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 到新老兵补退季节 ,基层干部总要面临评功评奖、评选优秀士兵、改选士官、请探亲假、新兵分配、选调技术兵、骨干调配等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战士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部队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干部尤其是基层主官 ,必须处理好这类问题。公道正派 ,坚持原则。 战士关注的热点 ,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处理不好容易造成上级与下级之间、干部与战士之间的隔阂 ,影响官兵关系 ,挫伤战士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干部一定要公道正派 ,不搞亲亲疏疏 ,不搞厚此薄彼 ,做到注重实绩 ,一视同仁。要清正廉洁 ,坚决“拒礼” ,摆到桌…  相似文献   

2.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部队,士兵是主体和基础,只有赢得兵心才能更好地掌握部队建设的主动权。那么,一线带兵人如何赢得兵心呢?“深入体察、诚心倾听”知兵心。基层干部只有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不摆架子,不搞特殊化,以理服人,才能在士兵中产生亲和力,建立起与士兵之间的亲密感情,激发其作为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其有话愿意向干部讲,有困难愿意同干部分担,从而凝聚成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作为基层干部,要善于在与战士实行“五同”中观察战士的情绪,从战士的喜怒哀乐中弄清他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决策中切忌凭个人经验拍…  相似文献   

3.
军委领导强调,现在部队发生一些问题,往往与基层干部不知兵、不爱兵、官兵关系疏远有关。只有内部关系搞好了,干部真正了解战士,各种问题才能及时得到解决,部队才能真正有凝聚力、战斗力。当前要以抓干部知兵爱兵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爱兵意识,切实纯正基层风气,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知兵爱兵带兵能力,着力解决对战士爱之不深、知之不细、管之不严和自身形象不佳等问题,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官兵关系,真正把部队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集体、培养人才的大学校、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在培养基层干部对战士的深厚感情上下功夫。官兵关系是军队内部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基层干部把本职当事业干,把士兵当兄弟看,把单位当家庭建,与士兵实行“五同”,有力促进了基层的全面建设。然而,少数干部仍然存在“离兵”现象,它给基层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表现(一)缺乏真实感情。基层干部与战士谈心交心少,对战士缺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这里讲的"兵头"并不是身为兵头将尾的班长,而是刚从院校步入军营的军校生和国防生,他们绝大部分初到部队就要担当带兵的重任。作为没当过兵的"兵头",必须处理好与兵之间的关系,做到"四慎"。慎察。初为基层带兵人,只有知兵情懂兵心,说话办事才能有理有据,才能令人信服。一是通过档案资料察。通过翻阅士兵档案和连队资料,  相似文献   

6.
以情带兵勿出格华敏干部爱兵,表现在诸多方面,对士兵倾注满腔亲情,即所谓「以情带兵」,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时下,有些基层干部对「以情带兵」理解偏颇,用之失当。有的干部认为,爱兵就要千方百计满足士兵的要求,即使出一点「格」也不要紧。比如,战士甲想回家,就马...  相似文献   

7.
一戒机关干部打“先锋”、基层干部当“后勤”。机关干部下到基层,积极认真地了解情况,主动开展工作充当了“先锋”角色,而基层干部则往往是召集人,生活上东忙西跑,悉心照顾,成了机关干部的“后勤兵”,使得机关干部所具有的理论水平、决策能力、最新思想与基层干部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实践经验及基层信息结合不起来,在工作上“上”、“下”形不成合力。因此,上下两级干部只有融为一体,集“上”、“下”之精华,扬双方之优势,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机关干部切不可以“吃得好、玩得好”来作为衡量基层工作干得好坏的标准,基层也不能以大吃大喝来…  相似文献   

8.
加 强基层干部教育管理 ,需要从各方面努力。搞好士兵监督 ,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为充分调动士兵监督的积极性 ,发挥士兵监督的作用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建立士兵监督机制。这是充分发挥士兵监督作用的制度保证。它直接关系到士兵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系到基层干部纠错改过的觉悟性和彻底性。①坚持定期自评。基层干部在一定时间内将自评情况公布于众 ,让士兵进行监督 ,是对基层干部思想水平、自我评估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世界观改造情况的综合测评。同时 ,也可以看出基层干部看待自我的立场、观点、方法 ,让士兵进行全面监督。…  相似文献   

9.
基层干部的带兵艺术饶军知兵。带兵要知兵,知兵是带兵的前提。不了解战士,不熟悉部属,无的放矢地做工作,不可能带好兵。作为基层干部,并不是身在连队就知兵,真知兵需要下真功夫。一是要建立战士思想工作档案。对战士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情趣爱好等方面的了解,必...  相似文献   

