义务 4.国防教育贯彻一、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 A、全民参与B、平战结合c、分类施教 5.国防教育的原则是,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一教育相结合。 A、行…  相似文献   

14.
军人首先是公民,应当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军人又是具有特殊身份和使命的公民,为保证军队有效地履行其特殊职能,应对军人的部分公民权利予以适当限制。效率与公平是法律制度的两大价值预设,因效率而限制的一般权利,必须通过为公正而扩充的特殊权利得到补偿,以实现军人权利与义务的等值或均衡。唯其如此,军人作为公民的法律地位才能不因军人的特殊身份而受损。我国法律赋予了军人广泛的权利,但在军人权利体系、军人权利的实施途径、保护措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建设并逐步完善军人权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国记  孔德勇 《国防》2009,(11):20-20
动员法规是国家为动员实施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是国家行使动员权限的法律保障,是明确全体公民和社会组织在动员中权利和义务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动员工作条理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国防动员应急建设涉及社会诸多要素、关联军地诸多部门、关系单位和个人诸多利益,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落实难度大,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实施、军品任务急剧下降、各种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各种配套的政策措施难以跟上、军品科研生产难以正常运转这一客观实际,除了国防科研单位和人员本身需要努力以外,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在运用法律对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进行分类和资格认定的基础上,通过对从事国防与民用科研生产单位权利与义务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由国家立法部门对国防科研生产单位和人员权利与义务进行法律规范,并对其权利与义务作相应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激发公民爱国热情和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意识,北京市丰台区人武部开展了一个电视之声、一份报纸专栏、一条街图展、一周重点宣传和一次纪念活动。分别在当地有线电视台和《新丰台》报设立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最近从报刊上看到《公民国防义务手册》出版发行的消息后,我们感到很兴奋。因为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国防教育的书很多,有不少是粗制滥造的,缺乏权威性。而《公民国防义务手册》,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题签书名、国防部长秦基伟作序,集古今中外有关国防知识之大成,全面准确阐述了我国政府颁布的国防义务的有关法令和  相似文献   

19.
依法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依法接受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充分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依法开展国防教育,真正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把依法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负有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主动履行判决所确认的义务。否则,行政机关就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向第一审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