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怎样正确认识、实现和永远保持军队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这是当代军队革命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纯洁性”一词是近代使用和流行的.在古代,“纯”与“洁”多是分开使用.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来说,所谓“纯”,主要含义是纯一、纯粹、纯正不杂的意思.如《诗·周颂·维天之命》说,“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庄子·刻意》说,“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另外,“纯”还作美、善、好、皆等解释.所谓  相似文献   

2.
剑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剑术活动的记载。《孔子·家语》载说:“子路戎服见孔子,仗剑而舞。”这是剑术的一种“舞练”形式。手执干、戈、戚等武器进行“舞练”,那个时候叫“舞象”。《礼记·内则》说:“成童舞象,学射、御。”可见当时就已经把剑术等军事训练项目作为少年教育的内容。在民间提倡剑术活动的目的,就是“寓兵于乐舞之间”,提高武艺,强壮身体,培养军事人才,“习戒备之”。这时剑术的另一种“相击”格斗的形式也已出现。《庄子·说剑》载:“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  相似文献   

3.
《商君书》又称《商子》,旧题“商鞅撰”,汉代29篇,现实存24篇。据考证,该书有些是商鞅的著作,有些则是出于商鞅一派法家之手,可以说是商鞅学派著作的集锦。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公族,名公孙鞅,辅佐秦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史记·秦本纪》)。后被封于商,称商君.亦称商鞅。商鞅不仅是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个大军事家。荀子曾将商鞅与齐国军事家田单并论,赞其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汉书·刑法志》又说:“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  相似文献   

4.
“君子”、“小人”是古人常用的称谓,其词义多样且不断演化。君子,最早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常与“小人”与“野人”对举。《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都是这个意思。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小人”的称谓其一是平民百姓,其二是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自称的谦词,其三是指识见浅狭之人,其四是…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开会,会后形成的宣言针对当今世界道德危机问题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机会.”这是人类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呼吁.在我国,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人们过分注重物质享受和金钱、地位,忽视道德修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和规范,学术界众说纷纭.我认为,创造性地诠释、挖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借鉴和弘扬其精华,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儒家的“义利之辩”,有助于高尚价值观的形成.儒家文化的“义利之辩”,即摆正义与利的关系.所谓“义”泛指道义或道德,也指国家、天下之大利.所谓“利”,泛指社会生活的物质利益,一般指私利.重义轻利,历来是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最典型的表述就是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董仲舒的“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在他们看来,义乃立身之本,是行为之最高标准.凡事合于义则作,不合于义则不作.孔子一生的活动,皆为求合于义,“君子之仕  相似文献   

6.
《司马法》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宏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代官方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经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曾以《司马法》为  相似文献   

7.
古代军队征战时,也携带自制的干粮,可以说就是野战食品的雏形。中国古代军队的干粮叫“粕”和“糗”。糗是将米、麦、高粱、小米等谷物炒熟,有粒状的,也有舂碎或碾成粉状的,以利于携带和食用,类似观在的炒米、炒面等。《周礼·地官·禀人》中郑玄注云“行道日粮,谓粕也”,即行军途中每天食用的干粮。《孟子·尽心下》中赵歧注云“糗饭,干糯也”。古文记述的“粕”与“糗”都是指干粮的不同品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军队征战时食用的干粮是面包干和烤饼。日本古  相似文献   

8.
《阴符经》,又名《黄帝阴符经》,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尚难确考。“阴符”作为书名始见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史记·苏秦列传》作“得周书《阴符》”,均不称“经”。《新唐书·艺文志》“神仙”类中最早著录《阴符经》。历代学者对其成书年代及作者说法颇多,但均缺有力证据。现有唐褚遂良手书《阴符经》碑帖行世,可以肯定是唐以前书。其作者可能是一位多经世变、博学善察、政治上有“离经叛道”倾向的隐士。书写成后,可能长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形篇》中强调通过积极的战争准备、充分的了解对手 ,通过集中优势兵力、避强击弱、争取战场主动、制造和扩大敌人的错误等方法 ,使自己处于“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先胜”的地位 ,并能最终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是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而且也是隋代富有谋略、战绩卓著的军事家。在其执政的25年中,先后组织指挥平定了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人相继发动的“三方之乱”,组织指挥并取得了北击突厥、南灭陈朝等重大战役作战的胜利。据宋代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载录,杨坚曾著有《新撰兵书》三十卷(五代后晋刘昫的《旧唐书·经籍志》则称为“《新授兵书》三十卷”)。可惜的是,该书早已散佚失传。我们虽然无法从杨坚自撰兵书研究其军事思想,但从其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仍可窥见其军事思想的某些精  相似文献   

