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搞活战区物资储备工作,满足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对物资储备的要求,必须改革现行储备方式。新的物资储备方式的基本构想是:变封闭式储备为开放式储备,使物资储备走向市场,参与地方物资流通和竞争;变军队一家储备为国家、军队、地方相结合的多元储备,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储备效益。新的储备方式的操作实行五个结合:储物与贷物相结合;硬储备与软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经费储备相结合;储备与生产相结合;储备与供应相结合。文章还提出了实行新的物资储备方式中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日,黑龙江某预备役步兵师按照编强人员、编齐装备、编满物资的要求,集中利用两天时间组织全师营连长召开了“全要素编组”试点工作会议。会议对预备役官兵编配程序、基层组织建设、战备物资储备和通用装备器材编组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培文  常耐强 《国防》2006,(12):18-18
建立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网络,是提高物资动员效率、增强国民经济动员应变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此,在战备物资储备方式上,除应急作战物资由军队限额储备外,军民通用物资的储备应由地方负责,逐步实现由军队储备向市场和社会储备的转变,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交通要道为依托,以中小型城镇为重点,以军分区、人武部为支撑点的多层次、多方向、分布合理的物资储备网络。在战备物资储备内容上,要把高技术人才、装备、物资作为储备重点,加强高技术产业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高技术企业进行军民一体化改造,确保一旦遇有情况,能立即…  相似文献   

4.
邢建华  周立强 《国防》2005,(9):36-37
作战物资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有足够的作战物资保障。因此,应重视对作战物资动员问题的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作战物资动员的准备。一、重视平时储备,打牢动员基础作战物资动员储备包括平时建立的储备和战时追加的储备,是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战争初期保障经济动员需要的重要基础。搞好作战物资动员储备,应建立以国家为主的储备体制,做到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化、法制化;在注重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基础上,实行重点储备;坚持储备与周转相结合,寓物资储备于周转之中;坚持储备成品和储备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地方力量动员现状不容乐观。为做好打赢未来战争的动员准备工作,实现江主席提出的“保障有力”的要求,必须深化国防教育,树立地方力量动员新观念;完善动员机制,建立地方力量动员新模式;调整储备体系,形成物资储备新结构;加大训练力度,研究后备兵员训练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北战区地方经济落后、地域宽广、交通不便及战场储备不合理、法规制度不完善的现状,做好高技术局部战争物资保障工作,必须大力改善战场物资补给交通运输条件,制定一套完善的物资保障预案,建立规范合理的战场物资储备。依托战略后方,充分发挥区域内资源潜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论文摘编     
曹葆华在《对战前物资准备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战前物资准备,仅靠军队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赖地方物资的支援。怎样做好这项工作,他谈了五点看法:1.建立高效、统一的战前物资准备指挥机构。就是以军队为主,地方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我军物资储备布局虽然进行了大的调整,但实施综合保障的“弹性”较差。为此,要以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要求和市场经济需要为目标,调整物资储备策略:明确“标准储备”与“重点储备”,确保储备合理;储备实物与储备技术和生产能力相结合,增强动员转产能力;仓库储备与市场储备相结合,缩短物资储备周期;宏观调整储备布局,建立统供统管的物资储备体制;军队储备结构与国家储备结构形成互补,走军民其储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军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为什么改""怎么改""改什么"等问题,在分析我军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动因的基础上,归纳了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的目标与原则,从调整战备器材储备标准体系、完善战备器材保障机制、创新战备器材保障手段等方面构想了装甲装备战备器材储备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后方仓库,在担负战略物资储备和主要作战方向战区部队物资器材供应保障上,具有重大责任,必须积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创新运用"团结协作、快速精确、服务打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深化推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各项工作中提升保障打赢的能力。一、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后方仓库必须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积极推进管理理念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一是更新观念。坚持以强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物资消耗剧增,呈现出物资数量消耗、物资结构消耗和作战阶段物资消耗的不平衡性。为适应这些新变化,应建立国家物资储备和动员体制;优化军队作战物资的储备结构;作战物资保障平时要做到预有准备;加强应急快速保障力量建设;保障作战物资流动通道的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2.
现有军事物资储备规模的确定方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精度不高。本文从物资储备整个系统出发 ,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确定军事斗争物资储备规模的仿真模型 ,通过计算机仿真 ,在理论上求得最优的物资储备规模。实例结果表明 ,应用文中仿真模型 ,能够得到较优的物资储备规模 ,既可保证战时物资保障的安全效能 ,又可降低平时的物资储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存在着储备布局不够合理、结构不够科学、方式不够灵活、现代化建设落后等问题。优化物资储备体系应从优化储备布局、储备结构、储备规模和引入市场机制四个方面着手,把建立物资储备军地协作机制、科学预测应急物资需求、构建军地企一体化物资储备信息平台作为体系优化的配套措施认真落实好。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国家专项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的现状及特点,从建立综合物资储备协调部门、运用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采用多元储备方式等方面提出对我军物资储备体制机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应急给养保障方面还存在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战备储备不够完善、装备器材不够先进等问题,因此,应完善高效给养保障运行机制,全面加强给养物资战备储备,加紧研制先进给养装备器材。同时,要大力加强给养保障社会化探索,高度重视常态化供应后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给养保障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6.
对高技术条件下美、俄、中三国军队的军需保障基本原则、军需保障体制和军需物资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分析我军同外军军需保障的异同点,可以找出我军军需保障的不足之处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我军军需保障应逐步建立“军民兼容、三军一体”的军需保障体制;建立与后勤指挥自动化相适应的军需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保障效率;抓紧军需物资装备研制,提高战时应急生产能力,确保物资筹措渠道畅通;以周边热点地区军需战役储备为主,建立军需物资专门储备与梯次储备点线结合的储备格局;针对高技术特点,培养高素质军需人才。  相似文献   

17.
孙红林 《国防》2014,(12):54-55
物资储备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障军队遂行作战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需要而进行的物质基础预先安排。加强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必须构建统一高效的区域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建立灵活顺畅的区域物资储备运行机制,健全配套完善的区域物资储备法规制度,优化系统齐全的区域物资储备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林合国 《国防》2012,(11):50
新形势下,参与应急行动是民兵使用的重要方式。与之相适应,必须落实好民兵应急装备器材保障,为民兵遂行应急任务创造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要依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暴法规和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法律规章,遵循"军事机关提需求、政府抓落实"的原则,明确民兵应急装备器材由地方政府统筹保障,由军事机关负责使用管理。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由军事机关会同政府研究制定民兵应急装备器材保障计划方案,具体采取政府购置储备与预编预征储备相结合的办法落实。防暴装备可由政府预先购置配备保障或纳入公安系统综合调整保  相似文献   

19.
装备物流是指通过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在物资器材方面保障装备效能的正常发挥,确保装备质量良好、配套齐全,从而保证部队作战训练的正常进行。装备物流保障的对象是通用武器装备及其配套器材和弹药,主要内容分为平时和战时装备物流,涉及装备物资的筹措、储备、包装、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机种保障基地军需物资储备建设思路尚不清晰;运行体制尚不健全,物资储备环节运行不畅;军需物资储备观念及方式落后;军需物资储备结构、数量不够科学;软、硬件的建设落实不好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储备布局、调整储备结构、精确储备数量、改革储备方式、完善储备体制、加强储备日常管理,以提高航空兵场站的保障能力,增强航空兵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