10.
基层干部爱兵误区及调适余世猛开展尊干爱兵活动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也是密切官兵关系、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尊干爱兵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一些基层干部陷入了爱兵误区。把请战士吃吃喝喝当爱兵。少数基层干部为密切官兵关系,经...  相似文献   

11.
治军带兵 ,素有“慈不掌兵”之说。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它具有特殊的任务与规则 ,即经受战争考验与令行禁止的钢铁纪律。过硬的军事素质与严明的军人纪律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的两个必要条件。因此 ,在严格军事训练与维护军队纪律方面容不得半点马虎 ,来不得丝毫“仁慈” ,绝不能因感情而弱化训练与纪律 ,在这方面需要的却是“挥泪斩马谡”的铁石心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 ,“慈不掌兵”是每一个带兵者须引起高度注意的。然而 ,现在有些基层干部却对此产生了片面性、主观化认识 ,认为既然“慈不掌兵” ,那么要树立自己权威 ,就不能对士兵讲…  相似文献   

12.
《士兵突击》里,五班的老马曾对许三多说:内务军容加口令,好兵孬兵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实生活中,对于普通一兵来说,是"好兵",还是"孬兵",当然不能仅凭战友或者领导的"眼力",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官方和组织的认可与肯定。小到优秀士兵,大到立功受奖,这其中尽管纷繁复杂,甚至还缺少科学系统的数目字管理,但仍有不少来自官方文件的标准与规则。  相似文献   

13.
赵峰 《政工学刊》2004,(6):29-30
树立强烈的爱兵意识,是建立新型官兵关系,落实“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士兵是军队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树立强烈的爱兵意识,才能调动广大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一、坚持与时俱进,增强爱兵的时代感。爱兵,既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要求,不能只停  相似文献   

14.
一、解决底数不清的问题。知兵是基层干部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熟悉士兵的思想情况,不掌握士兵的思想脉搏,要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和转化工作是不可能的。从调查看,有些连队党支部对战士的情况缺乏真正的了解和科学的分析,存在着主观臆断、一知半...  相似文献   

15.
部 队战士中有不少具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大家习惯把他们称为“关系兵”。当前 ,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关系兵”难带。但如果把握好以下要诀 ,带好“关系兵”亦不难。(一 )正确认识和对待“关系兵”。首先 ,要克服对“关系兵”的偏见 ,尤其要防止形成“关系兵”都是“刺头兵”的思维定势。要对每个“关系兵”的自身素质、性格爱好和平时的表现进行深入地观察、正确地评价。其次 ,要有立党为公的工作态度。在处理问题和待人接物上 ,要坚持标准、把握原则、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切不可因为是“关系兵”而瞻前顾后 ,迁就照顾 ,搞…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对爱兵的意义认识是明确的,态度也是端正的,但一些同志爱兵的观念还比较陈旧,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突出表现在:爱兵的目标不明、标准较低、内容不实、距离太远。基层干部的爱兵观念应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把爱兵的目标由"小"变"大"。有的基层干部把爱兵的目标定在能够完成一般性工作、不出大的问  相似文献   

17.
电影、电视剧中的好兵形象总是留给人们难忘的印象,启迪着一茬茬部队的士兵,好兵的特征让人每每回忆起来都感慨万千,甚至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或者战友的影子,他们排名不分先后,身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士兵。  相似文献   

18.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当将军先得当士兵,否则成为将军就是传说。要想让传说变为现实,必须脚踏实地地从当好普通一兵开始。沈阳军区某高炮团大学生士兵柴梓淞,就是这样一位怀着将军梦、脚踏实地向前进的士兵。柴梓淞入伍一年就被评为"携笔从戎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三等功。让我们打开他的日记,看看优秀士兵是如何成长的。  相似文献   

19.
刺儿头兵一般是指那些遇事爱挑刺、作风散漫、难于管理的士兵。他们的观念存在某些偏差,对事物的认识缺乏辩证思维,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严重,工作和生活中时常捅娄子,往往令带兵人大为头痛,欲拔其“刺儿”而后快。然而,“刺儿头兵”并非一无是处,带兵人应辩证地看待“刺儿头兵”,善于用好“刺儿头兵”的“刺儿”。  相似文献   

20.
正教会你在军营怎样迈好第一步教会你在部队怎样成长为好兵教会你回地方后看样施展才华教会你在社会上怎样找好工作部队生活的贴心助手军营成长的精确指导一册在手,新兵老兵的事全都有新兵篇要目"到"和"是"命名下的新课堂紧急集合:新兵必知十大规则内务:新兵成长的第一课好兵的100个细节15位将军的新兵生活老兵篇要目退役士兵安置政策100问士兵退伍需要做的10件事退役士兵的择业技巧大全盘点那些当过兵的明星盘点那些当过兵的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