11.
兵字演绎     
汉语中与“兵”字有关系的字、词很多,研究一下它们的涵义及演变,会使您在语文知识之外还获得许多有趣的军事知识。“兵”字是汉语中产生最早,人们口语中最常用、意义最多、内容最广的字之一。它在上古主要指兵器,没有现代汉语中士兵、战士的意义。“擐甲执兵”(《左传·成公二年》)、“蚩尤作兵,伐黄帝”(《山海经·大荒北经》)、“兵不血刃,远迩来服”(《荀子·议兵》)都是这个意思。现代成语中的“短兵相接”和“兵工厂”也还保存了这个意义。有时  相似文献   

12.
奇正是一个兵法概念。古代兵家十分重视奇正在用兵作战中所起的指导作用,认为它是作战取胜的必要保证。《孙子·势篇》曰:“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尉缭子·武议》亦曰:“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则天下莫当其战矣。”奇正原理为历史上多次大小战争所证实,历史上名将用兵每每以出奇制胜,奇正的兵法功效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时下,礼物已经从表示尊敬、关爱、友好等原始内涵中逐渐变异,送礼的目的、方式等等,已经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揉进了尘滓,蒙上了阴影。近几年,军营中官兵之间的送礼现象亦有所抬头。“来而不往非礼”。“礼”尚往来耶?“礼尚往来”已经成为现代人际交往约定俗成的准则。在军营,个别人为了求发展,在考军校、改选士官、职务调配等问题上,给首长送礼拉关系、要照顾;在战友、同事过生日、立功受奖等时机“随礼”表庆贺。一来二往,助长了送礼之风。《礼记·曲礼上》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礼”,…  相似文献   

14.
《册府元龟·将帅郭·矫命而胜》中有“苟利国家专之可也”的论述,充分反映了该书的任将思想。战争需要斗智斗勇,战场上的情况复杂多样,要求指挥者能够随机应变,并且迅速果断地作出决策。所以  相似文献   

15.
军情快递     
美海军将装备新型“多任务监视雷达系统” 据英国《防务系统日刊》6月5日报道,美国海军日前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一项合同,订购洛·马公司的“多任务监视雷达系统”,装备到大西洋水下试验和评估中心。“多任务监视雷达系统”则用来确定试验场水面舰只和潜艇的位置。可移动,也可固  相似文献   

16.
美军2003年12月13日发起“红色黎明行动”。在这次行动中,美国搜寻已久的萨达姆终于落网。而这个行动的代号来源于1984年摄制的一部电影。这部具有浓厚冷战色彩的电影讲述的是美国青少年抵御外敌入侵的故事。 这部名为《红色黎明》的影片是在“冷战”气氛浓厚时期拍摄的电影。由当时的著名影星帕特里克·斯韦兹、珍妮弗·格雷、莱亚·汤普森、沙尔利·希恩、哈里·迪安·  相似文献   

17.
“黑洞”是本世纪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让人激动的天文学说之一,许多科学家正在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着,新的理论也不断地提出。2004年7月21日,《时间简史》的作者、英国剑桥大学富有传奇色彩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宣布推翻自己若干年前建立的著名“黑洞”理论,并重新讨论“黑洞”中信息守恒的问题。霍金关于“黑洞”新理论的发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黑洞”的广泛兴趣。一、“黑洞”定义及形成“黑洞”很容易让人们望文生义地想象其是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强得连光也…  相似文献   

18.
一、《淮南鸿烈·兵略训》的军事伦理思想《淮南鸿烈》又称《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天下方术之士”,在他的主持下集体编著的一部论文集。这是体系庞杂,内容比较重复的一部大书。高诱说,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其中也夹杂一些孔、墨、申、韩的思想。它是汉初黄老无为的继续,并有所发展。它也是汉武帝以前地方封国政治集团势力与中央政治集团势力的矛盾反映。在哲学世界观方面,唯物主义是它的主流,但也杂有不少唯心主义神秘因素。为什么取名“鸿烈”呢?“鸿,大也…  相似文献   

19.
在春秋时期的军队的君、将、卒的结构体系中,将处于承上启下的环节。兵圣孙武对将的问题十分重视,在仅有六千多字的《孙子》兵法中,“将”字就出现四十多次。孙武指出:“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作战》将的责任如此重大、作用如此重要,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方可为将呢?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计》孙武提出的将应具备的这五个字,其中多数也为当时的哲人们所关注。注重理想人格塑造的孔子,把“仁”视为最高道德的规范,用“…  相似文献   

20.
通假漫议     
<正>利用通假解决古汉语文字疑难,早已成为训诂学上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通假掩盖了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使训诂学上“以形说义”的方法无法施行,给我们阅读古书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利用这种现象去解释一些疑难问题,却又成了训诂学上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中之“山”乃“汕”的通假字,而“汕”《尔雅》释为“渔网”.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恍然大悟.正如王引之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